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研究

2023-11-26青岛市交通科学研究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3年30期
关键词:建设项目基础设施交通

崔 娜 青岛市交通科学研究院

引言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2019 年9 月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肯定了国民经济之中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性地位,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交通强国是一项关键构成要素。基于此,优化交通运输行业各方面的运营管理效果至关重要。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高速公路企业债务率高、融资渠道单一等。为了改善这种局面,需要从新发展阶段出发,完成交通领域新发展格局的搭建。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渠道类型

(一)权益融资

从内涵的角度出发,这种融资形式指的是相关主体依托于所有权益的扩大,对资金进行有效筹措的一种融资渠道。与债务融资相比较而言,权益融资具备多种特点:首先,无负担性。当使用权益融资模式时,往往不存在固定的股利负担,是否支付股利、支付多少股利的直接决定条件通常是实际的经营情况。其次,不可逆性。当使用权益融资时,相关主体通常不需要进行还本操作,如果投资主体想要将本金收回,则应当通过流通市场的形式。最后,长期性。通过权益融资模式所筹措的资金通常呈现出永久性的特征,不存在到期的聚义时间,也不需要进行归还。从权益融资的具体特征中可以发现,使用权益融资的基本前提应当是投资回报率处于较高水准。现阶段,我国相关领域使用权益融资形式的主要类型有首次公开募股(IPO)、定向增发、引入资金、基础设施公募REITs 以及私募股权投资(PE)等。

(二)债务融资

依托于举债的形势对资金进行筹措,供给资金的主体本身将扮演债权人的身份,当到达时间时,债权人能够将本息进行收回,这种融资模式即为债务融资。这种融资模式本身的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层面:第一,负担性。当通过债如融资形式对资金进行筹措时,应当完成相应的债务利息的支付,企业也由此形成了相应的固定负担。第二,可逆性。这种特点指的是当通过债务融资模式筹措资金时,应当在到期日向债务人归还本息。第三,期限性。该特征指的是通过债务融资所获取的资金在使用时应当遵循时间性的原则,在到达使用时间时,需要予以归还。我国当前存在的债务融资模式主要有发行企业债、发行银行间票据、并购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保险债权计划、境外发债、发行CMBS 等[1]。

(三)混合融资

混合融资指的是一种通过创新金融工具,有机结合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两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在我国,出现频率较高的混合融资形式有PPP(私人企业与公共部门合作模式)、融资租赁模式、资产证券化(ABS)模式等。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影响因素

(一)市场化问题

相较于普通的工程建设项目而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主导性色彩更加明显。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交通行业的发展也愈发迅速,与交通运输领域相关的工程项目数量也呈现出日趋增多的态势。然而,政府层面依旧是掌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绝大部分控制权和所有权的主体。不管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建设阶段,还是处于后续的实际运行阶段,包括项目本身的维护工作,主要主导力量仍然是政府,并且,政府还承担着定价和收费的职责。基于这种情况,负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政府部门将会面临着较为直接的债务风险。不仅如此,政府主导的特征使得市场调节职能难以真正有效地发挥出来。

(二)管理主体

在交通基础设置建设项目之中,往往牵涉到较为广泛的投资参与主体,项目所在地区的政府部门和参与投资的每一个投资者,均能够针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展管理工作。而从本质上而言,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常需要经历较长的周期,只有当管理人员本身具备相关的资质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才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管理效果。然而,在具体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许多项目的管理工作在进行期间并没有有效的管理主体参与其中,仅仅存在一些产业基金和金融机构作为投资主体和管理主体,这些主体往往不具备完备的管理经验,从而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常运行的难度。

(三)民间资本

尽管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中由政府部门掌握主导权,但是民间资本同样能够参与到交通运输领域之中,但是这一主体参与到其中的机会相对较少,并且也难以掌握过多的权力。在实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融资期间,相较于公共部门而言,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民间资本往往不能与前者具备相同的权力和地位,这也意味着各个投资主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等、不公平特征。基于政府部门的主导力量,民间资本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阶段居于弱势地位,能够在基础设施阶段中流入的资本比例不高,难以实现民间资本利用的高效率化。

(四)政府投资

在实际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往往需要在其中投入较大规模的资金,但是就具体情况来看,政府部门在投资的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资金不足的情况。不仅如此,一些地区可能会由于本身的财力处于较低水平,在交通基础设施后续维护和运营的过程中,此类地区可能无法充分保障这一阶段所需的资金,这也会致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具备明显的融资吸引程度。我国部分区域的地方政府对补助的依赖性较强,使得交通领域的投资呈现出缺位的问题。同时,诸多因素均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产生消极影响,使得地方政府面临税收收入增长缓慢乃至负增长,或者是地方政府收入呈现出下滑态势。从投资形式的角度来说,国企投资和省级政府资金是政府投资的两种主要形式,即使发展到今天,也不能判定所有的政府部门均建立起了多元化投资融资模式。基于当前土地因素、人力因素和原材料因素等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资金投资成本条件下,许多交通建设项目往往无法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2]。如果政府本身的融资能力难以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进行速度以及设施的后期运营需求相适应,不仅会使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受阻,也不能保障交通设施的后期运营质量。

(五)有效收益

通常来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在建设时一般会经历较长的施工周期,从而导致在保障收益角度将会产生较为多元化的、难以预见的、不可控制的消极因素,出现投入资金较多但难以收获到充分效益的现象。所以只有能够稳定保障投资收益,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投资主体对参与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中的主动性。立足于民营资本的角度,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中投入资金想要收到预期的效益,大部分情况下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程度较高。在具体融资期间,关键环节在于政府部门的出资补助以及投资主体的有效收益需求。一般情况下,交通运输领域呈现出一定的公益性质特征,这也意味着在定价时往往难以遵循市场规律,进而使得一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获取的收益无法达到前期投资预期的现象,此类情况将会削弱民间资本将资金投入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不具备完善的保障机制,使得一些保守的民营资本不具备较强的投资意愿。

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的优化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融资过程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必要针对融资渠道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切实推进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具体而言,可采用如下几种策略。

(一)充分发挥市场职能,创新基础服务

从定价模式的角度入手,应当将原本的政府单一定价模式予以转变,将基础服务进行有效创新,从而把融资市场产生的变化进行有效展现。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尝试ABO 融资模式,将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和混合融资三种模式进行充分结合。具体来说,可以将权益融资中的股权信托形式,债务融资中的银行贷款形式,混合融资模式之中的ABO、PPP、BT 以及租赁保险的形式加以融合,同时依托于市场化引导的作用,不断优化融资效果[3]。与此同时,还应当充分拓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沿线的经营性活动空间,丰富经营性活动类型,积极引导社会投资主体在交通线路周围开展多种多样的经营性活动,例如加油站、便利店等等。不仅如此,还需要积极尝试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的实施,将过去主要依托政府投资建设的收费公路运行管理模式加以转变,进一步推广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将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成本和养护成本进行有效降低,另一方面,还能够为社会大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民众收入。

(二)积极引入PPP 融资模式,减少民间资本资金压力

PPP 模式是融资模式的一种,指的是社会资本与政府主导之间进行相关合作协议的签订,进而共同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这种模式实际使用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进行过程中的投资、运营与管理均是由社会资本所负责的,同时进行公共服务的提供。就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的发展而言,政府部门依托于民间资本的加入能够将政府本身所承担的资金压力进行充分减轻,而在交通基础设施实际运营的环节中,还能够与作为社会资本的民营企业之间落实优势互补,落实共担风险和共享利益的目标。在积极引入优质民间资本的过程中,应当对其享有的话语权和参与权进行充分保障,防止由于政府部门和民间资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民间资本参与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中的热情被削弱。除此之外,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科研环节和立项环节,民营资本均可以参与其中,同时,物业开发部分也可以成为民间资本参与的阶段之一,政府所承担的内容则为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方面。如果相较于自身所在领域的基准收益率而言,民营企业自身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政府可以按照相应的比例,向民营企业收取一定的盈余利润。如果相较于基准收益率而言,民营企业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此时,政府部门也需要为民营企业提供相应的补贴或优惠。

(三)立足硬件与软件层面,细化投资方向

为了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实现投资方向的细化可以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具体而言,可以从硬件层面和软件层面入手。

首先,硬件层面。通常来说,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硬件层面往往牵扯到较为广泛的范围,包括不动产和固定资产,例如管线、土地、厂房、办公楼、服务器以及基站设施等等,这些硬件内容在前期需要投入角度的资金,并且想要实现资金的回收需要面临较大难度[4]。因此,这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体之中,侧重点应当在于将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盘活。可以尝试采取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的形式,实现资金流转高效化的目标,切实打通交通基础设施产业链闭环。

其次,软件层面。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期间,知识产权形态应当作为软件层面投融资所考虑的重点内容。这项内容本身体现出较长的开发周期、投资的持续迭代以及应用交叉互联等特征,因此,可以通过诸如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以及股权融资一类的融资工具,依托于市场化和政府引导的力量,将资金供求缺口进行充分弥补。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期间,由于开发底层技术这一程序之中需要投入较大规模的资金,并且呈现出不确定性明显的特征,因此,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化等形式,政府部门能够为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提供更加可观的支持,从而减少不确定因素,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稳定化、持续化、健康化运行奠定基础。

(四)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拓宽融资渠道

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其获取效益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即为对经济规律进行严格遵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卢春房在2020 年的中国交通投融资年会之上指出,交通运输领域本身存在着相应的经济属性,因此,也需要对经济发展规律予以遵循[5]。立足于经济学层面,在针对现阶段交通运输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时,应当明确的是,不管是诸如不同城市之间的大通道、机场航运和水运航道一类的竞争性运输,还是诸如农村地区和边疆地区公路一类的非竞争性运输,均应当将项目经济收益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阶段中考虑的一项重点内容,同时,还需要对交通基础设施自身的保障功能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缩减进行充分关注,切实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在交通基础设施的融资环节中,应当对现如今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期间将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已经难以与实际的发展需要相适应这一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基于这一现状,打破以往政府单一投资模式,实现融资渠道的扩展至关重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交通运输行业占据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地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将会影响到交通行业的发展质量。为此,针对当前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相应路径予以优化。基于“十四五”规划实施的背景,优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能够为交通强国的建设和落实提供帮助。现如今,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交通运输领域的主要目标,相关主体需要立足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全新的发展格局,促使交通运输行业走上健康、长久、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建设项目基础设施交通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繁忙的交通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小小交通劝导员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5G——“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
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