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蹈编创中主题动作重复技法的运用与意义
2023-11-23刘畅
刘畅
主题动作与重复是舞蹈编创中两个重要的 组成部分。前者属于舞蹈语言范畴,后者属于 编创技法范畴。主题动作是舞蹈作品中的核心 动作,可被观者直观感受,其目的是为作品主 题思想服务。重复是编创技术的一种方法,能 够有效帮助编创者强调内心的情感并道出心中 想说的话。那么主题动作的重复是核心动作的 再强调,在舞蹈作品里形成了一种较为强烈的 状态或是情境,更能凸显作品主题,使作品的 情感色彩越发浓烈。如何处理主题动作,借助 重复技法提升主题动作的领导能力,衍生出独 特的意味或达到编导的某种创作目的是舞蹈编 创的关键。
在法国现代芭蕾发展后期,莫里斯·贝雅 所创作的现代芭蕾作品《波莱罗》是将拉威尔 《波莱罗舞曲》所包含的各类要素加以提炼、 创造,更为聚焦舞蹈本体在时间、空间、力量 上的运动与变化。作品里所呈现的主题动作按 照依次堆叠的编创技术接二连三地发展,再发 展,较好体现了作品的主旨。因而本文试图分 析《波莱罗》主题动作重复技法的运用与意义, 或许可以从中找到有关舞蹈创作的可实操方案, 能为当下的舞蹈编创带来一些启示。
一、舞蹈编创的主题动作与重复技法
(一)主题动作的界定
李承祥在《舞蹈编导基础教程》中提出,“主题动作是指最能体现人物的个性或舞蹈的特性 的具有典型性的舞蹈手段”。肖苏华所著的《当 代编舞理论与技法》提出了动机这一概念,舞 蹈动机指的是“塑造舞蹈形象、具有鲜明的艺 术个性和内涵的最基本的动作凝聚形式,是构 成整体舞蹈语言的最小结构单位”。
首先,在舞蹈编创实践理论中主题动作的 含义常常指的是,主题动作属于舞蹈语言材料 中的一部分,在编创过程中常被编导作为动作 素材去驾驭。主题动作包含可舞性、准确性、 情感性等舞蹈语言的基本属性,并在舞蹈语言 的帮助下更好完善自身动作典型性的塑造。如 此一来,主题动作较好地助力编导去把握作品 主题思想,并以清晰的身体动作向观者表达。
其次,主题动作有别于其他舞蹈动作,它 是众多舞蹈动作的凝练与升华,是反映作品的 核心动作,往往为作品的视觉焦点,占有独特 的地位。
再次,主题动作的形成需要有创作心愿作 为支撑条件。“所谓创作心愿是指编导内心是 否对想设计的这个主题动作有感而发,是否符 合编导内心的真实想法。”在此前提下,主题 动作才得以形成并寄托编导的真情实感,打通 作品与观者情感的桥梁。
最后,舞蹈作品的中心思想是否能被观者 所直接领悟往往是检验主题动作的独特与准确 的标准之一,是考验编创者对作品主旨的把握 程度与思考深度。
由此可见,主题动作为舞蹈编创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不仅是整个舞蹈动作系统的中枢, 还是编导思想情感的有效依托。
(二)重复技法的界定
《当代编舞技法与理论》中指出, “我们 在这里讲的舞蹈语言六大基础技术……它们分 别是重复、对比、展开、变奏、再现与复调”, 书中将重复技法分为单一动作的重复、动机的 重复、舞句的重复、舞段的重复、贯穿全剧行 为的重复五种方法。笔者认为重复是一种舞蹈 语言编创手法,并从两个方面分析重复技法的 概念。一方面,重复技法是众多舞蹈编创技术 中的编创方法之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编创手 段,主要以动作或动机多次连续的不断重复叠 加的方式滚动呈现,达到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另一方面,重复技法归根结底源自艺术家的精 神思想。艺术家的精神产生了相对应的技法, 所创技法又印证了艺术家的创作想法。
由此可见, 重复技法仅仅是一种编创手段, 并不能替代或涵盖所有的编创技术,它主要强 调某种情感或者状态的表达,为编导背后的创 作理念服务。
二、《波莱罗》舞蹈主题动作与重复技法的运 用
(一)主题动作切合音乐结构
音乐结构是音乐体系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 成部分,又被称为曲式結构。高为杰、陈丹布 的《曲式分析基础教程》一书中指出,“音乐 作品的结构由旋律音调、节奏节拍等各音乐要 素所构成,在实践过程中加以逻辑地分布、组 合形成了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关系,即为音乐 作品的曲式”。《波莱罗舞曲》在音乐结构上 仅仅通过 C 大调两个主题的交替轮换,构建起 音乐强度逐步从渐弱走向渐强直至高潮。如此简洁又清晰的音乐结构既为莫里斯·贝雅对主 题动作的开发提供了想象力与创造力,也为他 带来了在极简中找到创新突破口的挑战。
乐曲前半部分的音乐结构呈平稳型,和声 微弱,多以部分乐队合奏与借助小鼓、铃鼓的 固定音型伴奏等方式表现。女演员的舞蹈动作 多以手部局部形态造型为主开展主题动作基础 性的变化,在空间运动中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几 何对称图形,较好切合了乐曲前半部分娓娓道 来的音乐结构特点。
乐曲后半部分的音乐结构呈上升型,和声 逐渐强烈,配器力度加重加厚。舞蹈动作的编 织则直接采用与音乐结构相对应的方式。“数 名男演员以脚下持续垫步的基础型主题动作辅 助音乐强—弱—弱的节拍规律,并随着音乐节 奏强度的递进变化不断扩大其律动幅度,带动 了胯部、腰部以及四肢的体态律动”。
如上所述, 《波莱罗》的主题动作遵循音 乐结构这一前提条件持续推进,完成了以身体 演奏音乐旋律的视觉转化,并在持续律动中表 现了人物坚韧的内心精神。
(二)重复技法强化主题动作发展
《波莱罗》的主题动作在切合音乐结构的 基础之上,运用重复技法,赋予了主题动作不 断再现、再生的可能。关于重复技法强化主题 动作的发展主要可从上肢和下肢的两个方面呈 现。
从上肢来看共有三种。第一种“折叠的手 腕”,第二种“弯曲手肘”,第三种“上下挥 舞的双臂”。编导莫里斯·贝雅根据重复技法 的客观发展规律对手部三种主题动作进行了编 创与运用,传递出强烈的力量感、速度感。编 导在借助单一主题动作的重复和主题动作构成 舞句的重复下,进一步利用此技术扩充了主题 动作的持续时长,致使主题动作在空间方位的 朝向中表现得更为精准,具备更强的指向性和造型功能,让上肢的动静配合与脚下步伐的持 续律动达成一致,推进了主题动作编创的发展。 因此,这种重复技法的编创方式好似将主题动 作如电影画面一般定格,在每次重复中都传递 着不同意味。
从下肢来看为“垫步”,主要共有三种变 化发展。第一种“面向变化”,第二种“脚位 变化”,第三种“跳跃变化”。作品仍将重复 技法作为主要编创手段,由脚下主题动作的以 小见大,不断重复生发。脚下的主题动作遵照 音乐恒定拍的指示持续发展,由局部关节或小 块肌肉在不同面向的运动过程中逐步激活整个 腿部肌肉群,如由侧面的垫步发展为正面的大 踢腿、跳跃等。除此之外,脚下主题动作所带 出的动势或力度也随着重复的次数变化而变化, 如脚下小弹腿重复数次后接续了一次动势向上 的大踢腿。主题动作继而通过该方式获取源源 不竭的力量。因此, 脚下主题动作与上肢手部、 肩部的重复配合,一方面激发了演员潜在的身 体能量、丰富了空间的整体构图、增强了鉴赏 者的视觉观感,另一方面也成了编导抒发情感 的重要手段。
如上所述, 《波莱罗》重复技法强化了上 肢手腕、手肘、手臂的主题动作和下肢“垫步” 主题动作在面向、脚位、跳跃等方面的表现, 带来了不断发展的可能性,进一步显现了主题 动作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三、《波莱罗》主题动作重复构成的意义
(一)揭示本能冲动
弗洛伊德认为, “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 源于本能, 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在笔者看来,本能冲动是人类原始的反应,是 自生命诞生以来人类所具备的一种特性,伴随 着人类发展的全过程。本能指人类先天自然形 成且并不需要加工或学习的行为,冲动指人类内心情感抒发的基本需求。
《波莱罗》对本能冲动揭示的意义体现为 回溯过去。所谓回溯过去指的是编导有心地去 感受或体验过去人们的生活,以过去的跳舞方 式,找到过去的跳舞状态。作品里主题动作的 重复浮现出原始人类祭祀、祈祷的种种身影, 以简单又基础的动作,呈现出原始时期人类的 心理特征与审美特点。莫里斯·贝雅的《波莱罗》 就是当所有编导都只追求创新的时候,他选择 了回归本源,以激发人们潜在本能冲动的意识 为创作的目的之一,体现时代的价值。
在笔者看来,莫里斯·贝雅的主题动作的重复编创理念也影响了当下的舞蹈创作。近年来,艺术市场也出现了一批以主题动作的重复编创去反映人们本我的作品。例如在陶身体舞蹈剧场作品《重 2》当中, “段妮长达 20 分钟的木棍舞,手持木棍以重复性为聚点,让观众感受到个体不断释放的原动力,旨在探讨人类身体的潜能”。
由此可见, 《波莱罗》不仅从最基础的主题动作出发,依靠重复技法揭示人们的本能冲动,而且为当下舞蹈编创也带来了一定启示。
(二)观照社会人性
在笔者看来,该作品主要以两性关系体现了莫里斯·贝雅拥有观照社会人性的一面。在莫里斯·贝雅男女版《波莱罗》中,围绕人类生存为基础主题,以表现生命的永生向社会人性开挖。巨大圆盘上的女子在特有律动下以手部主题动作不断重复挥舞着,代表了女性这个身份的性感与魅惑。圆盘周边的男子身上饱含阳刚之气,在规定的音乐节奏下通过脚下主题动作重复展示着男子饱满硕壮的腿部肌肉,与女子的阴柔形成强烈的对比。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强烈和直率表现男女两性的特点,那是因为“莫里斯·贝雅就是要借助舞蹈的力量拨起人们情感的心弦,使人们结成亲密的团体,表现人类博爱的精神,以达到他观照社会人性的目 的”。因此,我们在《波莱罗》中看见了男女 之间的反差,看见了男女两性的觉醒。
从时间上看, 《波莱罗》的影响深远,如 20 世纪 70 年代舞蹈剧场的开创者皮娜·鲍什 所创作的《穆勒咖啡馆》舞蹈片段中运用了“摔 倒”和“拥抱”等主题动作,在每次重复中不 断突显出由男性主导的社会下女性的悲哀,体 现了皮娜·鲍什对女性的关爱与呵护。从当下 舞蹈编创来看, 编导王舸与韩真联合打造的《中 国妈妈》也以主题动作重复的编创对社会中的 母亲这一形象进行了详细刻画。剧中以耕作这 个主题动作的反复出现,体现了母亲与女儿的 亲密无间。
由此可见, 《波莱罗》主题动作重复技法 的运用所体现的观照社会人性对后续不同时期 的舞蹈创作都有所影响。
(三)诉说个人表达
首先,表达对宗教的虔诚。“因从小在父 亲哲学思想的引导下,莫里斯·贝雅开始崇尚 佛学,在那里,人们可以排除欲念,整个身心 沉浸于无私无畏之物我两忘的境界”。《波莱罗》 的创作体现编导对宗教的情有独钟。作品主题 动作的设计结合了宗教因素,具备强烈的东方 色彩。主题动作又在重复技法的帮助下,动作 力量感得到强化,进而营造出了具有庄严的宗 教仪式感的氛围。在一遍遍重复之中,那神秘 又充满着野性的主题动作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随着作品最后节奏的急转,将主题动作凝聚的 能量推到了高潮,在狂欢中升华了作品的主题 思想,体现了莫里斯·贝雅对宗教的理解。
其次, 表达对生命的独特见解。《波莱罗》 抓住了舞蹈所具备的情感性特征,以反其道而 行之的编创技术,调动人们心中最原始、最基 础的情感,揭示生命的伟大。在莫里斯·贝雅看来,生命是舞蹈发生的源头,生命的出现赋 予了人们跳舞的权利。《波莱罗》里舞蹈动作 的一呼一吸仿佛是莫里斯·贝雅生命脉搏的持 续跳动,那永不停息的舞步仿佛跳出了生命的 永恒。因此, 主题动作的不断重复是莫里斯·贝 雅对生命、更是对艺术的诠释。
总体而言,正是因为编导对生命有着全面 的认识,真正了解生命是何时开始,发生于何 处,才能有机会通过舞蹈将可贵的生命品质表 现出来,而不只停留于表面的模仿,失去了筑 牢情感的“根”。作品主题动作每一次的重复, 看似是平淡无味的叠加,实则是人们以“手之 舞之, 足之蹈之”的方式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 吐诉内心炙热的情感, 赞美生命的纯洁与真挚。
四、结语
本文从主题动作重复运用与意义这一角度 分析了《波莱罗》。该技术在舞蹈作品里形成 了一种较为强烈的状态或是情境,它的属性直 接对应舞蹈作品的主题思想,围绕这一核心展 开动作的组织和编排,最终完成编导的个人表 达。
《波莱罗》在世界舞蹈发展史上共有数百 个版本,前有尼金斯卡,后有莫里斯·贝雅。 他的男女版《波莱罗》之所以能流传中外成为 艺术精品,都离不开编导对舞蹈创作的独立思 考。正是编导对生命、人性的有感而发,才衍 生出运用主题动作重复技法的创作方式抒发自 身的情怀。莫里斯·贝雅的舞蹈编创理念不僅 为时代带来价值,更为舞蹈编创找到一条创作 路径,对当下舞蹈编创有着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