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引黄工程水文化建设
2023-11-27蔡顺富
□蔡顺富
水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水文化指人类在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的总和,是一种以“水”为核心元素,涵盖与“水”相关的哲学、历史、艺术、民俗等多元文化的综合体,是我们秉持科学水利建设时,亟待需要注入的时代元素。水文化主要是指政策面上的治水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精神层上的各种文化教育、文学作品,同时,更包括协调公众心理、行为中与水有关的理念和接受度等,这些都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30 年来,随着各个引黄输水工程的建成,河北省相继建设形成了位山引黄入冀工程线路、潘庄引黄入冀工程线路、李家岸引黄入冀工程线路和渠村(引黄入冀补淀)引黄入冀工程线路。作为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引黄工程在保障沿线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用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引黄调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中,水文化建设还稍显不足。值此引黄调水30 周年之际,文章旨在探讨引黄工程水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需注意的问题。
1.引黄工程水文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引黄工程建设及水文化现状
1.1.1 引黄工程建设现状
河北省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缺水最严重地区是沧衡地区的黑龙港流域。该地区位于河北省东部平原区,属于黄淮海平原北半部,是海河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衡水、邢台、邯郸、沧州、保定、石家庄6 市的50 个县(市、区),面积3.4 万km2,人口1850 万左右。该区域人均水资源量160 m3,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15,远达不到人均300 m3的“维持人类生存”最低标准。区域深层地下水年均超采23 亿m3,约占河北省总超采量的50%,超采面积已逾40000 km2的广袤大地上,分布着21个大小不等的漏斗区,其中以沧州、衡冀枣这2 个深层地下水漏斗最为严重。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完工运行,河北年均调入长江水量可达30 亿m3,但其主要供水目标为城市生活及工业,农业灌溉缺水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河北水利工作得到党中央密切关 注,2023 年5 月10 日 至12 日 习 近 平总书记到河北及雄安新区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为河北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政治引领。河北境内输水干线总长超过900km,形成了一条条清水长廊、绿色长廊和生态长廊。引黄工程的实施为沿线部分地区提供了农业供水,缓解了沿线农业灌溉缺水及地下水超采状况,改善了白洋淀生态环境,并可作为沿线地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
1.1.2 引黄工程水文化建设现状
近十年,河北省水文化研究和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在研究上硕果累累,在理论和实践领域也都取得了一定的建树。当前处于百年大计的变革期,引黄工程水文化的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在政策方面尚不配套,在资金方面投入不足,在水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以及教育宣传投入较少,能反映水文化的水利设施还处在建设阶段,专门的水文化设施建设较少,目前仅有引黄工程纪念馆和纪念碑等一些水文化设施尚在规划之中。这也导致了引黄工程沿线的群众对引黄工程的重要意义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未起到对工程应有的保护作用。这要求我们与水利建设两手抓,同步进行、并行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快步伐、加大力度,多措并举。
1.2 存在的问题
引黄工程的建设全力保障了雄安新区生态用水之需,助力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改善河北省中东部农业和河渠生态环境。纵观整体工程,此项水利工程顺利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硬指标,但在水文化建设上还存在着以下3 个问题。
一是政策滞后导致对引黄工程水文化支持不足。由于部分引黄工程线路建成不久,还没有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出台,资金主要放在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方面,对引黄工程水文化方面投入还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引黄工程水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水文化的宣传形式单一,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无法实现。
二是宣传不到位导致人们对引黄工程水文化缺乏应有的认知。如何通过加强公众的水文化教育,更加深入地了解水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达到认同是我们亟须解决的一个难题。调查中发现,引黄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均有宣传工作,比如定期发放引黄工程重要意义明白纸、渠道安全宣传单等,但未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导致出现了随意毁坏引黄工程设施问题的出现。
三是地域差异导致引黄工程水文化融合不够。引黄工程4 条线路经过了不同地区,尽管4 条线路彼此相隔不远,但经调查走访发现,一些风俗还是有所不同,比如,部分地区房子受历史上黄河屡次泛滥的影响地基打得较高,另一部分地区房子地基仅略高出地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对水文化的认知。促进引黄工程水文化的融合,最终形成引黄工程自身的水文化还需我们下大力气解决。
2.引黄工程水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水文化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逐渐凸显。特别是在引黄工程中,水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2.1 普及公众对水资源的了解,增强对水利工程的保护意识
通过在水文化中融入工程历史、人文和科技元素,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引黄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大众对水资源保护和水利工程建设的热情和责任感。
引黄工程沿线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引黄工程在项目初设中就考虑了沿线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同时通过加强水文化建设,可以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增强公众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公众参与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2 丰富引黄工程的文化内涵,提升其文化品位
通过发掘和传承与“水”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黄工程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使其不仅仅是冰冷的技术设施,而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的“活”的文化载体。
2.3 提升对引黄工程的管理水平,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水文化建设,增强公众对引黄工程的认同感和参与感,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引黄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设施,其建设和管理需要得到社会广泛的支持和认可。通过加强水文化建设,可以让社会更好地了解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和作用,提升引黄工程的社会认可度。
3.水文化建设的主要元素
水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历史、环境、社会认知和制度等多个方面。水文化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有益于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软指标建设,要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3.1 历史文化
水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对水资源的认识、利用和保护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化。因此,水文化的建设必须建立在丰富的历史基础上,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使水文化更具底蕴和魅力。例如,一些地区的水利工程、水景观和水民俗等都是水文化的历史遗产,需要在现代水文化建设中加以保护和传承。
3.2 生态环境
水文化不仅与水资源的利用有关,还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进行水文化建设时,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使水文化与生态环境相互促进。例如,通过开展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等活动,不仅可以保护水资源,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水文化元素,如水景观、水生态旅游等。
3.3 社会认知
水文化的建设还需要社会认知的支持。通过宣传教育、文化交流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水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水文化的建设中来。例如,可以通过举办水文化节、水文化展览等活动,让公众了解水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3.4 制度保障
水文化的建设还需要制度保障的支持。通过建立健全的水文化法律体系、确定相关政策待遇等,为水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例如,可以制定相关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法规,明确水资源的权力和责任,保障水文化的正常发展。
4.引黄工程水文化建设的建议
引黄工程与水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首先,引黄工程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的实施将为河北省水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水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引黄工程的实施,提高公众对该工程的认可度和支持度。最后,通过加强水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引黄工程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使该工程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4.1 加强政策支持,为水文化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为引黄工程水文化建设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例如,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的相关项目,同时也可以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
4.2 加强水文化教育,提高公众对水文化的认识
水文化教育是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的基础。通过水文化教育,可以让公众了解水的本质、功能和价值,了解水利工程的历史和作用,从而增强对水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如水利知识讲座、水利文化展览、水资源保护主题的文艺演出等,向公众普及水利知识,传播水文化。
4.3 加强水文化宣传,促进水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水文化宣传是引黄工程水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文化宣传,可以弘扬优秀的水文化传统,展现水文化的魅力,提高大众对水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引黄工程的文化价值,展示水利工程的历史和文化特色,促进水文化创新。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水文化遗产,使工程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实现文化与水的和谐发展。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研究机构充分挖掘文化传统中的一些水文化元素,多做一些与水文化方面的研究。
4.4 完善水文化设施,丰富人民对水文化的认知
完善水文化设施是加强水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可以在水利工程周边建设一些水文化设施,如水利文化博物馆、水资源展示中心等,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引黄工程的文化内涵,提高对水文化的认知和尊重。可以结合引黄工程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地建立引黄工程博物馆、纪念性标志等,丰富人们对水文化的认知。
4.5 加强文化互动,促进引黄工程水文化融合
引黄工程线路水文化的整合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河北省4 条引黄输水线路,涉河南、山东等省份。可以说每条输水线路沿线都有许多具有特色的水文化,比如河南的河洛文化、河北的燕赵文化、山东的儒家文化等。引黄工程线路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沿线地区的水文化也应该得到更好的融合。通过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护和传承当地水文化、加大投入和支持等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引黄工程各输水工程水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而形成独具引黄工程特色的引黄工程水文化。
5.结论
水利建设关乎民本,水文化建设关乎民生,二者只有和谐共融才能保证“以民为本”理念的落地。加强引黄工程水文化建设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引黄工程水文化建设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探讨,提出了相应建议。通过提高公众对水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水文化宣传教育、注重生态保护和水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推动引黄工程水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工作取得更好成效。未来,应该继续加强对水文化的宣传教育和研究,为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