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响诗篇《丝路颂》艺博联袂,颂文明之多样与悠长

2023-11-24阙政

新民周刊 2023年40期
关键词:上海博物馆交响乐团艺术节

阙政

上海交响乐团。

声声驼铃,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欧亚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滚滚波涛,我们的先輩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骏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今天,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和内涵。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0月19日晚,作为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式演出,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博物馆携手合作,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重磅献演了交响诗篇《丝路颂》,以这台音乐会致敬倡议提出十周年,共奏人类发展进步新乐章,谱写世界和谐美好新未来。

交响诗篇《丝路颂》以“求索”“梦寻”“和合”三个篇章联缀,艺术化呈现“一带一路”的历史文脉、全球视野和当代价值,传递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歌颂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朱践耳、赵麟、俞极三位中国作曲家,分别创作了三个篇章的主题音乐。《求索》一章,赵麟创作的大提琴与笙双协奏曲《度》,用古老的乐器——笙,把我们带回了1300多年前的大唐盛世。在累累黄沙中,我们仿佛看到玄奘法师正在漫长的求索之路上坚定地走着。

“颂求索之路的艰辛,颂求索之心的孤寂,也颂求索之人的坚韧。”赵麟说,“他远离故土、风餐露宿,走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上。烈日炙烤着,寒风呼啸着,飞沙走石侵蚀着人的躯体,风霜雨雪在未知的前方等待。道阻且长,这是寻真求知必经的困难和磨炼。漫漫长路一人行走,陪伴的只有无尽的黄沙,也许还有他人的不解与嘲笑,也许曾经想过放弃,但对真知的渴求带来精神富足,不断给人鼓励,给人希望,将所有苦痛化作了甘霖。玄奘法师西行走过了五万里路,中华民族走过了五千年的历史。中国人面对困难坚韧不拔、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着民族前行。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仍将跋山涉水,走向永恒……”

《梦寻》一章,作曲家朱践耳带来《丝路梦寻》,在管弦乐队的配合下,我们仿佛听到海风阵阵,听到海浪声声,在音乐中重走海上丝绸之路,追寻文明的历程。朱践耳说,他想通过这一曲,来颂文明的缔结,颂文明的多样,也颂文明的悠长:“蔚蓝海岸,潮起潮落,小小的船只经过风浪和险滩,驶入梦幻般的蓝色世界,驶向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各民族友谊在此连结。它承载着茶叶、香料、瓷器,传播着音乐、舞蹈、绘画,泱泱中华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彰显出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古代文明的智慧传承至今,推动沿线各国发展。多起点、多航线,覆盖大半个地球,也使灿烂的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生生不息。”

《和合》一章,作曲家俞极的《丝路颂》,则是在赞颂和合中的硕果累累:“十年里,‘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有序建设实施,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措施稳步落实推进。沿线国家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我们始终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

除了开幕式演出以外,上海交响乐团还与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博物馆联合首发交响诗篇《丝路颂》黑胶唱片,举办丝路主题的展览。当三位作曲家的丝路主题作品与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相遇,更是以深邃的文化肌理再现中华艺术之美与民族精神力量。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

“三家同以上海城市命名的城市文化品牌,不只‘各美其美’,更有‘美美与共’,以艺博相融的全心制作,将音乐和文物置于同一时空之下,艺术化呈现‘一带一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丝绸之路是展示人类不同文明魅力的共享舞台,也是不同文明彼此交融各取所长的共有路径。千百年前穿行于丝路上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播撒,成长至今,这些种子早已融入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由‘求索’‘梦寻’‘和合’三个篇章联缀而成的交响诗篇,也是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博物馆三家艺术机构对‘一带一路’这个时代话题的有力回响。比如第二篇章‘梦寻’以朱践耳先生的《丝路梦寻》和来自唐朝及明清等不同朝代的绘有远航船只的上博馆藏,让观众在视觉、听觉双重感官下,追溯海上丝绸之路,追寻文明的历程。音乐上既有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琵琶、二胡,也有源于华夏大地古老的吹奏乐器笙,当然也有诞生于西方的管弦乐队,这种穿越时空的交融和音响搭配,让音乐既有中国传统音乐调式特性,又有西亚地区的异域色彩,配以上博馆藏文物展示,让我们更真实地感受‘丝绸之路’的果实。”

为交响诗篇《丝路颂》执棒的是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著名指挥家余隆,他曾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音乐版图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而大提琴演奏家王健、笙演奏家吴彤、上海民族乐团笙首席演奏家赵臻等艺术家也一同联袂献演。开幕式演出当日,在“一江一河”交汇处的世界会客厅,“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论坛”也同步启动。

文化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传递美的信使。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绘的曲项琵琶,源自波斯,在大唐盛极一时;一千多年后,马勒的《大地之歌》以中国唐代诗词为灵感,流传至今。多元文化在交流中相通共融,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五线谱上的跃动音符,博物馆里的青花瓷器,都在向世人娓娓述说着丝绸之路上闪耀的文明之光。

猜你喜欢

上海博物馆交响乐团艺术节
一场极致的“生与死”的体验——评邹翔指挥长沙交响乐团演奏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复活”》
遇见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上海博物馆藏沪籍前贤文籍经眼录
高斋隽友
——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将于 4 月 29 日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 !
博物馆IP授权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博物馆为例
交响乐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上海交响乐团举办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音乐会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