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探析
2023-11-25张康茜邢利利姚宇升
张康茜 邢利利 姚宇升 廖 海
(山西中农富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6)
产业兴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而产业兴旺离不开农产品加工业的强大支撑。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要将目光聚焦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升级上,还需要挖掘农产品加工业中的多元价值。当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提高时,对于农产品,消费者需求会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也更加追求绿色、养生、健康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上连农业、农村和农民,下接工业、城市和市民,在农业、工业及服务业等领域持续发挥价值引导作用,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贡献了重要力量。作为农产品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构建利益链的关键环节,促进农产品向精深加工有利于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1 我国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概况
农产品精深加工主要是对农产品进行多次加工处理,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对原始农产品内的营养物质进行提取和利用,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农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使其得到多次增值,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效益值进行最大限度的提升。近几年,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飞速发展,让多种农产品脱离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同时也推动涉农产业实现全链条升值、全环节升级,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更进一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协调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实现农业和市场强有力结合的桥梁和纽带,为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高质量发展引擎。积极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我国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的提升,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
中国作为农副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迅速,但受限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加工技术落后、加工设备缺乏、产业链条薄弱、上下游环节不匹配、专业人才匮乏、政策扶持不到位、科研创新能力差、品牌建设意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呈现综合效益差、增值空间小、农民增产不增收等发展态势。因此,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品种、提升质量、创立品牌势在必行。
2 农产品精深加工典型发展模式
2.1 山东省标准化精深加工模式。近年来,山东省深耕国内市场,拓展国外市场,积极引导优质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战略,培植壮大玉米、小麦、黑蒜、草莓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品牌价值、注入科技力量,助力农产品在“双循环、双促进”的基础上实现提档升级、产销两旺,多渠道拉动农产品产业升级。
2.2 吉林省“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吉林省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该地区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制种基地,围绕玉米产业进行精深加工。在做好玉米产业大文章的基础上,升级粮食产业链,以“农头”链“工尾”,让更多农民增加收入,分享到产业增值的发展红利,拓宽农业发展的新天地。
2.3 安徽省完善“开发区+”模式。安徽省先后发布实施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工程、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培育行动、“两强一增”行动计划等多项有关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的工程计划,积极探索“开发区+”模式,建立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新园区、示范园区等,促进休闲食品、果蔬、发酵制品、中药材加工等特色鲜明农产品进行区域性产业集聚,打造高质量的产业集群,推动安徽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
3 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财政支持和扶持力度,提升政策精准性。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把握市场规律,出台相关政策,将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进行强有力结合,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构建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良性互动机制,让“两只手”合力协作,共同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例如,《黑龙江省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出台,为黑龙江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要精准加强对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关键环节的政策支持,尤其要将产后商品化处理、农产品副产物综合利用处理、产销路径开拓、装备设施、技术指导等方面纳入支持范围,提升政策精准扶持力度。
3.2 积极完善布局规划,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布局规划,以加工园区为起点,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关键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等产业集聚区,增加物流节点,实现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延伸发展、就近转化、规模增值,走差异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培育特色产业,突出产业发展优势,在玉米、小麦、水稻、肉类、蔬果等重点产业以及食用菌、休闲食品、冷水鱼、预制菜等特色产业的区域布局上,加强与营养健康、休闲旅游、电子商务、教育文化和健康养生等农村产业的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形成定制产业、生产多元、产销适宜的发展模式;发挥比较优势,链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推动建设一批示范机制强、科技创新力优、产业规模大、精深加工程度深、政策环境保障好的加工园区、产业集聚区,实现园区聚集发展、协同发展。
3.3 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以培育优质精深加工企业为重点,促进本土中小微企业发展,实现加工业态多样化、加工层次多元化,吸引更多有实力、有分量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聚集,扩大整体产业规模;积极进行品牌打造,将品牌意识与市场营销相结合,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推动本土农产品走出当地、走向全国、走入世界。
3.4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联合开展技术分享交流和关键技术攻关座谈会,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专业人才合作,推动人才进企,技术进企,强化人才动能,引导科研人员、专家教授深入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服务,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产学研推用”相衔接;以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加大科技创新与研发力度,提升关键环节的创新能力,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等工作的进行,加快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发挥联农带农机制优势,将企业增效与惠农富农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企业受益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3.5 积极解决企业资金难题,化解债务问题。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帮助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进行多渠道多方式融资,畅通上市之路,多渠道多方式化解资金难题,积极建立风险缓释措施和共担机制,实现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腾飞发展;面对困难,企业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念,坚持以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原则进行发展,提质增效,积极寻求解决资金瓶颈的方式,借助资本市场放大效应,聚焦精深加工,推动企业做大做强;金融机构要立足自身发展战略,把握市场定位,积极对重点精深加工企业、特色农产品原料收购方、加工业设备生产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满足不同精深加工企业对差异化金融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