APP下载

代表“金点子” 发展“金钥匙”
——省直单位省人大代表开展年中专题调研综述

2023-11-27段云思崔侗

人民与权力 2023年11期
关键词:金点子人大代表调研

☉段云思 崔侗

前不久,省直单位省人大代表以联组形式,分别开展年中专题调研活动。在争分夺秒的生产一线,在铁犁翻泥的田野,在机器飞旋的车间,在与各地政府“面对面”的座谈会上……代表们步履不停、思考不止,忙碌的履职身影为发展热度再添一份温热。

开展专题调研是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的法定形式之一。“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高度重视开展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围绕江苏高质量发展‘四个走在前’等开展视察调研。”在3 月底的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樊金龙要求今年的人大代表视察调研活动在“四个走在前”指引下展现更大作为。

结合中央、省委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省人大常委会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组织省人大代表重点围绕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农业现代化、助力推动全省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等专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意见、广泛凝聚共识,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谋良策,稻花香里说丰年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江苏如何走好农业强省之路?8月15日至16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国强率省直盐城组、泰州组省人大代表联组赴盐城,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在稻花飘香的季节,调研组行走在乡间沃野,进大棚、访园区、问产业,认真感受农业现代化的蓬勃脉动。

走进盐渎街道花吉村,只见白墙黛瓦、飞檐套窗、整齐干净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与一望无际的葵海相互映衬,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田园画。

“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葵花产业,以葵花经济促农旅融合,全力打响花吉‘千亩葵园’品牌,打造集‘农业+旅游+深加工+产学研’于一体的农旅示范区,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花吉村相关人员介绍道。这株株向日葵不仅是一道好风景,更是带动村民增收的“致富花”,代表们露出了赞许的表情。

从靠经验到靠科技,希望的田野上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七八月,正值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在盐都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显示大棚中的环境数据,视频监控设备、水肥一体化等先进农业设备让大棚科技感十足。“丰收还是要依靠农业科技的力量。”在详细了解种植规模和收入情况后,代表们不禁感慨。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尽管江苏农业科教资源丰富、创新氛围浓厚,具有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显著优势,但同时,农业科技领域还面临不少难题,农业科技创新链与农业产业链融合不够,龙头企业“多而不强”等现象依然存在。如何进一步增强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是此次调研的一个重点。在代表们看来,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成果转化应用,依然是重中之重。“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密切合作交流,探索组建市场化创新联盟,发展精确农业、智慧农业等,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支撑农业转型升级。”调研组建议,“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设高质量乡村治理综合大数据服务平台和体系。”

富民强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归宿和落脚点,事关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是代表们的“心头事”。“要始终把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增收放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富民强村帮促行动。”“要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不断增强发展实力和引领带动能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要健全低收入人口长效化帮扶政策,建立分层分类的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持续推进低收入农户家庭和经济薄弱村集体增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道出富民强村路径。

解难题,高原之上攀“高峰”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第一个就是“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时隔4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赋予江苏“四个新”的重大任务,摆在首位的还是“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对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科技自立自强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赋予江苏的重大使命,也是全省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发展的总目标。凝聚代表智慧与力量,助推科创高原之上再攀“高峰”,围绕“科技自立自强”,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两场专题调研活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曲福田率省直常州组、南通组省人大代表联组赴南通,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马秋林率省直无锡组、连云港组、镇江组省人大代表联组赴无锡,分别进行调研。

绿荫掩映下的紫琅湖,风景这边独好。高科技企业加速聚集,北大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上海交大南通基地等大院大所陆续落户,一批行业前沿技术团队项目不断落地,沿江科创带的高标准建设,让南通创新“成色”更足。

“工程什么时候交付使用?”“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产品主要销往哪些国家和地区?”……每到一个调研点,代表们都认真听、仔细看、详细问,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无论是创成2 个国家创新型县(市)、3 个省级创新型示范县(市、区),数量全省领先的南通,还是科创企业数、企业创新力同向增长,创新载体扩容、高端资源集聚热力升级,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10 年位居全省第一的无锡,种种努力都折射着江苏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的奋力攀升。

成绩亮眼,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不小。还需进一步加强重大科技设施建设成为了代表们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我省布局偏少。”“国家实验室等高能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缺乏是我省的又一个短板。”对此,调研组认为,要发挥江苏高水平科研院校密集的优势,坚持区域协同、重点突出、分布合理,完善优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创新中心等各级各类创新载体平台布局,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积沙成塔的艰辛跋涉,需要久久为功的努力和多方的共同发力。“我省拥有庞大的研发人员队伍,但人员结构性矛盾突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政产学研融合发展不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存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代表们也纷纷从各个角度给出了解题思路——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大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解决“卡脖子”问题;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力,营造先进创新生态系统;要完善科技创新法规制度,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集众智,把脉经济“开良方”

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车间里,各种高端设备开足马力,机器人手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装配作业……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拉满“进度条”,各地经济运行频传回升好消息。盛夏时节,行走在江苏,调研组深刻感受到处处涌动着的澎湃发展热潮。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紧抓“产业”这个城市发展的根基,今年,南京全力推动紫金山实验室围绕国家战略开展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大力推进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上半年,全市创新型产业集群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8月23日,省直南京组、淮安组省人大代表联组在南京,围绕“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开展年中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组首先考察了紫金山实验室和南瑞集团公司,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路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接着,又考察了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泉峰(中国)贸易有限公司。代表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一路议,“南京是江苏省会、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投资环境良好,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奋力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引领者。”

重大产业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新企业投产快不快?”“服务业项目复苏情况如何?”“项目推进周期有多长?”“工业项目运行还存在哪些困难?”带着这些问题,8月8日至9日,省直苏州组、宿迁组省人大代表联组赴宿迁,围绕“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情况”开展年中专题调研活动。“近年来,宿迁能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招引作为推动发展第一抓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项目建设投产全流程,做好全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肯定成绩的同时,代表们也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招引、聚力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不断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积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大力实施人才引育工程、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等7 个方面提出建议,为宿迁经济发展“把脉开方”。

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文化产业不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更是增强精神力量的幸福产业。江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如何持续释放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把文化资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优势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优势?7月19日至20 日,省直徐州组、扬州组省人大代表联组赴扬州,围绕“产业发展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开展年中专题调研活动。

“过去曾是环境脏乱差的工业区,现在经过整治,打造成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看着美丽的三湾湿地公园,一些熟悉扬州的代表们不由得说道。调研组还了解到,自2021 年以来,三湾先后完成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非遗文化街区等多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成为集非遗体验、文创展出、时尚餐饮、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独具扬州文化和运河特色的现代文旅名片,每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接下来要在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能级上下功夫。”代表们达成一致共识。“深入挖掘淮扬文化精神内核和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结合扬州自身特色文化,精准定位文化产业核心产品、核心业态。”“加强文化与科技结合融合力度,加快培育文化科技企业,推出一批虚实结合、数实双维的文创业态和产品,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围绕消费者需求设计服务配套,积极推动旅游度假、特色商贸、运动休闲等一体化文旅产品,打造体验、服务、消费一体化新模式。”一个个“金点子”,一条条好建议,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尽显代表们推动发展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

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如何把代表的“金点子”变成发展的“金钥匙”?省直单位省人大代表专题调研结束后,认真撰写调研报告。报告聚焦各地调研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检视、系统分析,发现具有普遍性、共性的突出问题,从健全法规制度、完善政策举措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为国家机关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既要深入调研、写好报告,做好调查研究的“前半篇文章”,更要做好“后半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下一步,形成一些素材鲜活、依据翔实、分析透彻、针对性强的高质量议案建议,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为民造福的实际成效。

猜你喜欢

金点子人大代表调研
金点子宣传页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金点子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