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要素:初中语文课后习题运用的着力点

2023-11-25福建黄淑兰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10期
关键词:庄子语篇习题

◎福建/黄淑兰

语文要素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所积淀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语文主干知识(语文常识)、语用关键能力(阅读、思辨、表达)、语用技巧、语用体验、语用习惯等,是关于语文“学什么”和“如何学”的内容。语文课后习题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毋庸置疑,用好、用足课后习题既是新课标的新诉求,又是语文教师具体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路径。初中语文的课后习题主要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基础性。有些习题面向全体学生,立足语文常识,凸显主干知识,促进学生掌握必备知识。二是梯度性。有些习题完成难度不大,有些习题需要高阶思维,由浅及深,由简单到复杂,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最近发展区”。三是思想性。立德树人是语文学科承载的课程使命,有些习题依托具体文本,创设探究任务,意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晰课后习题以上特征,有助于教师理解编者意图,发挥课后习题的多元价值,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为例,探讨初中语文课后习题的教学策略。

一、运用积累拓展型习题丰富学生语用经验

语言文字是学生与他人沟通、与文本对话的基本工具。积累语用材料是丰富学生语用经验、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的前提条件。字、词、句、段、语篇、标点、语法等搭建了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主体框架。落实语文要素离不开教师助力学生建构语文知识框架。学生语文知识框架的建构应该在多元、丰富的语用实践中,把原有的语文知识与新的语文知识进行集成、并联,然后同化、内化。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中的积累拓展型习题,往往置于思考探究型习题之后,其训练的侧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下,比较、分析、解释一些字、词、短语、句子、语段、语篇的具体内涵及不同的表达效果。该题型重在丰富学生的语用材料、语用经验,旨在助推学生总结语用规律。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课后习题编排了不少积累拓展型习题,这些习题要起到的作用是积累语文要素或是语法知识,或是用词的准确性,或是把握文言文中的一些词语古今意义的区别。

比如,《回延安》课后的积累拓展型习题:“品味下列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该题要达成与落实的语文教学目标是:“了解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区别,体会不同的修辞手法,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此题设计意图为:“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下理解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区别与联系,懂得在语用实践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这种积累拓展型习题需要教师在具体语段或者语篇中,引领学生体悟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精妙之处,理解文言文中一些常见词语的古今意义区别,感受经典语篇中句式灵动所带来的神奇效果。教师不能只停留于课后习题的固化训练,而应该变换语段或者语篇,将语文要素融于新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语文主干知识、积累语用素材、活化语用技能、重组语用经验,进而为学生形成具身化语用能力夯实根基。

二、巧用表达输出型习题提升学生表述能力

积累语用素材、重组语用经验的旨趣在于学会表达。引导学生学会表达与交流是语文教学承载的基本功能。在初中学段引导学生得体、自信、清晰、顺畅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这是语文课程学业质量的要求,也是语文课程具体实施的要旨。新课标对语文第四学段,即初中学段在表达能力模块的具体要求为:“懂得因人、因地、因境得体表达,注意表达的对象性和场合性;做到清楚、流畅、连贯、自信表达,把握表达的结构性和逻辑性;学会准确、科学、具体适切表达,关注表达的条理性和针对性。”

表达输出型习题虽然常出现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板块,但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基于考量“表达”这一语文要素的关键性和重要性,所以表达输出型习题也常出现于课后习题之中。相较于“写作”板块的训练形式,课后习题中的表达输出型习题更多元,内容更丰富,评价更合理。就训练形式而言,有仿写、翻译、复述、写故事等。例如,《社戏》一课的表达输出型习题要求学生模仿经典语篇练习心理描写的技巧。这种训练比较开放,属于自由式个性化表达,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比较大。再如,《〈诗经〉二首》一课的表达输出型习题则要求学生按照例题学习古诗翻译的方法,这种训练有样板参照,可操作性和模仿性较强。

表达输出型习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完成难度较大,统编版语文教材设计此类习题时,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学习支架。学习支架有些来自教读课文,有些来自自读课文,还有些是教材之外的学习资源。显而易见,统编版教材编写者已经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思维仍以具象化思维为主,如果完成此类习题没有可以借鉴的样板,初中学生肯定会感到无所适从。值得关注的是,统编版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具有进阶性和梯度性,即习题编排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比如,在落实写作教学时,先安排难度较低的仿写、改写类表达型习题,然后渐次安排扩写、续写类表达型习题。有梯度地落实“表达”这一语文要素,才不至于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述力和创造力。

三、活用思辨理解型习题强化学生思维力度

思辨理解型习题系学生对于语篇总体的理解思考程度或者是对于语段中关键字词句理解深度的监测。无论是积累拓展型习题还是表达输出型习题的完成,都离不开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专设思辨理解型习题强化学生思维力度是编者意图所在。新课标强调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通过比较、分析、论证、推理、质疑等具体的思维活动,厘清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继承与嬗变之间的逻辑关系,懂得辨别是非、善恶,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理性思维和质疑精神。

学科学习的根本旨归和内在要求不仅是熟记学科知识,而且要着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学科也不例外。语文教师依托思辨理解型习题,引导学生获得理解语篇内容的科学方法:一是微观维度。理解常见词汇的内涵与外延、典型句式的组合与集成、修辞手法的穿插与贯通等。二是中观维度。从提取单个信息到系列信息,从提取外围信息到核心信息,从提取显性信息到隐性信息。三是宏观维度。整体把握语篇的核心思想或者立意主旨,明晰叙述主线,理清文脉。

从编者意图角度看,思辨理解型习题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通读、细读、精读经典语篇的基础上,根据语篇类型及特点,抓住并整合关键信息,初步掌握分析、概括、推理、论证的思维方法,强化学生思维力度。从习题编排顺序看,这些思辨理解型习题虽然被放在课后习题的位置,但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作为学生自主预习作业置于课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探究。学生依托具体语篇的思索才符合深度学习的本质,即学会学习、迁移运用。

例如,教学《〈庄子〉二则》一课,编写者设计了一个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问题。学生要顺利探究该问题,首先需要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成就,即“道法自然”“万物齐一”“朴素辩证法”等,然后通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并运用直译或者意译的方法逐字、逐句翻译、理解文本,进而才能明晰古人论事说理的方法与技巧。回答第一个问题,关键在于结合“濠梁之辩”具体内容分析。庄子论辩的巧妙之一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因为惠子的问题难以从正面回答,只能以反诘的方式去化解对方的“刁难”。庄子论辩的巧妙之二是“偷梁换柱”。因为庄子把“你如何知道鱼之乐”这个问题换成了“你在何处知道鱼之乐”,其实质是庄子答非所问,然而这正反映了庄子回答的精妙。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索。第二个问题既涉及庄子的思想主张,又关涉庄子当时的心境。庄子主张“万物齐一”,即世间万事万物与人是浑然一体、相契合的。庄子“于濠梁”看到“鱼翔浅底”“自由自在”的自然景象,该景象契合了庄子的核心思想。与此同时,庄子当时的心情是愉悦的,这种心境投射于外界,庄子自然感觉万事万物也是美好的。依托这些思辨理解型习题,学生既学习了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又了解了古人的思想主张,从而丰实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与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后习题融入了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教师要用好、用足这些习题。首先要深谙这些课后习题的设计初衷,把握习题的编排规律及其特点。课后习题作为初中语文教材的辅助栏目,既承载了语文要素的落实使命,又承担了语文知识的积累任务。教师在教学课后习题时,不能停留于“为练而练”的浅学层面,也不能处于“为考而练”的功利性学习状态,应该树立为“思维”成长而练习,为“素养”提升而练习的理念。把语文课后习题作为学生素养“成长拔节”的载体和通道,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在言语实践中,积累语言素材、丰富言语经验、提升表达能力、强化思维力度,进而整体有效地发挥语文教材的功用与价值。

猜你喜欢

庄子语篇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