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城市治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3-11-25张宏霄王英杰

科技和产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发文图谱社区

张宏霄, 王英杰

(1.华北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 唐山063210;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昌黎果树研究所, 河北 秦皇岛 06660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同时强调要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为新时代城市治理实践提供了目标指引。城市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城市治理则是如何实现人民福祉的治理科学。纵观国内学者已有研究,学者们在城市治理相关问题方面的探索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但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规律总结和系统认识存在欠缺。为此,有必要系统性梳理已有研究成果,总结、归纳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以2000—2021年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收录的820篇国内城市治理领域的核心期刊文献作为分析对象,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生成城市治理研究知识图谱,分析城市治理研究的整体概况、热点主题及前沿趋势,最后提出国内城市治理研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后续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将CNKI作为数据来源,利用“高级检索”功能,明确设定检索条件:主题为“城市治理”;检索精度为精确匹配检索;期刊来源类别为北大核心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时间跨度为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最终,通过手动剔除会议综述、会议通知、新闻报道、无研究作者姓名以及其他不相关条目等无效数据,筛选820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1.2 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及其团队所研发的一种文献数据挖掘与可视化分析软件,利用此软件生成科学知识图谱用以展示、分析某一研究领域的演变历程和趋势[1]。首先,利用CNKI数据库检索国内城市治理相关核心文献,转换并导出CiteSpace能够识别的Refworks数据格式;其次,运用文献统计方法梳理核心期刊发文数量,借助CiteSpace6.2.R4软件对研究作者、研究机构、研究关键词逐一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关键词共现、聚类及突现知识图谱,分析2000—2021年国内城市治理相关研究关键词与主题,进而探究国内城市治理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2 城市治理研究整体概况

2.1 发文量分析

年度发文量是评价国内城市治理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2000—2021年国内城市治理研究的发文量的统计,可以按照发文年度将已有研究划为3个阶段(图1)。第1阶段为城市治理研究的初始阶段(2000—2007年)。此阶段研究总体发文量较少,最高年度发文量仅有8篇,表明学者对于城市治理研究的关注度不高,研究力量相对匮乏。第2阶段为城市治理研究的提升阶段(2008—2017年)。2008年出现发文量第一个激增,发文量为30篇。此阶段发文量虽不断波动,但年度平均发文量在30篇左右,较上一阶段有较大进步。第3阶段为城市治理研究的发展阶段(2018—2021年)。此阶段发文量日益扩增,每年发文量均达到了60篇及以上,并在2021年达到20多年来的峰值即213篇。可见,国内城市治理研究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图1 2000—2021年国内城市治理研究发文量

2.2 研究作者分析

通过CiteSpace对研究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后,其生成的作者合作知识图谱(图2)可以清晰直观反映出城市治理研究领域的作者分布以及作者合作情况。图2的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共有节点454个,表明城市治理研究领域的学者已形成一定规模,其中作者名字的大小反映其发文量的比重;连线仅有183条,凸显出连线较少且基本呈现单一线条,表明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较不足;网络密度为0.001 8,则意味着较多研究者处于独自研究的状态。

图2 国内城市治理领域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通过对研究作者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后,可知国内城市治理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是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吴晓林教授,共发文17篇。其次陈水生(7篇)、韩志明(6篇)、何继新(6篇)、董慧(5篇)、王佃利(5篇)、曹惠民(4篇)等学者在国内城市治理领域发文量较多。由于分析的数据是经过多重筛选过后得到的,高频作者发文量看似不高,但质量都很高。例如,吴晓林在《中国行政管理》期刊上发表的《治权统合、服务下沉与选择性参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城市社区治理的“复合结构”》一文被引用198次,该文主要是从过程与结构视角,通过分析社区的功能以及社区复合体生成脉络来揭示城市基层治理逻辑;王佃利的《城市治理体系及其分析维度》一文被引次数为108,认为城市治理主体作为一种包容性体系,从利益相关者的定位、关系及互动来阐释城市治理的运行过程,辨析城市治理体系的构成。国内城市治理领域高频作者分布见表1。

表1 国内城市治理领域高频作者分布

2.3 研究机构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生成国内城市治理领域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对研究机构发表核心期刊数量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机构知识图谱中共计413个节点,177条连线,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从事城市治理研究的机构是高校研究机构,网络密度为0.002 1,反映出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研究程度不高。结合可视化结果对研究机构发文量排名前9的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分析(表2),发现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在2000—2021年期间发表核心期刊数量最高,共计20篇;其次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表核心期刊16篇;其他发文量较高的研究机构包括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15篇)、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14篇)、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1篇)等。总体来看,以发文量为1~2篇的研究机构居多。

表2 国内城市治理领域研究机构(前9)发文量分布

3 城市治理研究热点主题及前沿趋势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作为一篇论文研究内容的缩影,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发展趋势。因此,通过CiteSpace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功能,对同类关键词进行合并,生成具有288个节点、388条连线及密度为0.009 4的共现知识图谱(图3)。其中,圆圈越大、连线越多表示该关键词在城市治理研究领域的热度越高。由图3可见城市治理和社区治理是该领域的中心热点,其次是社会治理、智慧城市、协同治理等。

为进一步了解高频关键词分布状况,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据表3频次排名前12的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频次均在18次以上,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城市治理”,频次为223次,中心性>0.1且高达0.75,表明其在网络结构中的重要程度最高,且更多学者从城市治理整体维度展开研究;“社区治理”频次共计168次,中心性为0.41,表明较多学者基于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研究社区治理进而推动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其他中心性程度相对较高的关键词涉及“公众参与(0.1)”“政府治理(0.14)”“协同治理(0.11)”“制度(0.11)”等,这些关键词也是网络结构中的关键节点。其中,“政府治理”中心性达到0.14,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府在城市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地位,从政府治理角度入手研究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结合共现知识图谱以及高频关键词整体分析,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类别划分,可初步分为3类:一是治理层次范畴,包括社区治理、基层治理、社会治理等;二是治理方式选择,包括政府治理、协同治理、公众参与、大数据等;三是治理实践路径,包括机制、模式、制度等。根据关键词频次分布高低则初步可以看出,“城市治理”“社区治理”“政府治理”“协同治理”“制度”等关键词频次与中心性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2000—2021年国内城市治理领域较为突出的研究主题构成要素。

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指对所收集到的数据按照相似性程度分类,形成组内相似而组间有所差距的类群,其能够反映当前研究热点主题[2]。因此,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城市治理研究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形成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根据图4知识图谱显示共形成9个关键词聚类群,按照规模大到小依次为 “#0城市治理”“#1社区治理”“#2机制”“#3公众参与”“#4交通拥堵”“#5治理能力”“#6基层治理”“#7智慧城市”“#8社会组织”。图谱网络模块值(Q)=0.597 2>0.3,平均轮廓值(S)=0.893 1>0.7,表明聚类结构显著,聚类效果良好,能够令人信服,这有利于分析和把握城市治理研究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

图4 国内城市治理研究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3.3 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结合关键词共现、聚类知识图谱信息以及研究文献具体内容,对2000—2021年国内城市治理核心期刊研究热点和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发现此期间研究热点主题主要分为4个方面,即城市治理的价值意蕴、运行模式、体系建构以及推进路径。

3.3.1 城市治理的价值意蕴

城市治理是指行政组织、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公众等主体在契合利益、达成共识前提下建立协商和广泛参与机制,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诉求,促使城市秩序有条、可持续发展[3]。从此定义可看出,城市治理对于满足居民需求、促使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城市作为社会财富创造的主阵地、生产生活的主战场,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对其进行有效治理有利于实现城市公共利益最大化。“治理”价值研究不仅可以衡量治理模式是否达成“善治”,也可以推动“治理研究”纵深化发展,摆脱静态描述性研究方式[4]。国内学者分别从治理目标趋于公共利益、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智能化等不同的角度对城市治理的价值意蕴展开探讨。从治理目标趋于公共利益来看,韩震[5]指出城市治理的目的应是促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生活,各治理主体应注重创新城市治理手段,着眼于维护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并提出城市治理的价值取向是人本治理、民主治理、公平治理、依法治理、文明治理。董慧和李菲菲[6]认为当前城市存在剥削、边缘化、无权力等不正义现象,需要从价值论角度去探讨城市治理关键要素,认为城市治理具有解决优化配置城市内部资源、协调城市空间发展不平衡、实现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等方面的价值。从治理主体多元化来看,吴胜和王彩云[7]提出非政府组织参与生态城市治理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力地推动城市和谐、有序发展,促进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加以改善。从治理方式智能化来看,张锋[8]认为在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通过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化手段,有利于提升治理效率、优化治理网络、创新治理机制、预防治理风险。

3.3.2 城市治理的运行模式

国内学者结合国情需求与城市发展现状,基于不同角度对城市治理模式进行创新性探讨,涵盖城市治理模式框架分析、问题与挑战、模式策略等方面内容。针对城市治理模式的探索较多学者是将国外经典治理模式引入国内,或是通过分析国内地方城市治理实际案例后建构城市治理模式。在城市治理模式框架分析方面,聂继凯和张宇[9]结合规范性分析和案例研究,提出社区多元主体合作模式包含主体、结构、内容和系统内容。陶希东[10]认为社会治理模式是涵盖价值理念、组织结构、治理手段、运行机制等要素的综合体系,提出重构“科学-民主型”治理模式。赵发珍等[11]立足公共安全治理的整合性分析框架,构建大数据驱动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在城市治理模式问题与挑战方面,李华[12]以Q市为例分析得出以实现自身职能为导向的管理模式的弊端,进而从法律政策、组织机构、文化建设方面构建整体性城市治理模式。陈水生[13]认为以国家为中心的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模式存在治理责任不明确、理念缺失、技术冲突等问题,需要重构治理理念、整合性治理机制以及加快技术创新来促进治理模式创新。也有学者针对城市治理模式转型提出相关建议,如任克强[14]围绕城市基层治理模式转向提出要注重“以人民为中心”治理理念、坚定党建引领治理创新、坚持信息共享搭治理平台等。综合以上分析,学术界自开展城市治理模式研究,逐渐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多元化、多样化治理模式。在建构与分析模式过程中,较多学者指出目前城市治理虽已经逐渐由政府传统包揽一切向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结构转变,但在地方治理实践当中,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的有效介入度仍存在局限性。

3.3.3 城市治理的体系建构

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众多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化解城市各项突出矛盾、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建构一个良好的城市治理体系,是社会各界人士值得探索的核心议题之一。综合已有文献发现,较多学者围绕治理主体、客体、目标、方式、工具、评估等方面建构城市治理体系。夏志强和谭毅[15]认为城市治理体系构成要素包括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治理方法,其运作逻辑是治理主体通过一定的治理方法来治理客体。李晓壮[16]基于北京S区城市管理模式的调研分析,围绕城市治理概念、目标、理念、动力和任务四维度搭建城市治理体系理论框架。吴妤等[17]通过分析甘肃城市治理存在的问题,试图搭建以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及市民等多元主体组成,具有明确方向、统一领导、结构合理、合作透明、手段先进等特征的城市治理体系。此外,也有学者围绕单一要素分析城市治理体系,将体系等同于主体研究或客体研究。一方面集中在城市治理主体角色、互动关系上。王佃利[18]认为城市治理的过程实则为政府、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针对利益和冲突进行博弈的过程,并对各主体的利益定位、利益关系以及利益互动方面进行具体阐述。田祚雄和杨瑜娴[19]认为加强主体再造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治理主体的理念、素质和能力对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集中在城市治理客体领域。谭日辉[20]以北京特大城市为例,从治理领域维度提出城市治理体系,具体内容涵盖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基础设施治理、公共服务治理、应急治理等,并提出体系创新应围绕强化顶层设计、做好产业调整、激发基层和社会组织活力等方面进行优化。

3.3.4 城市治理的推进路径

伴随城市治理矛盾的突出,如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日益成为学术界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城市治理推进路径研究上,较多学者通过分析国家或地方实际案例现状提出相关推进路径,少有学者根据量化统计数据结果提出相关路径。综合已有研究,国内学者所研究的城市治理推进路径主要体现在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4类。一是社会化,此类路径意在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全林[21]认为社会力量相对薄弱状态下,应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组织通过开展社区党员议事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民主协商会等,为更多社会力量提供参与治理的机会。贾志科和罗志华[22]指出政府、社会机构、社区、居民应转变社区治理理念,强化共建共治共享思想观念。许宝君[23]认为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居委会主体之间应相互联结。政府积极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居委会在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的同时密切联系居民、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时,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之间建立好常态化联系,进而提供针对性服务。二是法治化,此类路径意在强调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维护人民利益,化解矛盾冲突,促进城市和谐发展。钱锦宇[24]指出法治化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强化治理。董慧[25]认为各级政府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并具体指出各级政府的改进举措。一要不断完善城市治理相关法律, 二要向多元治理主体普及法律知识,三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执法程序透明度。三是智能化,此类路径意在强调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手段赋能城市治理,推动治理手段革新、治理效能提升。周济南[26]指出要积极打造数字技术平台,有效利用平台收集社区居民诉求、共享行政部门信息、整合自治组织资源等,破解城市社区治理资源分布零散、主体沟通不畅等问题。叶林等[3]指出“互联网+”应用到城市治理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未来还需要在治理理念、体制机制、平台建设、资源保障方面做到有效协同。四是专业化,此类路径意在强调要注重培养城市治理专业化队伍,促使主体能够善于运用先进理念、科学态度、专业方法提升城市治理服务总体效能。赵冬和陈志超[27]指出基于城市治理服务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专业化人才,各地实践当中要注重在选拔、培育、激励方面采取切实举措,全面提升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徐顽强等[28]认为要培育主体理性,提高城市治理专业化水平,需要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治理自觉、推动多元力量凝聚社会共识、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强化主体技能。

3.4 研究前沿趋势分析

关键词突现图谱主要用于描述所选文献短时间内频次快速增长或消退的情况,反映该研究领域在某一时间段的热点及前沿动态。利用CiteSpace软件中关键词突现功能,对820篇核心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得出突变强度最高的6个关键词(图5)。由图5可知,治理模式的突变期间为2000—2011年,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且突现强度最高,模式是解决城市治理问题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政府治理在2002—2014年突现,表明城市治理最早从政府治理角度入手,政府在城市治理占重要地位。2017—2021年突现词较多,分别为人工智能、党建引领、空间治理、技术治理,这一时期研究方向更聚焦于党建发挥如何引导作用以及新型技术如何嵌入城市治理全过程。其中,党建引领突现时间相对较长,其是促使城市治理向着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学术界针对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逻辑、实现机制、破解困境等方面,有利于为地方有效激发党组织发挥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提供参考与借鉴。人工智能突现时间最长、技术治理突现强度最高,表明这一主题的相关研究处于集中增长趋势。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并将科技支撑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当中后,实务界和学术界高度重视发挥科技在治理领域的重要作用。此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城市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不断深入探索与研究。总体来看,2014—2016年突现词相对较少,新兴主题的兴起速度缓慢,此阶段研究主题相对于其他阶段而言较稳定。2017—2021年城市治理领域研究关键词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党建引领、空间治理、技术治理等方面。

图5 国内城市治理研究关键词(前6)突现知识图谱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基于CiteSpace文献分析工具,对2000—2021年CNKI数据库所收录的820篇城市治理相关核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现了国内城市治理研究整体概况、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结果表明:①城市治理研究发文量总体呈现逐年递增情况,具体而言,2007年以前发文量相对较少,城市治理研究关注度不足且研究力量较薄弱;2008年出现第一个剧增,年平均发文量达到30篇左右;此后发文量日益扩增直至2021年达到峰值即213篇。②从发文作者与研究机构来看,国内城市治理研究作者已形成一定规模,但较多作者处于独自研究状态;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是国内城市治理研究的主阵地,但研究机构间的合作程度有待提高。③从共现知识图谱及高频词来看,国内城市治理研究热点较多集中在城市治理、社区治理、社会治理、政府治理、公众参与、协同治理、大数据、基层治理等方面。④结合对共现、聚类知识图谱以及文献具体内容的分析,发现研究热点主题分为城市治理的价值意蕴、运行模式、体系建构以及推进路径4个方面。⑤从突现图谱上来看,2001—2014年研究前沿主题主要集中在政府治理和治理模式,2014—2016年突现词相对较少且研究主题相对稳定,2017—2021年则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空间治理、技术治理、党建引领等方面。

4.2 展望

综合2000—2021年国内城市治理研究文献内容,在取得较大突破的同时存有不足,未来可以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增强研究力量,注重学者与学者之间交流合作。城市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复杂工程,涵盖城市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诸多领域,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这就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给予高度重视。从学术研究层面而言,现有研究作者之间大多数呈现独自研究状态,且研究作者较多来自同一研究机构即高等院校,不同研究机构之间合作程度相对较低,亟待突破学科界限、强化多方力量交流合作,进而有效地为城市治理实践提供决策意见和建议。为此,建议通过设立多样式学术交流平台、鼓励跨学科申报研究课题、举办开放式学术讲座等方式,推动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机构的研究作者在后续研究中加强交流、合作。

2)丰富研究内容,注重拓展研究主题与内容深度。较多研究围绕城市治理的价值意蕴、运行模式、体系建构以及推进路径方面展开,但仍存有局限性。后续研究中应更加紧密结合国家政策、时代背景、具体实践,促使研究主题和内容更加具体化、时代化。具体而言,后续研究可以围绕以下方面进行完善:①完善城市治理实证评估类相关研究,可以围绕城市治理的整体效能、主体能力、模式适用度、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②探索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的作用关系、影响因素、路径优化,具体关键词可以围绕五社联动、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协同治理等方面展开;③强化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相关研究,较多涉及技术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大城市、超大城市、智慧城市等发达城市,缺少对于中小城市的研究,今后可以考虑选取中小城市作为研究案例,分析中小城市在面对技术革新和经济压力条件下如何做到技术赋能城市治理。

3)创新研究方法,注重理论建构与实证检验结合。城市治理研究较多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规范性分析法搭建理论框架、分析现存问题、提出路径参考,缺乏对城市治理运作逻辑、治理模式适用度、治理主体能力水平、治理总体效能等方面进行实证检验,数据性支撑力度不足。在后续研究中,可以适当地在提出理论建构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计量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进行验证,为更好地认识与解读城市治理相关问题提供理论框架和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社区
社区大作战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