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农家书屋:种出一片“文化田”
2023-11-25
8月中旬,夏日炎炎,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石羊塘镇高桥农家书屋内座无虚席。三十多个孩子围坐在书桌四周,各自捧着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或小声细读,或凝神翻阅,或低声交流……浓浓的书香味弥漫在干净整洁的书屋内。每个暑假,这个农家书屋都是村里孩子们的消暑“宝地”。
石羊塘镇高桥农家书屋由湖南科技大学退休教授夏昭炎和老伴杨莲金携手构建而成,2009年创办,成立之初,仅有书籍2000余册。十多年来,书屋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附近8个乡镇20个村的学生及村民前来借阅。
“一定要让村民和孩子回到书桌前”
2009年,从湖南科技大学退休后的夏昭炎决定搬回攸县石羊塘镇老家居住。
攸县的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特别多。夏昭炎发现,农闲时,乡亲们吃完早饭就呼朋引伴,围坐在牌桌旁打牌,一打一整天,還有不少留守儿童凑在牌桌旁。“我们不打牌,还能干什么?”这话深深刺痛了夏昭炎的心。
“一定要让村民和孩子们从牌桌回到书桌前!”夏昭炎决定创办农家书屋,他想让农村到处飘散文化气息,让满手泥的农家娃也能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村里有一处闲置多年的旧房子。夏昭炎将房子买下来,修缮一新,再搬来桌子、板凳和家里的书籍、报刊。2009年4月,书屋开张了。夏昭炎和老伴儿挨家挨户邀请:“老屋里有书看,你们都过来看书吧!”
慢慢地,来看书的村民和孩子越来越多。夏昭炎继续修葺老屋,设立学习室和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并发动学生、亲友为书屋捐书。在当地政府的支持领导下,目前,书屋藏书20000余册。
看书有奖,拴住了一个个孩子的心
走进书屋,浓浓的文化气息蔓延。杨莲金腿脚利索地推开一扇挂着“攸县图书馆高桥分馆”牌子的房门,里面4间房,其中3间书架上摆满了书,地上还有好几大包没上架的书。这是刚到的新书,有好几百本。过几天,要安排几个学生分类上架,劳动奖品就是书。
桌上码着一摞图书借阅登记簿。一本本翻开、查看:这个图书分馆是2011年7月3日开馆的,当天有9人借书;2011年借书580本,2013年借书1332本,近10年来,共计借书12236本。
从借书单就可看出,孩子们是读书主力。《伊索寓言》《汤姆叔叔的小屋》《作文全能辅导》《阿凡提的故事》《论语》《三国演义》……这是一个叫陈雨涵的孩子借过的书,共有上百本。
为了鼓励孩子们多看书、读懂书,夏昭炎借鉴孙子就读的北京实验第二小学的经验,想了不少招。“写5篇读书心得,授予‘读书小学士称号;写10篇心得的是‘读书小硕士;写15篇的是‘读书小博士。在学校或课外竞赛中获得名次的,都会奖图书。”夏昭炎说,仅2019年,他就奖励了孩子们300多本书。
针对村里留守孩子多、假期无人管教的情况,2010年暑假,夫妇俩在村里办起了“少儿假期学校”,把孩子们组织起来看书、学习,开设古典文学、音乐、美术等课程,十几年来从未间断,学生最多时一次达300多人,还先后吸引了攸县、衡东县8个乡镇1135名学生来学习,累计200多人次的老师、大学生来义务支教。
“在我最需要知识时,发现了一片新大陆”
学生夏阳洋的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念过中学,母亲不识字。2020年高考,他以656分的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
11岁时,夏阳洋就和书屋结缘。回忆起在书屋的经历,他说:“在我最需要知识时,发现了一片新大陆。”
夏阳洋仍记得第一次去书屋时的震撼。书屋虽小,但是环墙有8个书架,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与这么多的图书相遇。从自然动物,到人文地理,再到科学知识,对当时的他来说,就如同闯入了琳琅满目的宝库。
假期农家书屋的活动丰富多彩,演讲比赛、唱歌比赛、成语接龙、讲故事、猜成语、作文比赛……小小少年如鱼得水,如饥似渴。初三那年,夏阳洋考入攸县一中的实验班。
为了鼓励村里的孩子们刻苦读书,夏昭炎还捐款1万元,募集资金3万余元,成立了“高桥四美奖学金”,十几年来奖励当地的大学生、研究生40余名,他们都是在农家书屋接受过教育的孩子。
2023年,夏昭炎被评为“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推广人”。而书屋,也成为越来越多石羊塘镇人的精神文化“加油站”。
(综合自《湖南日报》《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