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PPPS 模式的《微积分》微课教学设计
——以定积分概念为例
2023-11-27沈彩霞
沈彩霞
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微积分》是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内容丰富、应用广泛,且抽象性强,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有重要作用,也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由于微积分本身的抽象性,以及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还有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微积分》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很多学生反映微积分不容易理解,由此产生畏难心理,甚至想放弃学习。因此,《微积分》是各个高校补考率较高的一门课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微学习”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一种崭新的学习生活方式。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符合大学生“微学习”的学习方式,微课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定理等数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具象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故把微课应用到《微积分》教学中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微课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完美融合,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复杂的数学概念,从而能有效提高《微积分》的教学效果。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增加学习热情,进行有效的微课教学设计非常的有必要,而BOPPPS 是一种较为优秀的教学设计模式。
一、BOPPPS 教学模式概述
BOPPPS 教学模式主要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是北美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中所推崇的一种课程设计模式。BOPPPS 教学模式由加拿大ISW(加拿大教师技能培训工作坊)所创建,以其有效的教学设计而闻名,主要用于教师技能培训,是一个强调学生参与和反馈的、形成闭环的教学过程模型。BOPPPS 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分析教学过程,及时发现教学中的盲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目前,BOPPPS 已经被全球多所大学和培训机构实施,国内也有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该教学模型。例如,张建勋和朱琳提出BOPPPS模型设计建议,应遵循主体性和目标导向为主要原则,课外注重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综合采用多种教学组织策略,注重学生的深度参与课堂学习等[1]。王林玉在发表的文章《基于BOPPPS 模式的高等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以导数的概念为例》中认为,BOPPPS 模式可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减少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并自我构建新的高等数学学习模式[2]。杜蘅和闵慧则以“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为例,认为基于BOPPPS 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理念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并注重学生的深度参与[3]。李小芳基于新课改、新高考的背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她探索了基于BOPPPS 教学模型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导入和前测有机结合,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设计学习目标,并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及时检测和总结课堂教学效果[4]。
BOPPPS 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6 个阶段: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简称“BOPPPS”。其中,导入阶段,引入教学主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以使学生快速进入新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用和主题相关的问题或者案例导入;学习目标阶段,课堂学习目标包括认知学习目标,情感学习目标和技能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BOPPPS教学设计模型的灵魂。明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前测阶段,评价学生先前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对于本次教学的内容和学习目标所掌握的情况,有助于教师开展后续教学;参与式学习阶段,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帮助他们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后测阶段,通过有效的方式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后测应与课程开始时提出的预期学习目标相对应。后测主要回答两个问题,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习目标是否达到?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简短的反思和总结,布置作业并引出下次课的内容。
二、BOPPPS 模型下《微积分》微课设计理念
BOPPPS 教学模式思路清晰,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其所划分的六个阶段,各个阶段紧密相扣,承上启下,形成完整的微课教学过程。微积分的内容以章节形式呈现,每一节又由若干个知识点构成,这些知识点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因此可以知识点为单元进行微课设计,这为实现BOPPPS 微课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的《微积分》微课设计理念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理解为目的的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从旧知到新知的自然过渡和巧妙衔接;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或定理情景化、直观化、形象化;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数学思想方法和思政元素等。
以“定积分概念”为例,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极限的概念,已有“分割”和“以直代曲”的思想。本节内容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定积分的概念,他们的探究性、建构性、批判性等高阶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的训练,为后期学习多重积分等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承前启后,不仅仅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微积分》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设计本节内容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利用“割圆术”把极限概念与新知识连接起来;通过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建构出定积分这个抽象概念,最后通过例题、练习加强学生对定积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基于BOPPPS 模式下“定积分概念”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Bridge-in)——用问题情境导入主题
本次课以问题形式导入,教师先播放一段介绍学校校园的视频,然后给出学生熟悉的校园示意图(一个不规则图形),再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已知计算面积方法有哪些?从学生熟悉的校园导入主题,更容易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并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学习目标(Objective)——PPT 展示
认知学习目标:理解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化整为零、近似代替、积零为整、无限逼近”的思想方法,理解并掌握定积分的概念,会用定积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学习目标:利用定积分的思想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学习目标:通过引例的求解让学生感受“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强化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三)前测(Pre-assessment)——课前通过学习平台完成
教师提前通过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并提供“割圆术”的相关微课视频,并提出以下问题:1.如何计算矩形的面积?2.“割圆术”中蕴含了什么数学思想? 3.复习极限的定义。
教师通过学习平台了解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为开展参与式学习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引导法
由于学生已复习了“割圆术”的思想,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分割方法(即在校园示意图上加入一些平行线),把不规则图形(校园示意图)转化为规则图形(一些矩形和曲边梯形)(如图1),然后进行计算。而矩形面积可求,只要算出曲边梯形的面积即可,这样要计算校园面积就转化为计算曲边梯形的面积。在分析问题过程中,学生已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图1 校园示意图
由此得出引例:求曲边梯形的面积。
然后给学生5 分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求曲边梯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对曲边梯形面积的讨论,把“分割”思想以及极限思想引入其中。
然后教师演示动画,学生通过动画可以直观看出,区间分割越细,小矩形面积就越接近小曲边梯形面积,而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就越接近所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如图2)。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四个步骤,归纳总结出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即最终归结为特殊乘积和式的极限。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变速运动物体的路程问题,不均匀密度物体的质量问题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分析总结,可知虽然所计算的量其物理意义不同,但它们求解的思路方法与步骤却是相同的,且最终都归结为求一个和式的极限,这就是它们的共性,由此引出重点内容——定积分概念。接着教师给出定积分的定义,并详细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的异同,再举一个用定积分定义证明的例子,以加深学生对定积分定义的理解和掌握。
图2 曲边梯形
(五)后测(Post-assessment)——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定积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六)总结(Summary)——PPT 展示
利用PPT 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未知为已知(复杂问题简单化)、化整体为局部(化整为零,使问题简单化、特殊化)的思想,以及精确与近似(由近似到精确)的极限思想、实际问题化为数学问题的建模思想(建立数学模型求解现实问题)。
四、结语
BOPPPS 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六部分,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框架和理论支持,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BOPPPS 模式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有成效。研究BOPPPS 教学模式有利于改进高校课堂教学,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亦能提高大学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设计水平,使大学课堂教学更科学合理,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