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贫血患者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2023-11-23赵欣欣
赵欣欣
缺铁性贫血发生后,患者通常无特异性症状和表现,该疾病在诊断时容易与另一种常见贫血(地中海贫血)混淆,这两种类型的贫血在治疗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治疗前需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1]。血常规检验作为常见医学检验项目,得到的血细胞数量及形态特征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发展有关[2-4]。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操作时,临床上常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该仪器可实现自动化检测,但在血细胞形态方面的识别准确性还有待提高。针对这一局限性,临床认为可在血常规检测时将该方法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联用,以提高血常规检测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5]。为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法在贫血鉴别诊断中是否能够发挥良好作用,本研究收集了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在高密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样本各60 份,者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方法开展血常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在高密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缺铁性贫血病例共60 例设为研究组,其中轻中度贫血组37 例,重度贫血组23 例;另在同时间段选择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0 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 研究组均确诊为缺铁性贫血;② 对照组体检未见异常;③ 年龄18~60 岁;④ 采血时未出现意识障碍,保持清醒。排除标准:① 存在认知异常;② 合并感染性疾病;③ 凝血功能异常;④ 在血常规检验前2 周内曾使用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本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审批号:20230032)。
1.2 研究方法 在受检者空腹时对其进行采血,采集5 mL 外周静脉血液样本,对血液样本开展血常规检测,检测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tent,MCH)。先取2 mL 血液标本,采用BC-6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血常规检测,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再在剩余的3 mL 血液样本中对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检测,将血液样本进行瑞氏染色后,在高倍显微镜下对染色的血细胞形态变化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① 比较两组受检者以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BC、Hb、RDW、MCV、MCH 水平;② 分析各项血常规检测的标是否与缺铁性贫血的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③ 比较两种血常规检测方法在单一应用与联合应用时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结果;④ 以缺铁性贫血患者为阳性病例,以健康体检者为阴性对照,计算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选择软件为SPSS 22.0。计数资料表示为例(%),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表示为均数±标准差(±s),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不同变量分析相关性时应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法,以P<0.05 为检验水准,以r 值的正负显示相关性的正负。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在组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可比。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受检者血常规检测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RBC、Hb、MCV、MCH 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而RDW 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血常规检测指标水平比较(x±s)
2.3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测指标水平比较 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RBC、Hb、MCH、MCV 水平在重度贫血组均比轻中度贫血组明显降低,而RDW 水平则明显比轻中度贫血组升高(均P<0.05)。见表3。
表3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测指标水平比较(x±s)
2.4 血常规检测指标与缺铁性贫血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BC、Hb、MCH、MCV 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存在负相关(P<0.05),RDW 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则呈正相关(P<0.05)。见表4。
表4 血常规检测指标与缺铁性贫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5 血常规检测中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分析 关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结果各项指标,即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时各项指标水平均比单一应用时更高(均P<0.05),而两种血常规检测方法应用于诊断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6。
表5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单独与联合应用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结果
表6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单独与联合应用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效能指标
3 讨论
血常规检测是对贫血患者开展诊断时常用的手段,这种基础医学检验项目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等优点[6-8]。血常规检测主要是对血液细胞在数量和形态两个方面进行检测,通过将检测结果与健康人群的数值进行比较来判断血液细胞是否出现数量异常和形态异常,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贫血[9-11]。
以往,血常规检测时应用的方法以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为主,该检测方法主要是在将血液样本染色处理后,利用显微镜观察血液细胞的形态,了解其形态是否发生异常改变[12-14]。随着临床检验中全自动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这种全自动化的检测设备在血常规检测中应用的频率增高,这种检测设备实现了自动化检测,可更快得到检测结果,且对于血液细胞数量也能进行更加准确的检测,同时操作渐变,可提高血常规检测效率,减轻检验人员在的工作压力[15-17]。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检测方法在实现全自动化检测血液细胞数量的同时无法显示血液细胞的形态,对血液细胞形态是否发生改变往往无法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于血常规检测效果产生消极影响。本研究在缺铁性贫血病例与健康体检者中进行血常规检测,对比检测结果显示,两组受检者的RBC、Hb、RDW、MCV、MCH 水平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具体为RBC、Hb、MCV、MCH 水平在研究组中相比于对照组均更低,RDW 水平在研究组中比对照组高,表明血常规检测指标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
缺铁性贫血患者体内血细胞的数量发生改变,血细胞的形态通常也有明显变化,本研究比较不同血常规检测方法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准确度,在对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诊断时,比较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5 项诊断效能指标,结果显示,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两种检测方法单一应用,两种检测方法单一应用时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对缺铁性贫血进行诊断时,可将两种血常规检测的方法联用,以尽可能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减小诊断误差。
本研究中对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分组,对其血常规检测的各项指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显示,RBC、Hb、MCH、MCV 水平在重度贫血组均比轻中度贫血组明显降低,而RDW 水平则明显高于轻中度贫血组,且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BC、Hb、MCH、MCV 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存在负相关,RDW 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则呈正相关,这意味着当缺铁性贫血患者病情越严重时,其红细胞的数量越少,Hb 水平越低,红细胞的形态变化也越明显,这提示我们血常规检测结果还可用于缺铁性贫血病情评估中,临床医师可通过分析患者血常规检测指标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通过分析血常规指标变化来对治疗方案作出调整。
综上所述,对缺铁性贫血开展诊断时,联合应用血常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可实现良好的价值,不仅能准确反映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液指标变化,还能够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病情也可进行辅助评估。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