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筑』出闪光青春
——记山东聊建第四建设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振月
2023-11-26
“这个管子留得太长了,既浪费又不好施工。”“在管道井这么小的空间,你这样安装管子,水表装在哪里?后期怎么维护?重新做!”高新小镇的建筑工地上,李振月带着手电筒行走在每个项目处,认真负责地带领工人安装自来水和地暖管道。像这样的情景,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他的日程上。
改进工艺谋创新
1995 年,16 岁的李振月因为家境贫困终止学业,只身一人进城打工,在建筑工地当了一名水暖安装工人。
水暖安装事关千家万户的居住环境,构件精度要求高。当年,刚参加工作的李振月常因看不懂复杂的水暖安装施工图纸而苦恼。于是,他把休息时间全部拿出来,专心研究图纸。能看明白施工图纸后,善于动脑的李振月结合实践经验,针对施工工艺中不合理的地方,搞研究、做试验,进行技术攻关。摸爬滚打28 年,李振月成为水暖安装行业专家,带出的水暖安装团队成为聊城市行业标杆。
20 多年来,他带领班组完成施工任务40 余项,施工的眼科医院综合楼、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图书楼、畅博怡情湾、聊建四公司办公楼等工程被评为“泰山杯”工程奖。2012年以来,创精品工程10项,获得发明专利5项,为聊城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齐鲁工匠、最美聊城人……这些响当当的荣誉称号,是他用青春、汗水换来的。
工匠精神显担当
在李振月眼里,建筑安装不仅是完成施工合同,更重要的是推行高质量、科学化的施工工艺,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工匠精神就是责任心!”这是李振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跟他一起干活的同事都知道他对技术要求苛刻,看到不合标准的操作、不负责任的施工,就会发脾气,而且毫不留情。他经常给同事讲一个道理:在施工时只有把自己当成业主、当成给自家盖房子,才能达到自己满意的工程质量,才能让业主满意。
结合实际情况,李振月多次对施工方法进行改进,不仅提高了施工质量,还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对于卫生间渗漏水问题,他经过摸索形成了土建模板边角料制作堵洞模板,用细石混凝土充分振捣,并用水养护一周的施工方法,改进了传统工艺,节约了大量建筑材料。对于施工中的配件不一致问题,他总结以往的经验,想出了制作配件的办法,用PP—R 管下脚料,热水煨弯冷凝制作“S”弯,不仅美观,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改进方法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遇到困难之后才出现的。李振月说,这可以算是一种“强迫症”,如果问题解决不了,他就无法停止思考,直到最后解决。楼房地漏水封不足,是困扰水暖安装行业多年的难题。经过长期思考和多次试验,李振月最终拿出了提前预埋PVC 大小头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施工工艺简单有效,被迅速推广,成为聊城本地安装行业的标准。近年来,李振月先后改进40 多项水暖施工工艺,大量经验做法被沿用。
坚守初心传帮带
霏霏细雨挡不住学生听讲的热情。4 月23 日,在聊城市东昌府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260 名学生一起聆听了李振月的宣讲。“初中时期,母亲去世,我跟随父亲去工地干活,因年龄小、力气小,大家都不愿带我,但我下决心要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干别人不愿干的活。”李振月的开场白一下子抓住了在场学生的心。宣讲中没有空洞的说教,他结合自己的经历,通过一个个故事、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娓娓道来,现场掌声不断。这是李振月积极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个场景。作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李振月积极充当宣讲员,先后在聊城大学、聊城职业学校、东昌府区工业学校等宣讲50 余次,场场深受欢迎,引起师生强烈共鸣。
李振月始终以共产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一枝独放不是春”,为更好地发挥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李振月担当主持人,与聊城技师学院合作成立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技能师资和技术技能人才,研发出了一批产学研用合作创新项目。他还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有力发挥了党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