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鉴赏与创造视域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2023-11-25江苏
◎江苏/苗 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而形成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多篇经典的古诗词作品,这些古诗词作品的特点是语言凝练、富有韵味、意境深远、情感充沛、充满想象。赏析古诗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古诗词内容和学情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古诗词赏析水平。
一、指导诵读,体验平仄韵味
古诗词讲究平仄节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多元化诵读活动,以读促情,以读促悟。在诵读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是体会并了解平仄韵律,掌握古诗词创作的技巧;第二是结合个人经验,调整诵读的语速、重音、语气,引导学生尝试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到诵读之中。
《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在组织诵读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韵律美。学生可试着标注出每一句最后一个字的拼音,并给每一个字标注声调,然后看看能否找出规律。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七言律诗的格律特点,让学生对比分析,了解这首作品是否符合格律要求。在诵读体验之后,学生初步感受到作品的平仄韵味。接着,教师为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并播放凄婉哀怨的音乐,让学生带着情感进行诵读,并尝试调整语速、重音、语气,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最后,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说说自己对平仄的理解,并体会诗中平仄配合所表达的情感。有的学生认为:“这首诗平仄交替出现,给人节奏起伏不定的感觉,就好像作者的内心情感一样跌宕起伏。在诵读时,仄声字可以读得低沉一点,平声字可以读得高亢一些,这样能体现出作者内心的变化。”
朱熹说:“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诵读是咀嚼古诗词韵味的方法之一。诵读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音韵和谐之美,在回味的过程中和诗人形成情感共鸣,从而理解其韵味,促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汉语言的独特魅力。
二、营造意境,想象唯美画面
创设情境能借助具体生动的形象,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能将原本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激趣法、问题激趣法、角色扮演激趣法等方式营造意境,让学生进入古诗词的场景之中,能促进学生产生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唯美的诗词画面。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充满想象力的诗歌,作者展现了自己梦中的场景,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教师可以先营造意境,利用多媒体激趣法展现云山苍茫、神仙下凡的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作品场景。通过问题激趣法,提出问题:“当你看到壮阔的河山时,你的心中会生出怎样的想法?作者是如何将眼前看到的景物和自己想象的世界结合在一起表达的呢?”通过角色扮演法,为学生介绍李白的生平,让学生了解李白的内心世界。学生可以扮演李白和云之君等人物,展现他们相遇的场景。在营造情境后,促使学生融入具体情境之中,自主想象,体会其中的美妙。最后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提出:“作者展现的不仅是自然风光,还将自己想象中的神仙世界描绘了出来,我能够通过作者的描述感受到他对自由世界的向往之情。”
在特定的情境下,学生开拓思维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营造情境、想象画面、表达想法”这三个环节,学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更好地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
三、分析炼字,发展思维品质
古诗词虽然较为简短,但却能刻画描绘各种不同的场景,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很多诗人斟酌字句,在炼字后找到最符合作品情境的词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字词,进而深刻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在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教师鼓励学生解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组句子,试着将其中的动词“穿、拍、卷”换成其他的动词,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说说其使用的好处是什么。学生试着造句“乱石飞空,惊涛落岸,溅起千堆雪”,修改后的语句不如原著有气势,而“穿、拍、卷”不仅具有力量感,给人以壮阔的感觉,而且还体现出动态之美,给读者带来无穷回味。除了实词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作品中的虚词用法,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阐述这些虚词的重要作用。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还”有“还是”的意思,有保持动作不变、状态不变的意思,加上这个词后,可以烘托出“亘古不变”的意境,进一步体现出“人生如梦”的观点。在辩证思考后,学生发现虚词虽然意义不如实词具体,但是却同样能够展现作者的内心感受。
在咀嚼字词的过程中,学生尝试揣摩作者的内心想法,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比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升。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辩论探讨活动,引导学生解析作品字词,提升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四、融合学习,表达丰富情感
融合学习,指的是将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巧妙结合在一起,设计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课程。这样学生能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巧妙地融合在古诗词解读中,继而激发其学习兴趣。除了和其他学科融合以外,教师还可以在学习形式上采用融合的方法,将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主学习融合起来,将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融合起来。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怀古诗词,教师可以将其整合在一起,结合历史学科知识,设计跨学科融合学习活动。在“怀古诗中的情感”主题探究中,学生首先要通过网络自主搜索更多的怀古类作品,并进行总结归纳,说说这些怀古诗的主题思想,“作者只是想表达对古迹的感怀,还是其中蕴涵着对自己生活时代的感悟?”此后,学生还要上网搜索历史知识,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掌握这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状,作者的生活境况等。然后试着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互动交流,说说作者想要通过怀古来表达什么情感,并说说自己在诵读这些诗词后有何感受。有的名学生认为:“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表达了想要建功立业的思想,这篇诗词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我也要像文中的主人公一样保家卫国。”
利用融合式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构筑系统性、整体性的课程,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条理性。
五、化诗为文,传递心灵启迪
设计读写活动也是一种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化诗为文”的创意写作活动,让学生抒写阅读后的感受,撰写评论文,还可以尝试改写古诗词或自主创作诗词。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传递内心感受,提升语言表达与创作能力。
阅读《声声慢·寻寻觅觅》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写作活动。写作活动可以分为“感想类、改写类、创写类”三个类别。“感想类”,学生可以写自己的阅读感悟或对作品的评价。如有的学生和作者形成了共鸣,体会到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加入自己的体验,完成了读后感写作;有的学生针对作者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写了具体评价,将其和豪放派的词人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不同之处。“改写类”,可以将词作改写成散文,从李清照的角度,写下其内心感受;还有的学生将词作改写成白话诗,尝试用现代汉语展现细腻的情感。“创写类”,鼓励学生学习宋词格律,试着自己填词,写出自己看到秋天的景象,内心产生的情感。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创作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自主创作的平台,鼓励他们上传自己的作品,相互探讨借鉴。这样能让学生传递自己的感悟,并从他人的习作中得到启迪,从而获得更深刻的审美感悟。
每首古诗词都具有独具匠心之处,在短小精悍的文字中,蕴藏着深刻的情感和意蕴。在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古人的丰富情感,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审美鉴赏与创新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