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音乐教学的文化理解范式建构探析

2023-11-26李媛媛

大观 2023年9期
关键词:文化理解教学范式音乐教学

李媛媛

摘 要:核心素养是音乐学科育人价值的关键呈现,也是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观念的关键基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学更要关注学生文化理解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的提升。为解决当前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基于核心素养,首先分析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探讨应当如何构建音乐教学的文化理解范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教学;文化理解;教学范式

注:本文系2021年度郑州大学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教学的文化理解范式构建研究”(2021ZZUJGLX114)研究成果。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需要遵循专业的教学范式,所谓教学范式指的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思想等,以及受教育实践者普遍认可的教学模式。随着当前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音乐教学的方式也由原先的技术主导转化为文化理解主导,并且这一教育理念逐步获得一线音乐教师的认可。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需要从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角度入手,转变原先的课程呈现形式,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是音乐鉴赏中的关键部分,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存在“信息孤岛”

文化理解是借助音乐感知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理解音乐艺术的文化内涵,比如不同音乐流派、音乐家的生平、作品以及音乐家对音乐艺术做出的贡献。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音乐教学,要在有限的音乐课时中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比如音乐欣赏课程是丰富学生音乐体验的重要途径,然而在音乐欣赏课程中,一些教师将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当作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了解,使文化理解能力成为音乐欣赏课程中的填空题与选择题,导致音乐教学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影响音乐教学美育价值的发挥。

(二)音乐教学忽视学生需求

由于音乐这一艺术具备较强的抽象性,所以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在面对纯音乐、无标题音乐、历史底蕴深厚的音乐时,学生更加难以理解音乐中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情感。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音乐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不仅是让学生简单了解音乐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了解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而当前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内容设计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文化理解实际需求,导致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止步不前。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教学要立足音乐教材中的作品与课题,借助律动体验、旋律模唱、历史背景讲解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与文化内涵[1]。

(三)音乐教学缺乏实践验证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虽然将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纳入音乐教学设计,使学生了解音乐基础知识、著名音乐作曲家、音乐创作背景、音乐风格特点等。然而,这种音乐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较为片面。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往往通过音乐作品聆听、音乐作品特点讲解、背景知识补充等方式开展教学,难以在音乐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需要营造音乐文化语境,借助教学媒介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欣赏音乐。同时,借助显性化的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音乐教学的文化理解

范式构建路径

(一)立足生活经验,感悟音乐现象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音乐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理解水平,对音乐作品所呈现的艺术形象进行理解、感知,从而进行更好的演奏。

例如,经典乐曲《阳关三叠》就是一首古典乐曲,教师应当首先向学生还原当时的时代背景。这首曲子创作于唐代,是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教师在教学这首曲子时,应当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所呈现的优美意境以及真实的情感,使其感受到短短四句诗中所包含的离别之情。教师在弹奏《阳关三叠》时,要使学生感受到乐曲节奏与诗歌之间的关联,并关注原诗歌和曲子中的情绪以及乐曲旋律的特征。原诗歌由四句起承转合的旋律构成,曲调以级进的方式呈现出来,表达了王维依依惜别的情感。而引申部分旋律跌宕起伏,重点表达出离别时的悲伤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在经过教师讲解之后,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当前的音乐经验以及生活经验对乐曲中的真实情感进行理解,使诗歌与音乐交相呼应,获得别样的学习体验。这种文化拓展方式能够使学生深入追寻历史,理解文化。中国古时的乐实际就是诗歌、歌曲、舞蹈三位一体的概念,发展至后来中国的艺术中,又出现了乐中有画和乐中有诗的理念,表现形态上也将诗、乐、画三者合为一体。这种高尚的艺术境界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审美追求,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同样也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尝试从生活经验的角度出发去理解诗歌和音乐[2]。

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根据自己現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对音乐作品所呈现的艺术意境进行分析。同样以《阳关三叠》为例,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鉴赏典范作品。著名作曲家王震亚曾经将这首经典的乐曲改编为混声合唱曲,秦鹏章也将其改编成为民族管弦乐曲。这些歌曲的改编都使原曲的意境更加深远、缠绵,对原本含蓄的离别和期待之情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发挥,其丰富多元的音色也更容易获得当代听众的认可。在欣赏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音乐的再创造环节,让学生自由分小组创造音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对原有的歌曲进行创编,在充分呈现作品意境的同时,将自己带入作者所创作的情感意境,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总的来说,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避免将音乐和文化割裂开来。音乐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教师要在音乐讲解的过程中向学生呈现音乐背后的文化观念,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期待感,进而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理解能力。

(二)把握审美感知,体会音乐情感

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往往与审美感知能力有关,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同样十分重要。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能力,就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使之沉浸其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首先,要想使学生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真正获得真实的感受,就必须在课堂上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元素,根据作品的特征为学生设置音乐情境,在音乐情境中激活学生的审美动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作品。例如,在教学《小河淌水》这一音乐作品时,为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以及这首作品中所蕴含的真实情感。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一情境:在皎洁的月光下,一片宁静,只有山底的一条小河不断发出潺潺之声,聪明伶俐的阿妹见到这一场景,望月抒怀,将自己对阿哥的真情倾注在这首歌里。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云南当地美丽的风景,在鉴赏音乐的第二部分时,教师可以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使学生跟着音乐的旋律来摆动四肢,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的理解[3]。

其次,在学生对音乐作品形成初步的情感认知之后,教师可以立足于音乐作品的主题,指导学生深入思考音乐作品,让學生对音乐作品的词曲进行鉴赏,并把握作品的主旨和情感思想。例如,在学习《伏尔加船夫曲》时,为了保证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力度、节奏、音色产生准确认知,并深入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教师可以通过初听、复听、再听三个部分,与学生展开深层次对话。在学生初听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感受作品的基调并提出问题,比如这首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这首歌曲的题材是什么,这首歌曲的呈现形式是怎样的,对于情感表现而言又有怎样的意义等。在复听环节,教师可以使学生深入品味作品的内涵并提出问题,比如这首歌曲的旋律特征是怎样的,在聆听这首歌曲时你想象到了怎样的情景,这首歌曲的节奏是怎样的,呈现出了怎样的艺术形象,这首歌曲的力度是怎样的,你能够分析作者当时的心境吗等。再听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其他的呈现版本并提出问题,比如这两个版本的演唱有哪些区别,哪个演唱方式更能够打动你等。教师可以通过这种对比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针对歌曲的演唱特征进行重点鉴赏,比如合唱和独唱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演唱力度和演唱层次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鉴赏歌曲的不同呈现风格,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鉴赏思维。

(三)培养主动思维,引领文化认同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正确引导使学生学会鉴赏音乐艺术,提升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升华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学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扮演音乐课程设计者与学生学习引领者的角色,使学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产生主动学习的思维,进而在学习思维的引领下,加强对音乐的文化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4]。

比如在学习长调时,教师首先要介绍长调是我国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长调逐渐被人所遗忘。因此,在学习长调时,教师要明确音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民族歌曲的方法,并在鉴赏过程中感受长调所表达的价值以及长调中所蕴含的美,同时理解长调所表达的文化。学生在学习长调的过程中能够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感受长调所表达的情感,体会长调所体现出的民族特征与音乐民族性。在文化理解的教学范式中,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学习长调的过程中学会尊重民族民间艺术,并对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传承与传播民族民间音乐的积极性。

在长调的微课视频学习过程中,由学生自主开展微课视频的学习,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学生了解长调的旋律特点后,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长调的旋律特点是字少腔长,长调的旋律特点反映出什么样的特征等。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引导学生对长调的乐谱进行观察,发现乐谱中节拍节奏的特别之处,使学生在旋律学习过程中解答教师的问题。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欣赏歌曲《嘎达梅林》,掌握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教师在学生欣赏该歌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歌曲的方法与风格特点。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布置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分析民族歌曲《宗巴朗松》,使学生完成课上学习与课下作业的知识迁移与应用。在长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发展音乐学习思维,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文化理解教学范式下学会聆听、比较、判断与应用,提升他们的文化理解能力,还能使学生在理解文化过程中实现文化认同。

(四)思考艺术内涵,提升表现能力

音乐表现活动是学生音乐文化理解的体现,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能够提升学生的独唱能力、合唱能力、表演能力等。比如,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开展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对音乐艺术内涵的思考,在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5]。比如,在We Will Rock You这一歌曲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该歌曲的节奏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此类编创形式使学生感受在音乐节奏下自由填词的乐趣,进而在编创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编创的过程中,同样也体现了学生对该歌曲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在把握音乐艺术内涵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文化理解素养。

三、结语

音乐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学习获得的能力与思想价值观念,是音乐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核心素养为音乐教学的发展与内容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教师要充分理解文化素养的内涵,并将感悟音乐现象、把握审美感知、培养主动思维、提升表现能力纳入文化理解教学范式,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晨琛.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方法[J].艺术大观,2023(16):130-132.

[2]罗尚妍.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思考[J].艺术大观,2023(13):124-126.

[3]牛瑞杰.高校音乐教学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共同发展的策略[J].戏剧之家,2023(12):97-99.

[4]于志辉,白春懋,宋伟.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传承研究[J].戏剧之家,2023(8):184-186.

[5]冯译允.高校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与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23(7):171-173.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猜你喜欢

文化理解教学范式音乐教学
从“技术理性”到“文化理解”:当代音乐教学范式的转向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浅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
跨文化对话之条件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之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