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食物观下东北主产区牛肉冷链物流优化发展研究

2023-11-24孔维爽扬州大学商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物流科技 2023年22期
关键词:主产区冷链肉牛

孔维爽 (扬州大学 商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0 引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饮食结构更加优化,饮食消费模式和日常膳食偏好发生了质的转变,从过去追求主粮“吃得饱”阶段发展到如今“吃得好”阶段——减少主粮消费,增加肉蛋奶、瓜果菜的消费[1]。大食物观是保障国家食品安全,推进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战略部分[2]。

冷链物流是指为防止食品变质,始终将容易腐烂的食品在包装、销售、运输等环节中,置于所需要的低温环境下,是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三大支柱”之一[3]。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营养结构均衡与食品安全保障,主要表现为肉类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以冷链物流运输的牛肉为代表的高蛋白低脂肪红肉消费在家庭和外餐消费中迅速增加[4]。肉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冷链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然而,我国肉牛养殖呈现出集聚化特点[5],牛肉供需区域性差异化明显。高涨的消费需求和集聚化生产特点促进牛肉冷链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鉴于此,为满足全国各地区居民对牛肉的需求乃至出口需求,本文以东北肉牛主产区为例,研究牛肉冷链物流存在的风险挑战及解决对策,对于突破牛肉冷链物流的发展瓶颈、满足消费者优质农产品需求、保障牛肉稳定供给意义重大。

1 东北主产区肉牛生产现状及物流冷链特点分析

1.1 东北主产区肉牛生产现状

中国肉牛养殖区域广阔,根据区域优势分为四大肉牛主产区,各主产区不仅在自然资源上存在差异,在资源禀赋、市场条件、劳动力供给、相关产业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6]。从全国肉牛产业布局变动趋势来看,优势产区由中部区域向东北和西南区域转移[7]。本文主要以东北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东北产区地处肥沃的内蒙古高原和东北黑土地,粮食作物主产区、草场和林地资源丰富、饲料价格低于全国水平[8]、肉牛规模化程度高、龙头企业众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其畜产品产量如图1所示,全国牛肉总产量为672.5万吨,其中东北产区牛肉产量为184.3万吨,占比27.41%,比肉牛产量最低的西北产区高出10.22%。可见,东北产区牛肉产量与其他的优势主产区相比,存在着极大的优势,其肉牛生产在全国占据较高地位。

图1 四大肉牛主产区2021 年牛肉产量及占比

基于此,发展冷链物流是东北产区抓住牛肉产量优势,进一步扩大牛肉市场,满足快速增长的牛肉市场需求,提高牛肉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助力东北主产区农户增收的重要保障。

1.2 东北地区冷链物流特点分析

1.2.1 气候条件东北地区冬季气温极低,夏季温度能达到20℃以上[9],气温波动较大的气候条件对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冷链设备需要具备良好的保温和制冷能力,以确保牛肉等农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温度保持稳定。

1.2.2 大范围跨区域运输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东北地区农畜产品冷链物流一般需要进行大范围的跨区域运输。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具备强大的运输网络和覆盖能力,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1.2.3 跨国贸易需求

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朝鲜等国家接壤,跨国贸易需求较高。冷链物流在跨国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需要提供高效可靠的国际物流服务。冷链物流也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了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但由于跨国贸易需要跨越国境和海洋,运输时间也会延长,需要更加精确的规划和协调。

1.2.4 时效性要求高

冷链物流往往涉及生鲜食品等易腐商品,这类产品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在生鲜农产品的运输过程中,需要优化配送计划,合理规划送货路线、时间,配备专业温度测控及报警系统,如果时间和温度控制不到位,货物质量可能会受到损失,甚至腐败变质。

2 东北主产区牛肉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开始探索冷链物流的发展,时至今日,冷链物流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且畜产品物流业发展较晚还处于起步阶段。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不足,使之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存在专业化冷链物流供给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问题[10]。从全国冷链设施设备布局来看,冷链设施设备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及中部发达省会城市等[11],而东北肉牛主产区冷链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成熟,具有冷藏保鲜功能的车辆、集装箱等运输工具较少。通过相关研究可知,冷藏运输工具在黑龙江地区逐年递减,其中农产品冷链运输占比不到1%[12]。农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基本集中在贮藏保鲜上,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重视,东北主产区牛肉产量不断增加而较大规模冷库的库容量与发达地区仍然存在明显差距,这就需要加强对冷链物流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提高冷链物流设施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

2.2 冷链物流体系和监管机制不完善

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导致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尽管东北地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对冷链物流进行规范化管理,但由于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机制,整体的系统质量与管理效率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导致各种市场乱象层出不穷;其次,东北地区冷链物流规模布局不合理,市场集中度较低,冷链物流企业分散且只能提供部分环节的物流服务,断链现象严重,无法为消费者提供从生产加工到销售运输的全流程服务,未能真正建立起系统且高效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导致冷链物流整体流通效率降低。此外,东北产区的冷链物流规模较低,在与相关企业合作方面存在较大障碍,无法充分利用资源,限制了规模化水平的提升,制约了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2.3 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有限

冷链物流需要实时监控、追踪和管理货物的温度、湿度等信息,然而东北地区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首先,东北地区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已开始进行初步探索,但由于缺乏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信息系统,难以实现对冷链物流的精细化管理和有效控制,从而影响了其运行效率;其次,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参与主体除了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外,还有农户及农畜产品企业,大部分参与主体对冷链物流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尤其是农户对于信息化知识的学习意愿淡薄,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有限,大部分人对冷链物流了解不全面,信息严重不对等,导致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认知普及率增长缓慢,政府的冷链物流投资回报率低[13]。此外,由于信息技术水平低,市场中缺少专业的网络信息中心,信息流通渠道不畅,鲜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难以及时获取所需信息,难以对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进行监控。

2.4 冷链物流人才短缺

高素质高技能操作型冷链人才和管理型冷链专家是推动畜禽类农产品冷链物流稳定发展的基础保障。然而,东北地区冷链物流领域的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同时,冷链物流技术水平相对低下,缺乏创新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一方面,我国冷链技术人才主要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经济发达的内陆省会城市,而中西部、东北部地区冷链人才匮乏;另一方面,大多数冷链物流从业人员掌握的冷链物流技能并不全面,与“互联网+”数字化背景下新型冷链物流人才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冷链物流企业对冷库、冷藏运输车辆等设备缺乏正确的认识,无法科学地进行利用,制约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进程。

3 优化牛肉冷链物流发展的践行路径

3.1 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东北地区肉牛养殖户主要集中在农牧区和自然资源禀赋丰富的农村地区。因此,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需大力发展农村物流,提高农村地区基础建设水平。第一,拥有完善的道路网是保障将生鲜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第一步。因此,要加快我国乡村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改善东北地区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第二,加强冷链物流配送服务中心的建设。首先,根据东北牛肉产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创建专业化、系统化的肉牛生产基地。其次,基于牛肉等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构建集屠宰加工、销售存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于一体的专业冷链物流配送中心[14],以提高冷链物流的运输效率。第三,引进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在供应链中起到了协调与整合的作用,龙头企业通常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支持,有能力引入先进的冷链技术和设备,能够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物流设施和技术创新,提高货物的流通效率和对物流成本的控制,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3.2 优化冷链物流合理布局

当前,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更倾斜于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发达地区,但牛肉产量位居前列的养殖地主要分布于东北、中原、西北、西南四大主产区内,导致冷链资源配置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因此,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冷链资源配置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东北牛肉产区在选择冷链物流的布局时,需要考虑各个环节的位置关系和运输距离,根据牛肉产地、目的地和需求量等要素,合理规划仓库、配送中心和运输线路等设施的位置,选择离主要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较近的仓库,以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从而确保货物新鲜度和品质。同时,还要考虑到周边交通条件和供应链的完整性,减少货物损失和延迟,达到控制交通成本的效果。此外,要与可靠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供应商和零售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加强合作伙伴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综上,通过仔细的规划、科学的设备配置、合理的路线规划,可以实现冷链物流的优化布局,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货物损耗,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3.3 完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

信息技术平台负责协调农产品供应链上所有节点的运作,相当于整个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中枢神经”[15]。第一,应当完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的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冷链物流相关的信息,包括牛肉等生鲜农产品的温度、湿度、运输时间、位置等数据,并将其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中。第二,在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上建立一个可追溯货物来源和去向的系统,与供应商、物流公司、仓储等环节进行信息共享,确保货物的安全和质量可控。第三,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会影响冷链物流的问题,例如温度异常、交通堵塞等,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货物安全和运输顺畅。第四,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来支持平台的运行和管理。例如通过传感器和追踪设备,实时监控货物状态,并将数据上传至平台进行分析和处理;牛肉销售电商企业利用大数据获取信息分析的能力,通过平台记录各地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购买力、产品满意度等信息,精确分析不同地区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与市场趋势,找准市场定位,提高营销水平。第五,关注用户需求,提供便捷的查询、下单和跟踪服务,提高用户使用平台的满意度,可以考虑开发手机应用程序或网页端接口,方便用户随时访问平台。

3.4 加强冷链物流人才培养

首先,加强教育宣传培训。当地政府与冷链物流企业合作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宽领域的冷链物流专业知识宣传培训,学习了解冷链物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如何将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新型冷链物流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制定岗位标准。根据冷链物流行业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岗位标准和职业要求,明确不同职位的职责和能力要求。此外,制定合理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人从事冷链物流行业,引导人才培养,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再次,进行校企合作引进高级专业人才。以东北地区高校为依托,积极整合物流管理、制冷与车辆工程等领域的师资力量,开展相应课程,吸引更多物流人才参与到冷链物流的发展过程中,着力为东北地区培养复合型高级物流人才。此外,与冷链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培训机会,如实地考察冷链物流企业、参与冷链物流项目、参与模拟操作等,这些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让他们能够亲身参与实际的冷链物流工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最后,建立行业交流平台。建立冷链物流行业交流平台,促进企业、学校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与沟通,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

4 总 结

综上所述,东北地区冷链物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然而现阶段牛肉冷链物流服务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东北作为牛肉生产的主产区,更应重视冷链物流当前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体系与监管机制不完善、信息化水平有限、人才短缺和技术水平不高等痛点,紧抓发展新机遇,依托自然资源禀赋与政府扶持,通过招商引资、技术提升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努力,逐步改善东北肉牛主产区的冷链物流发展格局,吸引更多龙头企业参与其中,扩大牛肉生产加工运输产业链优势,推动东北主产区牛肉冷链物流的高质量发展,保障牛肉稳定供给,助力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猜你喜欢

主产区冷链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关于支持主产区发展专用粮食生产的建议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首个“南菜北运”冷链果蔬专列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