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世界发声

2023-11-23

VOGUE服饰与美容 2023年12期
关键词:决赛面料创作

陈鹏

作为许多国际比赛的熟面孔,陈鹏经常被问到“你都已经做得这么成熟了,为什么还要再去参加比赛?是想要获奖,还是获得更大的名气?”,而他表示,“都不是,这是让我自己以及团队不断保持对创作出更新鲜的事物,或者与其他新的团队和设计师沟通交流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平台”。无疑,他也在用行动证明这一点。这次在收到《服饰与美容VOGUE》为决赛选手提供的材料时,陈鹏随即意识到,“当参赛者们拿到同样的东西时,这些材料就没有太大的优势了”。而他能带来的不一样的东西,才是致胜的关键。于是,在拆解收到的Stella McCartney紫色毛呢外套、黑色羊毛连衣裙,并结合自己的往季库存废弃材料,打造出他最具标志性的大廓形羽绒服之外,他将功夫藏于目光难以轻易企及之处:皮囊之下,其填充的是RDS(Responsible Down Standard,羽绒责任标准)羽绒。“这是我们契合主题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希望能给这个创作项目带来行业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认知,让更多面料和服装可以生生不息地继续拥有生命。”陈鹏说道。

廓形短外套、长裤均为Chen Peng;短靴Canada Goose

黑色高领打底衣、廓形外套、长裤均为Chen Peng

悉麓

这次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决赛命题挑战,对于悉麓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三年前刚刚成立品牌Shie Lyu时,因为疫情的关系,面料采购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她只能以再利用、再升级的方式,以巧妙的设计为现有的材料带来全新的面貌。这样挑战重重的开端,也意外将可持续时尚变为了悉麓创作的主旋律,季复一季,不论是从材料的使用上,还是设计的创新层面,她不断加深着对这一主题的探索。“我觉得可持续时尚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话题这个层面,也需要像我们这样的设计师通过更深入的挖掘,让大家更多知道它的意义所在,要有能够接触到、看到、摸到的设计去跟大家面对面互动。”而这次参与到决赛当中,对她来说也同样是一次与大众密切交流的機会。在收到Stella McCartney和MCM提供的材料后,她第一时间开始思考“我要怎样才能让它爆发出我认为它该爆发出来的力量”。通过解构与不断尝试重组,才有了此刻我们看到的优雅叉颇具实验意味的作品。悉麓说:“每一件衣物,甚至碎片都可能变得充满魅力,因为它们值得被珍惜。”

黑色紧身连衣裙、黑色挂脖连衣裙、手工挂脖连衣裙,均为Shie Lyu

上衣、廓形半身裙均为Bad Binch Tongtong

廓形上衣Bad Binch rongtong

周通

在许多人眼中,可持续发展或许是行业近年来的热词;而对于周通来说,环保却是家里从小践行的生活方式。“小时候家里没有优越的条件让我去买新的东西,所以很多玩具都是家人用废旧的袜子、衣服重新创作的。”因此,废物利用的想法一直植根在周通的脑海中,并应用于他成立的品牌Bad Binch Tongtong之中。在接到本次决赛命题时,他首先想起了家中的一床闲置的被褥一一作为父母结婚时的嫁妆,这床极具年代感的被褥样式款色非常复古,但代表着美好的祝愿和家的温情。同样,他也将家中一块废旧的绿地毯作为另一个造型的主材料,以艺术化的设计语言赋予旧物新生。“即使在物质生活有限的情况下,家里也让我自由地去探索自己想要的人生,我觉得这一点对我帮助非常大,所以我想去复刻这种家的感觉。尽管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但我不应该忘记那些锻造创造力的经历。”在此之外的第三个更具未来感的造型,也是从周通自己的人生旅程出发一一大学时主修数学和工程的他,因为热爱而开始了时装专业的学习,辗转于理性的数字世界和感性的创作世界间;离开家后现实生活给他留下的印记,反映在了这件作品当中。

廓形上衣、灯笼裤均为Bad Binch Tongtong;红色连裤袜、高跟鞋均为私人物品

印花连体裙 均为Oude Waag;帆布鞋均为Converse

尹经纬

离开校园多年,此次参加决赛作品筹备的经历,让尹经纬仿佛重回学生时期——没有团队或其他人的帮助,从选择面料、制作印花、打版,到缝纫、做样衣等所有过程,都是自己一个人去完成。这样心无旁骛的创作、完全集中在衣服本身的状态,在他看来十分奢侈,“因为做品牌之后,很多步骤会更流程化或者有团队的参与,你会更以协助与合作的状态去完成。但在比赛的创作里面,我找到了很多一开始做设计的那种体验和状态”。他将本次决赛作品的主题命名为“Infinity”,以给予旧衣物二次生命的初衷出发,对可持续发展命题进行回应。每一个造型由两个部分组成,被命名为“Body”的贴身打底衣由Oude Waag(尹经纬所成立的品牌)长期使用的针织印花库存面料制成;而被命名为“Pattern”的外衣则全部由Stella McCartney的旧衣改造而成。特别之处在于,“Body”与“Pattern”之间由金属{同质按扣连接,穿着者可自行将有限的物件创造出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尹经纬将此形容为一场“关于可持续设计系统的实验”,并补充道:“这给了我很多启发,有很多想法或者创作方式是可以真实地运用在这个品牌之后的发展上。”

印花连体裙Oude Waag

编织连体上衣Zhong Zixin

钟梓欣

钟梓欣的个人品牌在疫情期间诞生,沉淀了近三年的时光。此刻,她觉得,“我有这个能力去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品牌,这也是我参加比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她熱衷于从日常和家居生活来找寻灵感,“我认为衣服其实是一个起点,因为你要穿衣服出门:而家才是终点,因为大家都要回到家里面”。在南方,玉席和麻将席可以说是家中必备,在炎夏的午后,躺在凉爽的席子上那种惬意的感觉,不论日后身处何方都无法让人忘怀。在收到《服饰与美容VOGUE》联合Stella McCartney为此次决赛提供的旧衣材料后,钟梓欣通过切割成条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既体现了来自凉席工艺的灵感,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面料的零浪费。这些剥离出来的布条被编织成她标志性的装饰艺术风格图案,乍一看前卫且标新立异,但仔细观察,叉能感受到其中质朴的生机。

装饰抹胸、半身长裙均为Zhong Zixin

编织短上衣、半身长裙,穆勒鞋均为Zhong Zixin;红色连裤袜私人物品

透视衬衣、丝绒长马甲、风衣外套、长裤、短靴、脖颈装饰均为Yinghua Wu

吴颖华

吴颖华本次带来的作品,乍看之下神秘深邃,但一层一层拆解开来,都是耐人寻味的细节。在经过详实的调研之后,她“以人体能量场理论和德勒兹的无器官身体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穴位的使用规律,意图在人与衣服之间、人与外部环境之间创造一种流动的循环关系”。Stella McCartney所提供的紫色天鹅绒蕾丝拼接马甲非常契合这种玄妙的氛围,她重新使用天鹅绒和蕾丝面料来打造背心的层次感,并加入之前系列中的回收尼龙线,将其染成深色,然后用锁线机器缝制,以更好地凸显肌理感。

印花马甲、镂空装饰西装外套、印花长裤、编织装饰带均为Zhu Kuan

朱宽

艺术家David Wojnarowicz曾说,“永远不要放弃美丽。我们正在战斗,这样我们才能拥有这样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再次拥有美丽”,这句话对朱宽很有启发。作为设计师,他也一直在以自己极具诗意和浪漫气息的时装创作,来书写其心中对于美的定义。本次他的决赛作品灰紫色马甲西服套装上,以雌雄同体的花朵为隐喻,传递情感的唁流涌动。朱宽也想借此,探索有形的和无形的材料与廓形、身体之间的关系。

白色上衣、半裙、长款外套、长靴均为Song Chun

宋淳

在看到决赛命题时,宋淳想起了自己在纽约帕森斯艺术设计学院求学时每学期都有关于零浪费、升级再利用、环保等方面的课程,听了很多讲座,也进行过一些实践后,她还是不禁扪心自问:讨论了这么久,到底有了哪些实质性进展7而回答,都在这件被她形容为“一件外表平平无奇、内含玄机的白衣服”中。她收集身边朋友、同事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想法,也从纪录片、播客等渠道提取观点,全部用特制的笔书写在白色的“画布”之上,只有在霓虹灯下这些“密语”才会显现。她表示:“通过这个作品,我希望可以引导大家就可持续时尚展开更广范围讨论,从材料可持续到质量可持续、人才可持续到文化可持续。”

拼接色廓形外套、异型高跟鞋均为Kong Yue

孔越

孔越至今记得,有一次在比利时与上海之间往返的飞行降落途中,“恰逢落日,黄昏的光影裹挟着丁达尔效应散射在田野之上,散发出一种强大的能量,像是一首献给自然与人类文明的赞歌”。这个画面久久徘徊在他的脑海里,而借着本次创作决赛作品的契机,他决定将其封存在创作当中。为了最大程度利用面料,他将收到的StellaMcCartney服装进行拆解,连同工作室里其他的库存余料一起重新染色,以拼布的形式将600片面料裁片重新组合在一起,以解构的方式重现黄昏下的田野。他希望借此,“以建筑般的美学呈现我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畅想,并期待能够再一次唤起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

梁砾文

除了时装设计师外,梁砾文也是一位陶瓷匠人,两个身份相互交织,共同缔造了他极具辨识度的美学语言。此次他的决赛作品,灵感植根于陶瓷匠人的生活——泥泞甚至脏乱的工作环境、窑边所散发出的热气、满地的陶瓷碎片,以及工作服般的牛仔衣。他将Stella McCartney的蕾丝针织拼接裤进行漂白和拆解,同时将陶瓷烧成和纸片一样薄的0.3毫米,然后将其复合在针织面料上并碾碎,使其穿起来的感觉和珠片面料一样,最后再进行统一的丝网印来模仿泥巴的效果。众多复杂工艺的叠加之下,便有了我们此刻看到的惊艳之作,既有令人目不暇接的细节,也有背后独一无二的故事。

陶瓷裝饰拼接连衣裙Liwen Liang

猜你喜欢

决赛面料创作
挺进决赛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一墙之隔》创作谈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