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储备林建设中开展林下经济的探讨

2023-11-23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储备林业空间

周 蔚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院, 杭州 250100)

在相关政策与标准的规范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将短线养长线作为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积极落实“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发展策略。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基础,以林下经济发展为特色,实现两者的双向促进效果。同时,根据国家储备林建设特点与需求,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与合理性林下种植模式与投资管理方式,进而制定有效的协同发展策略促进林下经济高速增长。

1 国家储备林建设中开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1.1 促进乡村振兴

基于国家储备林建设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不仅能够获得生态与经济两方效益的双提高,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多样化经营模式的开发与落实,加强对林下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林副产品的种类与数量,从而达到对当地产业结构优化的效果,助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除此之外,在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基础上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切实增加林业产业规模,在为当地提供更多劳动岗位的同时,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

1.2 助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在森林资源方面仍属于较为匮乏状态,在木材和林产品供需关系中存在明显的矛盾现象。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持续性推动各地方储备林的合理建设,以此切实增加我国森林资源总量,缓解市场及社会发展期间所潜在的森林资源矛盾情况。在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多样化措施推动林下经济的有效发展,如改良现有林、保护珍稀林等,不仅可以切实增加林业产业的主体生产能效与供给能力,同时也推动了林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

1.3 林下经济产值高

与2012年相比,我国林下经济产值在2019年底增加了约5 400亿元,实际增幅约为150%,从业人数约占农业人口的6.1%。据统计,我国有9个省份的林下经济产值达到了500亿元以上、15个省份的林下经济产值超过百亿。预计至2025年,我国总林下经济产值约达10 000亿元[2]。通过对部分省份的林下经济产业数据进行分析与比对,能够发现各地林下经济均产值与总产值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距,如表1所示,部分省份林下经济产值情况。

表1 部分省份林下经济产值情况

2 基于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林下种植模式分析

2.1 林菌模式

由于菌类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因此菌类产品的受众群体基数也十分庞大,菌类产品在现阶段市场环境中具有较强的销售潜力与成长空间。同时,林地普遍通风效果好且林下相对其他环境较为干爽、清凉,能够为部分菌类提供十分契合的生长空间。基于此特点,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合理范围内基于林菌模式推动林下经济的有效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菌类产品在种植与培养期间的成本支出,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菌类产品质量并增加林下空间利用率[3]。

2.2 林禽模式

林业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储备林建设情况,如光照情况、含氧量、湿度等相关方面,在合理范围内积极推动林禽模式的应用,利用林下空间养殖鹅、鸭、鸡等禽类。在林禽模式下,禽类在实际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粪便能够为当地林木提供充足的营养,同时禽类具有一定程度的昆虫捕食能力,因此能够有效提升林木在生长阶段的抗虫害能力。另外,林下空间并不存在环境污染源,相关工作人员需以合理方式对禽类进行科学管理,从而切实提升产品附加值。需要注意的是,在林禽模式中,林业单位应当对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考量与分析,如造林密度、林下空间等,确保禽类在林下空间中能够获取到足够其成长的光照、氧气以及活动空间。除此之外,为进一步提升林禽模式的经济效益,则可以选择“林业、草业、畜业”的发展模式,形成一套健全、合理的产品供应链[4]。

2.3 林药模式

林药模式主要是指中药材,林地空间能够为部分中药材提供十分良好的生长或培育环境,如喜阴、喜通风的中药材。若想林药模式的顺利落实及有效应用,则需要种植企业具有较为成熟的中药材培育技术,同时具备对中药材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能力,根据市场中消费群体的消费意向,种植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中药材类型并明确具体种植数量,以此切实提高中药材的实际回报率,尽可能规避因中药材市场自身的不确定性而存在的相关风险及隐患。

2.4 林菜模式

基于国家储备林的建设,以林菜模式实现林下经济的有效发展,这样不仅能够通过提高林下项目的经济效益,助理国家储备林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同时也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在林菜模式下,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林地空间具体表现,如光照强度及周期、湿度、昼夜温差、通风性等相关方面,选择生长需求符合林地空间情况且市场需求旺盛的蔬菜品种[5]。与其他林下经济模式相比,林菜模式的收获期较短,因此其对市场变化程度与发展趋势更加敏感。一般情况下,当地农民是发展并落实林菜模式的主体,究其原因是当地农民不仅能够有效了解当地气候变化与气候特点,合理选择适宜的蔬菜品种进行种植,同时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未来气候条件进行预测,从而对所培育的菜品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与管理,进而大幅降低因管理不当而导致的菜品损失情况,以此切实降低林菜模式的种植成本。另外,林菜模式能够有效加强与当地农民的合作并稳固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国家储备林的建设奠定关键人力基础[6]。

3 林下种植投资管理方式

基于国家储备林建设角度发展林下经济的背景下,其投资管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将林下经济的发展归入至国家储备林建设指标中,以林下种植为载体,壮大林下经济的资金流,从而切实提升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7]。以歙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为例,由于当地有林下种植传统,群众具有熟练的中草药及经济作物种植技术与理论基础,因此在落实国家储备林建设计划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利用林下空间种植黄精、杜仲、桔梗等,以此形成稳定的资金流,这样既有效保障了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顺利开展,为其后期营林、扩建等相关任务提供了可靠、稳定的资金流,同时也达到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效果;其二,在合理范围内将林下经济独立于国家储备林的建设方针,以富民为主要目标,推动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方式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由当地农户流转林下空间并开展林下间作、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相关活动,具体收益由林下土地流转人员接受,其主要意义在于稳固并加深与当地农户之间的关系[8]。

4 国家储备林建设中开展林下经济的措施

科学利用国家储备林下部空间开展林下经济,能够实现储备林建设和林下经济项目互补,进而在切实提高国家储备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国家储备林项目的现金流,实现以短期林下经济项目收益保障长期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的目标。同时,在国家储备林中开展林下经济项目能够有效激发与带动周边地区的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所以,相关单位需结合实际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特点、经营情况、地域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信息,有针对性的制定因地制宜的林下经济开展规划。首先,需根据国家储备林建设和经营情况,确定林下经济运营方式,进一步明确林下经济开发是否纳入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范畴。其次,需根据国家储备林下部空间的土壤、种植条件,综合考量种植技术水平、资金成本、地域特色、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林下经济种植模式,如林菌模式、林药模式等。比如,若国储林平台或相关合作单位具有较为成熟的市场销售平台及渠道,或者拥有较为成熟的林业产品销售网络,则林下经济的开发可以选择林菌或林菜等种植模式,进而以高品质的林业食品生产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若国储林平台或相关合作单位具有较好的医药加工、药材原材料消耗能力,则可以选择林药种植模式[9]。除此之外,林下经济的开发需合理选择适合的国家储备林地块,参照国家储备林建设中林地的实际应用情况调查数据,确定适合开发的林下经济地块,进而明确林下经济开发的整体规模和空间布局。需注意,国家储备林建设中开展林下经济必须确保不损害国家储备林项目林业资源生长,且要着重考量市场需求和林业发展战略规划[10]。然后,相关单位需不断加强人才引进与技术培训,通过人才引进和技术培训的方式不断充实人才资源储备,提高林下种植技术水平。不仅如此,还要积极深化与林业技术推广站、农业科学院、农产品销售企业以及中药研究所等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强化林业产品开发与推广工作,进而使林业产品拥有更高的附加值,增加林下经济开发的经济效益。对于技术培训而言,需制定系统化的培训方案,围绕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销售管理等方面开展技术培训,从而有效培养林业种植生产复合型人才,助推林下经济开发高质量发展[11]。最后,需积极发展订单式生产经营销售模式,借助现代化的网络媒体平台及渠道,逐步打造因地制宜的林业产品品牌,进而以订单式生产为核心,强化市场销售引导,以便及时根据市场发展动向调整林下种植和销售方案。另外,在国有储备林建设的背景下,需要相关营林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现有的营林模式、营林理念的重视,并对其进行针对性优化与创新,提高对大径级用材林地、珍稀树种林地的建设,进而延长森林的整体生产周期,这样能够在改善林业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与经济价值。因此,营林单位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转变营林理念,有效推动国家储备林的建设与发展,并提高林下空间的利用,加强林下经济水平[12]。

5 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储备林建设下开展林下经济对提高林下经济总产值至关重要。因此,要科学利用国家储备林建设充足的林下空间,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投资管理方式,保证林下经济发展和综合效益,进而实现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储备林业空间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land produces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