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五仙观碑景观初探

2023-11-27尹树荣宋伟玲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23年33期
关键词:钟楼碑刻广州

文/尹树荣、宋伟玲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引言:

我国制碑的习俗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朝代的更迭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碑的形制和碑的内容逐渐丰富,其形式之多样,数量之巨大,涉及内容之广泛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相比的。在这个过程中,基于文化思潮的发展,出现了碑聚集的现象,并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碑景观。并且碑景观作为一种文化的复合体,它跨越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层面,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景观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碑景观概念和构成要素

1.1 概念

碑景观有两个概念,首先是碑的概念:

(1)碑,《说文解字》曰“竖石”,刘海宇《山东汉代碑刻研究》将碑的概念深化更为合理,为扁平和长阔的石材。从清王筠《说文释例》:“秦之纪功德也,曰立石,曰刻石。其言碑者汉以后之语也。” 中,“碑”的出现是在汉朝以后,但时至今日,碑的内涵已经十分丰富,可以理解为“碣”、“碑刻”、“刻石”、“石刻”、“摩崖”等,在实际运用上也是比较松散的。(2)在某一空间或院落,以碑作为主要展示内容,并通过碑亭、台坛碑刻、碑廊、山水碑刻、景墙碑刻、室内墙体碑刻作为营造要素,以一定的序列或规律布置,与所在的空间或院落共同构成了统一协调的整体,营造出视觉冲击或景观效果,为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景观。

1.2 碑景观构成要素

碑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碑亭、台坛碑刻、碑廊、山水碑刻、景墙碑刻、室内墙体碑刻,而碑的类型有御碑、纪事碑、故事碑刻、书经碑刻、捐献芳名碑、诗碑。五仙观的碑景观要素主要是碑廊和室内墙体碑刻。

1.3 五仙观的碑景观平面布局

五仙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于明洪武十年(1377 年)搬迁到现址,是一座祭祖五仙的神庙[1]。五仙观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西汉时期,由于历代战乱、生活的破坏,现存的五仙观保留有明代的后殿、禁钟楼,以及清代的山门和东斋等历史建筑。

五仙观坐北朝南,依坡山而建。沿中轴南往北依次是牌坊、山门(东西斋房)、两侧廊庑、五仙殿、岭南第一楼。五仙观的高差处理是其特色之一,岭南第一楼(钟楼)是明代广州府重要标志性建筑,充分地利用了山“势”使之完全突显与城市建筑之上,而五仙观建于钟楼南边,以此形成南低北高的空间格局。

五仙观内现保存有宋至清的碑刻22 通,碑景观平面布局特征明显,是沿中轴对称布置,位置分布见平面[2]。

图1 五仙古观平面图(来源:作者自绘)

主要分布与山门后两侧廊庑、五仙殿后墙两侧,以及岭南第一楼后仙林后苑两侧。从牌坊往后殿可分为:入口空间(牌坊与头门之间)→祭祀空间(头门)→过渡空间(头门与五仙殿之间)→祭祀空间(五仙殿)→过渡空间(五仙殿与岭南第一楼之间)→景观空间(仙林后苑)。由平面可见,五仙古观的碑景观以碑廊、室内墙体镶嵌的方式布置在过渡空间和景观空间中。

五仙观碑景观的营造是典型的点状与带状布置手法,带状实际上就是碑廊的应用,碑廊在整个碑景观当中除了充当景观序列的主要界面外,还能延长景观感受的作用,游客在行进的过程中,看到的景观界面是以碑廊为主的,营造强烈的感官效果,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碑廊与碑廊之间的过渡,通过点缀的碑来串联,从景观感受上,让景观的情绪保持在过渡、高潮这样一种起伏的状态,形成吸引力。在景观的游览路线上,能打造相对完整的叙事表达,增加体验感。

2.五仙观的碑景观演变

2.1 碑景观演变发展

在五仙观的发展过程中,碑的数量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五仙观几经搬迁,几经兴衰,其碑景观的发展也随之起落变化。在明洪武十年以前,五仙观的碑的数量留存很少,明朝以后才逐渐增多,而清朝碑刻数量最多。从这个变化中,有一个非常大的转折点,在于明洪武十年,五仙观搬迁到现址后,而后并没有再迁移其他地方了。

表1 五仙观可考的古代碑刻(来源:作者自绘)

从流传的碑刻中,与五仙观有关的碑刻,宋朝碑刻是2 通,明朝碑刻是1 通,清朝的碑刻10 通,民国的碑刻1 通,无法辨认年代的有1 通。共计15 通。

五仙观可谓是广州的“祖庙”,几千年来一直保佑着当地的人民免受饥饿灾荒,在广州的地位不低。而宋朝碑刻数量流传甚少,可以推测是由于五仙观地址几经搬迁所造成的遗失或损坏,历史已不可考。但明朝的数量只有1通流传,也没有经历搬迁变化,笔者推测主要原因是统治阶层对道教政策的改变,采取以儒学为主,佛、道为辅的宗教政策。因此在明朝,五仙观作为典型的道教宫观,不免受到政策的影响,而立碑记事的情况相对减少。

清代时期,每逢修葺重修,必有石碑记录,流传的碑刻有11 通之多,碑是一种独特的载体,它承载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古代中国的礼仪非常森严,树碑立碑是一件严谨且神圣的事情,在封建礼制的要求下,它摆放的序列、位置都十分讲究。当碑刻的数量达到一定的时候,更加要考虑石碑的摆放和保护了。五仙观碑景观的形成与变化可以从中一窥端倪。

在1999 年对五仙观进行全面修葺前,有关部门对五仙观现状进行了测量并绘制,当时的碑景观位置分别处于两个地方,一个是大殿前面的西廊下,一个是钟楼的后面(原通明阁位置)。

我们能够发现一个怪异之处,五仙观是一个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西廊对应的东廊已经消失不见,换言之,碑理应对称布局,但是因为东廊已毁,只能把碑刻转移到西廊。而钟楼后面的碑,与现在的五仙观差异不大,应该是从其他几处迁移过来《关羽竹诗碑》、《重建银行会馆碑》等这几块古代碑刻。

这样看来,五仙观碑景观的发展脉络能稍加推断,在清朝以后,碑刻数量逐渐增多,那时候通明阁尚存,石碑摆放的位置不详,而后,通明阁、山门、东廊相继毁坏,石碑能存放的位置较高可能性是正殿或西廊,建国后,文物局接收并进行管理,石碑被存放在西廊,并从其他地方迁移了古代碑刻放置在原通明阁的位置上,对称布局。1999年进行大修,复原了东廊,而后把存放于西廊的碑刻,迁移了部分到东廊,形成现今我们所看到的,整体中轴对称的碑景观。

2.2 周边环境发展演变

宋朝时期,五仙观经历了多次的搬迁,原址位于十贤坊,而后搬迁到西湖边上,再迁回原址。

最开始,五仙观位于十贤坊,在“广城藩治西侧”[3]。从宋朝三城图(图2)中可以看到,五仙观的位置是子城,那是官衙所在,是广州府的行政中心。而五仙观所供奉的是当时广州独有的五羊神仙,而非一般的道教神仙、民间信仰,甚至可以说是充当着广州的守护神的角色。而从当时政府对待五仙观的态度也能看出其重要性。“有朝廷命令守吏常加崇奉”,是作为官方参拜活动的场所,可见政府对五仙观的重视,非一般的庙观能够比拟的。

图2 五仙观位置迁移图(来源:作者摄自五仙观展览)

五仙观的第二次搬迁,是在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迁观至西湖玉液池池畔,南汉时期,西湖是宫苑园林,也是著名的药洲,也被称为仙湖。

《羊城古钞》载:“仙湖,亦曰西湖,在古甕城西伪南汉刘岩所凿。其水北接文溪,东连沙澳,与药洲为一,长百余丈。”

宋代方信孺《南海百咏》:“在子城之西址,漕台之北界,旧居水中,积石如林。......穴城而导于海,绿净如染。”

五仙观作为重要的道教宫观,也是广州的守护神的角度,搬迁到西湖边上的原因,笔者有以下的推断:

其一,西湖是宫苑园林,也是著名的药洲,是道教炼丹升仙的仙家宝地。

南汉时期,刘氏为追求长生不老,将文溪一段扩宽,使湖水绿净如染,岛上绿树成荫,并广植草药,聚集方士,修行炼丹。而后事迹被广为流传,西湖药洲成为了道教的洞天福地。

其二,广府依山靠水的思想特征。

古代科技不发达,基本古人生存都要依靠自然环境,因此,山水格局决定了城市发展的形态,同时也影响城市发展的方向。宋代的广府北有白云山、越秀山作为天然的屏障,南面有珠江,从图上看,西湖所在位置是溪河主要流域,水流自北向南经过菊湖,汇聚于西湖,再进入珠江。可见,西湖是汇灵气之所在,将五仙观迁移到西湖,以养五仙之灵躯。

明朝洪武十年,五仙观搬迁至现址坡山,当其时,坡上上已建有禁钟楼。对于古代城池来说,钟楼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古代城市的格局脉络。五仙观迁移到禁钟楼前,是官方的行为,也是对五仙观的重视,搬迁后的五仙观与钟楼形成轴线的关系,也成为了古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段时期,明朝政府诏令各府州县兴建城隍庙,于洪武三年,广州的城隍庙已经建成了,清光绪广州府志中可以看到(图3),城隍庙位于广州府衙、广州布政私司的东面。从时间线上来看,先有了十贤坊的五仙观(广城藩治西侧),再有城隍庙(广州府衙、广州布政私司的东面),然后洪武十年,五仙观搬迁到坡山禁钟楼。从广州守护神的角度来看,五仙观和城隍庙在功能上是重合的,政治地位上看,五仙观是“有朝廷命令守吏常加崇奉”,城隍庙是封朝廷诏令兴建,地位也是相当。

图3 城隍庙位置图光绪广州府志省城图(来源:光绪广州府志[4])

五仙观搬迁的原因是布政使赵嗣坚将五仙观原址改为“广丰库”[5]。五仙观搬迁到禁钟楼后,便形成了一西一东的广府守护神格局,五仙观以钟楼为依附,守护广府城市的边界。城隍庙以中心为依附,守护广府的核心。

2.3 五仙观碑景观的审美特征——古朴素雅,依山就势

道教讲究顺应自然,崇尚见素抱朴,审美特征强调的是大巧若拙,认为自然未经修饰的事物才是真正的美丽。五仙观碑景观的营造上顺应了这方面的原则。

五仙观碑景观空间主要是碑廊与主殿围合而成的景观庭院,以及禁钟楼后,以植物和围墙围合的景观庭院。

其中一个景观特征是色彩素雅。

碑廊与主殿围合的庭院中,碑廊为绿色的琉璃瓦,木色的构架,以及青砖的墙身。主殿同样为绿色的琉璃瓦,木色的构架以及木色的墙身,庭院的地面是素色的麻石铺装。整个基调是十分素雅和谐的,也是一种接近自然的色调。

此外,在有限的庭院空间中,植物的运用更增添了古朴的意味,在整个庭院中,由于尺度相对宜人,过多的植物会稍显拥挤,因此在植物的运用上,在保留了主殿前大树的基础上,两侧对称布置了两株修剪整齐的灌木,是恰到好处的,既营造了中轴的视线通廊,又给人藏观于林的感觉,自然舒适。

禁钟楼后的庭院给人的感觉更为自然素雅。这个景观庭院是以围墙和植物围合而成的,围墙是绿色的琉璃瓦,青砖的墙身。庭院中保留了原有的大树,十分葱郁,庭院的尽端种植了一排竹子,从视线上分隔了后面的民居背景,使庭院的空间感更强烈。

另外一个特征是依山就势。

整个五仙观坐落在西坡山上,因此建筑是随山势而逐渐抬高。从入口至正殿,碑廊依山势逐层往上,提供了贯通整个五仙观的全天候廊道。而碑廊又与每个庭院组成了各自的独立空间,整体有序,带来别致的景观体验。

3.五仙观碑景观的价值体现

3.1 建筑文化符号

碑是我国独特的文化符号,碑园作为碑展示的载体,通过碑亭、祭坛碑刻、碑廊、山水碑刻、景墙碑刻、室内墙体碑刻构成独特文化的景观空间,是我国独有的文化景观也是我国独有的建筑文化符号[6]。碑景观不是独立存在的,笔者考察的道教宫观中,建筑和碑景观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碑景观的构成要素中,碑亭、祭坛碑刻、碑廊,与各个殿堂构成了完整的宫观建筑群落。碑景观是建筑群落的组成部分,建筑群落因碑景观而完整统一。碑景观因宫观建筑的兴衰而记录、产生,宫观建筑因碑景观的烘托突出了文化性,体现深厚而沧桑的历史感。

3.2 美术书法

碑刻是以刻刀把书法的文章内容镌刻在石板上,形成极具美学艺术的特殊书帖。书法具有明显的个人书写特征,既有率意自然,风格清雄,又有法度严谨,一丝不苟,更有超凡洒脱,气势连贯。书法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要完全镌刻在石碑上,也需要出色的工艺水平才能达到书法与碑的形神合一[7],增添书法的自然感和古朴感。

3.3 景观美学价值

碑的景观价值是基于现代社会的角度提出的。景观以人的尺度来衡量的,在一个空间里,通过碑刻与植物、水池等要素的结合形成赏心悦目的景观,让游客感受到愉悦、放松、震撼等心理感受。碑刻作为场地文化元素的应用,能产生一种与场地相对应的意象想象,引发人们的审美联想。

结语:

五仙观作为广州的“祖庙”,所祭祀的“五仙五羊”是广州这一地域所独有的[8],对于广州官员、百姓来说意义十分重大。通过对五仙观的碑景观研究分析,总结其碑景观平面布局特征和审美特征,展示碑景观的文化价值,提升碑景观的重要性,也为碑景观的研究提供更多方向和思路。

猜你喜欢

钟楼碑刻广州
胡桃的阴谋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碑刻
明清豫西北戏曲碑刻所见的“会”与“会首”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发现
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