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智化趋势下民办高校物流类人才培养模式路径优化对策

2023-11-24戴昀弟FENGJiaZHANGXueDAIYundi

物流科技 2023年22期
关键词:智化民办高校校企

冯 佳,张 雪,戴昀弟 FENG Jia,ZHANG Xue,DAI Yundi

(1.长春财经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2.吉林省人力资源技师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202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强调物流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任豪祥曾说要“以人才培养推动中国式物流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现代物流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应符合中国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1 数智化趋势下民办高校物流类人才培养发展现状

1.1 物流类人才培养呈现出与数智化融合发展的特征

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下,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愈发受到重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均强调了对紧缺型人才的培养,物流类人才作为十二类紧缺型人才之一,在数字经济下其物流类人才的培养正呈现出数智融合的发展特征。民办高校作为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摇篮和输出地,结合已有优势和发展机遇开展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以期不断适应市场对物流类人才数智技能的需要。调研发现,目前在数智化趋势下,市场对物流类人才的智能技术需要具备或掌握的素质要求主要包括如表1所示的几项技术。

表1 相关技术汇总

民办高校以培养一批具备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等的物流专业人才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与创新,首先从人才培养体系出发,其次是课程建设和授课安排。虽然没有统一的培养标准,但各大民办高校均在依托已有优势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采取了多种举措,以符合大环境对物流类人才数智化培养的需要,如建设数智化实训室,建成具有AR/VR设备、智慧仓储实训软件、智慧供应链实训设计软件、大数据实训软件等。同时,在课程建设上,如《智慧供应链管理实训》《智慧仓储模拟实训》《大数据综合模拟实训》等实践实训类课程的占比逐渐提高,物流类人才的培养逐渐呈现出了与数智融合发展的趋势。

1.2 民办高校物流类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不明显

当前,民办高校物流类人才的培养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主要表现在物流类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且流于形式、校企合作片面、产学研脱节等。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企业完成转型升级后,物流类人才的技能需要才能逐渐明确,而人才的培养时间较长,总是出现物流类人才培养延迟的现象,这就导致了民办高校物流类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不匹配的情况。再者,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校企协同物流类人才培养不足,导致企业不了解物流类人才的培养进度,学校不清楚企业物流类人才的实际技能需要,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与就业时往往难以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而企业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招到能胜任其岗位的物流应用型人才。面对以上问题,民办高校和企业正在积极尝试采用多种办法促推校企真实有效的深度合作,解决物流类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不畅的情况。以产学研协同育人为例,校企双方都强调其项目合作要具有真实性和实践性,为此其对审核和监察的力度都在逐渐提高。“校企协同、深度合作”积极践行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以提高人才输送为准则,以满足人才需要为特点,不断改善民办高校物流类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不匹配的现状。

1.3 技术发展促使物流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更为便利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以及相关技术应用的不断普及,民办高校物流类人才培养的门槛逐渐降低。物流类人才培养应符合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伴随软件系统集成度的提高,以及基于软件系统的知识赋能逐渐普及使用,民办高校在物流类人才数智化培养方面有了切入口,通过采购智慧化应用与实践的模拟软件,特别是基于校企合作基础有针对性地构建的模拟软件,更是大大扩宽了数智化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普及面。AR和VR技术的不断成熟,使AR和VR应用更为便利了,学生可以在校内通过相应软件综合实训课掌握该技能;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物流领域AGV的典型使用,学生可以在校内“智慧物流综合实训室”通过对应课程掌握其应用与运行原理。由此可知,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民办高校物流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方式和切入口。

2 数智化趋势下民办高校物流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融合发展生态化体系构建不完善

基于物流类人才培养和数智融合发展的生态化体系构建需要 “顶层政策设计”“一线教学实践”和“产业数智需要”的有机融合,推动教育数字化战略落地生根[1]。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形式与物流类人才供给的现状来看,顶层政策设计在不断完善,但一线教学实践却跟不上设计的步伐。一线教学实践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未及时更新,部分民办高校由于建设不足、资金不足,没有及时修改和完善数智化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其传统陈旧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形式跟不上物流人才市场的需要;二是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三是教学软件陈旧,教学实训课程的开展受到限制;四是教师数智化技能不足,导致传道授业受限;五是教师激励机制不足,导致教师群体躺平的现象众多;六是产业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要具有及时性,但学校对物流人才培养与输送较慢;七是企业对物流数智化人才技能需要的差异化,导致物流类人才培养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以上均是数智融合发展的生态化体系构建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2.2 校企协同物流类人才培养聚合效应不明显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最直接有效的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物流类人才的方式。民办高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物流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应用型物流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下最急需的人才类型之一。当下,众多民办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展开深度合作,因此达不到预想的聚合效应。一是在教师方面,教师深入企业的顶岗实践流于形式,企业也不放心将企业具体的工作内容交付给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做,教师在企业的顶岗实践逐渐基层化、简单化,并未进行真正的轮岗,因此对于企业整体运行的了解并不深刻,进修实践的效果不好,也无法为学生进行举例说明。二是在企业方面,企业导师在高校只是空担荣誉称号,并未开展定期的指导与培训,学生对于校企合作企业的了解并不多,对于未来实习实践岗位所需的技能也不清楚。三是在学生方面,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很少,而且实习岗位大多数是基础岗,对数智化技能的要求并不高,对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效果不明显。以上现象也是导致校企协同物流类人才的培养达不到聚合效应的原因所在。

2.3 数智技术对物流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渗透不足

目前,受多种客观因素影响,数智技术在物流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用和渗透不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民办高校在资金、技术、软件方面支持不到位。现有的软件大部分已不能满足现实实操技能的需要了,而软件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的有效期大致是5年,仅能符合一批学生的现实培养需要,如一个物流实训模拟的软件已完成一批针对性物流人才培养,但在下一批物流人才培养中继续使用,最多就是换个课程名称,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的形式主义。譬如《物流综合模拟实训》应用的软件,为了符合数智物流人才培养需要,可更改为《智慧物流综合模拟实训》。智慧物流的发展速度很快,而智慧物流软件的维持时间往往至多两年,这就需要学校在此方面不断进行维护和更新,亦或者重新采购新软件,仅此一项就使得民办高校的资金投入成本过高,从而也导致数智技术在物流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更新较慢,渗透不及时。

2.4 学生持续学习与技能提升自主性较差

民办高校物流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首先,录取分数较低,学生综合素质与一流院校相比差距较大。其次,物流专业的学生接收新信息的渠道有限且时效性不足,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明确,对于就业,大部分物流专业的学生均持乐观的态度,并没有意识到人才和行业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市场优胜劣汰的常态化境况。最后,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和课程内容讲解枯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且部分物流专业的学生认为授课内容对未来就业的帮助并不大。在自制力差、信息差大、安逸氛围、单调学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学生持续学习与技能提升的自主性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毕业时并未具备一定扎实的理论与技能素质。

3 数智化趋势下民办高校物流类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对策

3.1 完善物流类人才培养与数智化融合的发展体系

“十四五”期间,我国现代物流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其中智慧物流、数字化供应链的发展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急需构建完善的物流类人才培养与数智融合发展的体系,打造“顶层政策设计”“一线教学实践”和“产业数智需要”协同发展的局面,实现多元学习场景的深度融合,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健康生态。

一方面,需要充分释放民办高校物流专业教师的技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专业已不仅是单纯的新文科了,而是成为了倾向于应用型、综合性、技能型特征的新时代文科专业,因此其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了,需要教师践行师德、在育人的同时追求自身发展与进步,并不断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2],如图1所示。一名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的专业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学会掌握新的教学方式,积极提升自身素养,发展并提升自身技能。

图1 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维度模型

另一方面,需要民办高校明确现代物流产业对物流类人才数智化技能的需要,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真正达到 “学校使命”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效益”和“教育效益”的协调统一。

3.2 加强物流领域校企协同,开展深度合作

一方面,需要加强物流领域校企合作的深度。一是根据企业针对物流类人才所需数智技能,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制定授课课程及授课课程的排序。如根据校企合作内容和定制班的需要,增加相应物流实训实操课程的占比(如:市场大数据分析实训、智慧物流运营与管理、智慧供应链管理实训……),根据物流人才的培养及物流学生4年需要掌握的技能依次开展由简入难的物流课程实训。二是落实企业导师制,制定培训和指导课表,定期邀请企业的资深物流讲师入校授课培训等。如每一期授课的主题不同,讲授的内容不同,结合企业需要和物流行业发展最新资讯与技能需要开展授课,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素质要求,有危机预判和自主技能提升意识。三是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加深校企协同与合作的深度,强化校企协同对物流类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共同致力于联合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技能型的物流人才,缓解企业技工难的现状。

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学生和企业充分合作,促进校企协同的深度合作机制。教师方面:一是物流专业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技能,积极参加校内及物流领域内的相关培训,掌握最新的行业及理论动态;二是发挥其自主性,考取物流相关职业与技能证书,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三是物流专业教师需要针对企业工作内容和岗位进行相应的物流实训课程设计与授课,如图2所示;四是物流专业教师应积极参加物流企业的定岗实践,了解和掌握企业所需的技能与理论需求,为更好地授业做准备。学生方面: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以深入岗位角色的心态上好每一节实训课程。企业方面:要求企业与学校建立联合培养定制班,或者设立联合培养院,建立定向人才输送机制。

图2 学生训战2.0 的四个核心能力

3.3 学校应加强硬件与软件的投入与建设

民办高校应加强对物流类人才培养中软件和硬件的投入建设,加大每年的资金投入,建设与时俱进的智慧化实训基地和智慧化实操环境。一是可以通过合作的形式解决硬件与软件建设不足的问题。二是可与有关技术公司加强校企合作,以企业需要为导向,降低软件采购与维护的成本。三是加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合作,例如相关物流领域的竞赛技术支持方一般都不会变化,但竞赛软件会一直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补漏。可以以物流竞赛为依托,与软件企业开展合作,购置安装该公司以竞赛为模拟的物流实训软件,同时达成长期维护与更新协议,既可以实现以赛促教,又可以达成校企合作,同时提升学生的竞赛实践能力。

3.4 引导与培养学生提升职业技能自主性

物流专业的学生提升自主性需要在自身、教师监督与校企协同的三重影响下,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方面,物流专业教师作为承担一线教学任务的导师,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不仅需要在课程学习、就业导向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分析,而且需要根据企业、行业、市场发展需要,结合数智化发展趋势总结归纳出民办高校物流类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养[3],如图3所示。

图3 物流类人才数智化复合能力模型

物流类人才的培养需具备技术胜任力和跨职能胜任力,具体需要具备13项综合技能,才能够满足市场对物流类人才复合能力的要求。教师应该结合市场的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等,以此进行真正的、及时的传道授业。例如:实施OBE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性交予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物流实训课堂上发挥“教师教学引领,学生教学示范”作用,如《智慧仓储管理模拟实训课程》,在实训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讲解仓储理论知识、技能要求和注意事项,理清仓储管理具体的实操实践思路,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主动思考和试错,在试错的过程中探寻正确的解决方案,并提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组间竞赛,使其在提高学习热情的同时掌握和熟悉智慧仓储管理所需的技能。

另一方面,需要物流专业的学生在认清一名合格物流类人才所需具备的技能的基础上,培养自身学习的自主性,提升自主学习意识。例如:以教学实践单位和校企合作单位为依托,充分利用寒暑假等集中时间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一线实践工作,既可达成顶岗实习的目的,又可让学生在工作中以主人翁的精神发现工作所需的技能以及自身技能的不足。

最后,需要学校积极与相关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为物流学生开拓和争取更多的实习实践基地,以及顶岗实习的机会,为企业输送更多技能素养对口的专业物流人才。

猜你喜欢

智化民办高校校企
叉车数智化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电子证照重构山西道路数智化体系
沙冒智化的诗
沙冒智化的诗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