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话:龙生九子
2023-11-26瑾瑜
瑾瑜
“龙生九子”,几乎是家喻(yù)户晓的传说。其实,龙远远不止九个儿子,只是“九”这个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最大”“最多”的代表。在古汉语中,很多时候 “九”是个量词,而不是具体的数字。
龙有哪九子?历史记载不同。
老大赑屃(bìxì),又名霸下。它长得像乌龟,是龙与龟的合体。赑屃可以负重,是长寿、吉祥的象征。我们经常看见古代帝王陵墓前,驮着碑的动物就是赑屃。
老二螭(chī)吻,又名鸱(chī)尾。龙头鱼身,喜欢吞火。传说螭吻是鸱尾演变而成的,唐朝以前的鸱尾加上龙头和龙尾,就变成了明朝的螭吻。螭吻的变化符合了“鲤鱼跃龙门”的说法,同时,它是守护家宅的瑞兽。古代宫殿屋脊上的兽头就是螭吻。
老三蒲牢(púláo),像龙又比龙小。据说,蒲牢非常害怕鲸鱼,它一受到惊吓就大喊大叫。人们根据它的性格特征,把它放在“钟”的把手上。
老四狴犴(bìàn),又名宪章。它长得像老虎,非常有威严,特别讨厌犯罪的人,是法律和正义的象征。古代宫廷、官衙的门上,口含门环的就是狴犴。
老五饕餮(tāotiè),又名狍鸮(páoxiāo),羊身人面,眼在腋(yè)下,虎齿人爪,大头大嘴。据说,它非常贪婪(tānlán)。人们喜欢把它放在“鼎”的盖子上,也因为它能喝水,又把它放在桥的护栏板上。
老六蚣蝮(ɡōnɡfù),又名避水兽。头部像龙,有一对犄(jī)角,身体上都是龙鳞(lín)。据说,蚣蝮不仅水性非常好,还能吃水里的怪兽,肚子也大得能装下很多水。因此,人们喜欢在桥头、桥上和建筑物的排水口处雕刻蚣蝮,希望它能防止水灾。
老七睚眦(yázì),豺狼的身子、龙的头。睚眦性格刚烈、好勇嗜(shì)杀,是镇压邪恶的象征。因此,古代很多刀剑的柄上刻有睚眦(关联成语“睚眦必报”)。
老八狻猊(suānní),像狮子,喜欢烟,是雄健、威武的象征。据说,因为它喜静不喜动,被佛祖收为坐骑;而它又喜欢烟,所以,它出现在很多香炉上。宋代李清照著名的词《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中的“金猊”,就是香炉的美称。
老九椒图(jiāotú),它长得比较像螺蚌(luóbàng)。它喜欢安静,也忠于职守,是性格最温顺的龙子。人们喜欢把它雕刻在大门上,或者雕刻成门环、守门的石鼓。
不同的资料记载,龙的九子中还有囚牛、嘲风。
囚牛:龙头蛇身,爱好音乐,性格温顺,一般能在古代的胡琴上看见它。嘲风:龙头,身体有各种变化,喜欢冒险,经常出现在飞檐(yán)上。
以上这些“龙子”,其实都不算是真正的龙,虽然传说中都是龙的儿子。真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另有资料记载,龙的九子就是九条龙,它们分别是:蟠(pán)龙(无云)、蛟(jiāo)龙(无角)、螭龙(无鳞)、虬(qiú)龙(无须)、应龙(有翅)、蜃(shèn)龙(有壳)、夔(kuí)龍(只有二爪)、鼍(tuó)龙(像鳄鱼)、螯(áo)龙(像海龟)。
小贴士
家喻户晓:所有人都知道。
钟:古代乐器,中空,敲击时发出声音。
贪婪:对财物、钱等充满非同寻常的强烈欲望。
嗜:喜欢,爱好。
睚眦必报:像被人瞪了一眼那样极小的仇恨也一定要报复,形容心胸极其狭窄。
螺蚌: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忠于职守:忠诚地对待自己的工作,通常形容工作勤奋、认真。
石鼓:石头做的像鼓一样的东西,一般放在大门的两边。中国古老的文字“大篆(zhuàn)”又称“石鼓文”,是因为最早发现这种文字时,它刻在石鼓上面。
胡琴:一种琴,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像常见的二胡。
飞檐:房顶边角向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