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跳月情意浓——摆仗寨
2023-11-24吴韵
吴韵
一次偶然,听朋友说起摆仗苗寨,便被他口中的“跳月”给吸引了。抱着好奇的态度,我走进了摆仗苗寨。
刚到寨子,充满古香的活力气息扑面而来,因为有一群苗族人正在跳舞,他们跳得很欢乐,跳得很投入。我从旁人口中得知,他们在“跳月”, 而他们所跳的舞蹈则是充满民族气息的《咕噜跳月》。“咕噜”原是摆仗苗寨原来的名字,因大大小小的村落如棋子般撒在一方方深深浅浅的绿野里,故有“咕噜十八寨”之称。
那什么是跳月?为什么要跳月?
“跳月”,是摆仗苗寨的一个传统。每年农历冬月的第一个亥日,以及其他较大的节日,村民们便里一圈外一圈的围聚在跳月场举行“跳月”。苗族小伙子吹着芦笙,而穿着特色服饰的苗族姑娘们闻声而起围成一圈,踩着鼓点翩翩起舞。至于为什么要“跳月”,是因为这里的苗族人民非常崇拜月亮,把月亮当做守护神,在绑腿、头巾上,都可以看到大量月亮形状的图案。相传,摆仗先祖们为了避免祸事,白天隐藏在山林里,晚上赶路,靠着月光的指引,平安迁徙到了平塘“咕噜”并生活下来。他们认为,没有月神的指引就没有先祖的平安和后来的幸福生活,是月神保护族人逃离追杀,是月神让民族的生命得以延续,所以“跳月”是摆仗最隆重的祭拜活动,仿佛祖先当年翻山越岭,躲过种种灾难后的庆祝与狂欢。
旁人告诉我,在“跳月”前,苗寨里的人会将第一杯酒敬给寨子里德高望重的寨老,由寨老来请出他们的月神,随之用细长的葫芦瓢舀出美酒,男女举着斟满美酒的土碗互敬,一起合唱《月亮古歌》,以表达他们对月亮的无尽崇拜。
在广场边,我看着场上的苗族男女充满活力,配合默契。悠扬的芦笙音仿佛天籁,给了苗族姑娘们勇气,围着铜鼓摆动着腰肢,尽情舞蹈。寨子里的老人说,《咕噜跳月》已经演变成了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形式。随着舞动的旋律,我仿佛看到了苗族男女之间渐渐互生的情愫,苗族小伙子直率而热烈,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意,只要是看上了哪个姑娘,便围着心仪姑娘盘旋跳跃,并为她吹着专属的芦笙音乐,也会摘掉姑娘头上的羽饰。
其实,在“跳月”过程中,吸引我的不只有苗族男女和歌而舞的和谐画面,还有飘入我耳畔里清脆的铃铛声。这时我才发现,苗族姑娘背牌上有乳白色的贝壳,一串串的贝壳随着姑娘移动的步伐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我不禁发出疑问:深处在大山里的苗族姑娘为何带有贝壳?身着贝壳又有何寓意呢?这时,旁边一位苗族老人给出了回答,他们的先祖曾经生活在大江大河沿岸,贝壳是他们的流通货币,所以在迁徙的过程中,会将贝壳缝制在衣物上。而在被外族围剿的过程中,族人们分散在丛林茂密的山林中奔跑逃生,背牌上的贝壳,在奔跑时会发出清脆的铃铛声,寻着铃声,族人们又能团聚在一起。所以,贝壳的清脆声是族人重新聚在一起的讯号,也承载了一个民族的记忆,同时也是为了提醒后人不要忘了大河岸边的先祖。老人告诉我们,如今的贝壳声,已成为了苗族男女之间爱意表达方式,贝壳声越清脆,爱意就越明显。
在与老人的交谈过程中,一场《咕噜跳月》已结束。旁边的人邀请我一起体验一下这支特色的民族舞。也不知是谁推了我一下,就这样,我成了“跳月”中的一员。奇怪的是,我并没有穿着特色服饰,嘴里也不知道在哼着啥,但是并没有觉得违和。因为在那样的场合中,情绪体验是最重要的,没有人会在乎注意你的步伐,也没有人会在意你是否轉错了方向、步伐是否与铜鼓声一致。在这场《咕噜跳月》中,鼓声与贝壳声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近,也体会到了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时代的变迁,《咕噜跳月》已经从祭拜月神演变到苗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意。在这个古老的寨子,盘亘着一个民族的根,孕育着一代有一代的“跳月”人,他们每年都以固有的方式演绎着自己的民族历史,感恩月亮为族人带来光明,让族人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随着车子开出苗寨,我赶紧拿出手机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随着寨子逐渐消失在群山中,我竟生出了一丝留恋——只为《咕噜跳月》,一道靓丽的民族风景线、一张经典的民族唱片、一本永流传的民族史册。(责任编辑/孙晋楠 )
村寨信息:
区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塘镇新营村
特色:“跳月祈福”、举办咕噜跳月节、竹竿舞、蜡染工艺、泡糟酒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