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早的物品交易地
——市井

2023-11-23齐吉祥

奇妙博物馆 2023年11期
关键词:河姆渡挖井盐井

文/齐吉祥

现在人有时会将街区称为“市井”,有时也会将平庸无大志的社会底层人称为“市井小人”,但今天我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并非它的本义,这个词的本义是指货物买卖的贸易市场。有一种说法是,古人会在水井旁进行交易,市井这个词由此而来。那么,货品交易为什么会在井旁进行呢?这是因为,在自来水普及以前,水井和人们的生活可谓息息相关。

吃水不忘挖井人

在我的童年时期(20 世纪40 年代),水井还是城市中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我记得,我家和很多家庭一样,屋里有一个大水缸,和当时七八岁的我差不多高。每天家里人都会到井边打水,然后把水挑回家,倒在缸中备用。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自来水逐渐在城市中普及,水井也就慢慢消失了。但是,在今天的一些地名中,还保留着“井”这个字,比如王府井、大甜水井胡同等。

今天,许多农村地区也用上了自来水,水井不再常见,但在一些革命老区,还保留有红军井,那大多是当年红军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帮助极端困苦的老百姓挖的水井,曾是百姓们非常珍视的救命井,每一口水井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在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的年代,挖掘水井十分不易。专业人士称挖井为打井,在古代,打井主要靠人力。打井的工作十分辛苦,有时即使付出了努力,也不一定有收获。打井的工人们要先对附近的地质情况进行判断,接着观察附近有没有水源。有时工人们费了很大劲,但还是见不到水,或者打出的井水苦涩,只能用来洗衣服或浇灌农田。

水井旁的商机

一口好的水井十分难得,居住在周围的百姓自然十分依赖它。到水井旁边排队打水的时候,人们免不了聚集在一起,相互问候,有时候还越聊越开心。

曾写下《聊斋志异》的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就曾在古井旁边搜集素材。他当年在村口叫“柳泉”的水井旁支上一张桌子,泡上茶水,招待路人,目的就是听人们讲一些传说故事,为他的创作提供灵感。

既然水井旁经常有人聚集,这不就是商机吗?一些聪明人拿上自己家多余的物品到水井旁售卖,这种交易的方式十分方便,渐渐地各地的水井周围就形成了交易物品的小市场。因为买卖东西的场地被称为“市”,所以水井旁的买卖场所就是“市井”啦。

最早的水井

既然水井对古人的生活如此重要,那咱们中国人的祖先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打井的呢?1973 年,考古人员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一口距今约7000 年的水井,这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水井。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水井

研究人员发现,水井的发现地原先是一个锅底形水坑,河姆渡人一开始会取用坑中的水。当水坑下的地下水充足时,坑中的水被取走后,很快又有水冒出来。当进入枯水期后,坑内的水则会枯竭。此时,河姆渡人就在坑内向下挖,直到再见到水,这样一个竖井就出现了。

为了防止井壁坍塌,河姆渡人还在井壁四周打入成排的木桩,组成方形木桩墙,又在木桩墙顶端套一个长宽各两米的木框,能科学地支撑和保护水井。在井的周围,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用28 根木杆围成的圆形护栏,有专家推测,也许人们曾在这里搭建过一个亭子,目的是更好地保护水源。

保持井水清澈的秘密

到了战国时期,铁器大量出现,工人开凿水井省力了许多。陶井也在这时出现了,陶井是什么样的呢?自然状态下,我们挖出来的水井四壁都是土,时间久了这些土会自然下落,久而久之水井就会被堵死。为此,古人就用陶土烧制了一些直径一米多、高约50厘米的井圈。挖井时,工人们先挖一个土坑,然后放入一个陶井圈,再从井圈内将土挖出,井圈逐渐下沉到一定深度后,再套上另一个井圈,以此类推。这样一来,层层叠起来的井圈,就成了筒状的井壁,再也不会有泥土崩落到水井中了。

西汉以后,人们学会了烧砖。于是陶井又被砖井替代了,工匠们用砖砌筑井壁,形成了我们今天依旧能看到的砖井。

为防止地面的杂物和携带了脏物的雨水流入井中,工匠们还会在井口周围用砖石修砌一个30 多厘米高的井台,更好地保护井水,井台的名字是井床。

同学们一定很熟悉李白的《静夜思》。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人认为诗句里的“床”指的就是井床。水井本是人们聚集的地方,但明月高悬的夜晚,水井周围一片寂静,李白看着洒满月光的水井,触景生情,思念起了远方的亲人、家乡,不禁发出感叹。

陶井圈

水井也有“黑科技”

水井那么深,水是怎么被取上来的呢?一开始,古人使用绳索或长竿,绑上陶罐、陶壶,然后放到井中打水。约在春秋时期,人们利用杠杆原理制成了一种省力的提水工具——桔槔(jié gāo)。什么是桔槔呢?就是在井旁立一个木架,用绳吊一根长竿在上面,长竿一端捆绑上重物,另一端系上打水的器皿,就可以很省力地将水从井中提上来了。

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人们发明了辘轳(lù lu),这种工具巧妙利用轮轴原理,让取水更加省力。直到现在,许多地方的水井上还有这个装置呢。

古籍记载中的桔槔和辘轳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打井还打出了一个世界第一呢。这事要从修筑都江堰的李冰说起。李冰曾命军士挖井,目的是获取地下的卤水制盐。从那时起,除水井外中国又有了盐井。

为了更好开挖盐井,宋代时,四川人民发明了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简单说就是将铁制的圜(yuán)刃型钻头固定在事先搭好的架子上,利用杠杆原理带动钻头抬起落下,用冲击的方式击碎石头,代替普通的挖掘,开凿出了用竹子作为套管的卓筒井。

1835 年,四川自贡地区的工匠利用这一技术钻出了深达1001.42 米的盐井,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口超过千米的深井,名叫燊(shēn)海井。今后你若有机会到四川游览,不妨去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看看它,相信你一定会被祖先们的智慧所震撼。

开挖盐井用到的工具

猜你喜欢

河姆渡挖井盐井
喝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
The Four Coldest Places in the World
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
清末川边改土归流前期西藏东部盐井社会状况及周边环境考察
宁波风物志
穿越之旅
叩访盐井祠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
自私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