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可行思路研究
2023-11-23李官录
李官录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覆盖面较小。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包括:一是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资金;二是救济、救灾、扶贫等社会救济资金;三是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福利资金;四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五是住房公积金等住房保障资金等。由于社会保障基金涉及面广范围较大,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进行审计,而审计机关一直存在人员编制少的问题,全覆盖难以实现。目前,社会保障基金审计主要以中央、省级审计机关安排的专项审计为主,而且每年安排的社会保障基金审计仅涉及1个或2个行业,年度审计间隔比较长。县级审计机关无力自行安排社保项目,主要在财政审计、经责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中连带检查一些社保基金,审计深度非常有限。
(二)审计质量不高。现阶段,县级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受审计体制的制约,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社会保障基金审计主要是“同级审”,难以揭示社会保障基金审计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主要原因表现在:一是县级审计机关的职责范围小,人员流动慢,长期从事审计工作,与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难以全方位查深查透,达不到预期审计目标;二是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专项审计,不仅仅针对被审计单位,更多的是触动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利益,不利于本级审计机关查出更多的问题,审计结果大打折扣;三是审计问题处理难,即使查出来一些问题,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审计报告的内容难以客观公正反映社保基金政策的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流于形式。
(三)人员知识结构不适应。目前社会保障审计主要缺乏:一是计算机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是制约社保基金审计的一大“瓶颈”。在社保基金审计中会面臨财务数据与大量业务数据的审核,没有专业人员进行大数据比对,筛选疑点问题,依靠其他审计方法难以完成这项任务,也谈不上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二是一些社保审计会涉及到被审计单位的专业知识,即使大数据筛选出很多疑点数据,审计人员也难以核实疑点问题错对。如医保基金审计,对医疗方面的基本知识不熟悉,难以发现医保基金管理使用中的违规、“骗保”等问题。三是基层审计机关鲜少有法律及社保基金政策方面的全能型人员,在审计监督过程中,由于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社会保障基金审计也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进行,增加了审计风险。
(四)审计调查作用发挥不够。从多年来社保基金的审计实践看,县级审计在检查过程中审查账务及相关资料的时间比较多,留给审计调查的时间比较少,审计延伸调查面较小,对受益对象或相关人员的了解不多,难以揭示更多的问题,难以查处大案要案线索,审计调查作用受到极大限制。
可行思路
(一)推进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全覆盖。只有理清思路,敢于创新,才能有所作为,继续坚持中央、省级审计机关行业审计不放松,在“以线带面”上做文章,根据项目工作量合理安排审计实施期限,尽力做到一年审计一个较大的行业,行业涉及单位少的全部审计,涉及单位比较多的在3年以内完成,涉及单位特别多的可以在3-5年内审计全覆盖,全面弄清整个行业社会保障基金法律政策执行情况。解决审计力量不足问题,可采取聘请专业计算机机构负责大数据审计,吸收符合条件的社会审计机构及审计所需要的专业人员参与,聘用审计机关退休业务能手或行政事业单位退休财务人员加入审计组,壮大审计组力量,稳步推进全覆盖审计。
(二)改革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模式。社会保障基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救命钱”,涉及面广资金量大,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资金,审计的好与不好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从这些年审计的情况看,要达到审计监督的目的,采取“上审下”“交叉审”或提高审计监督层级,是较为有效的审计方式,也能最大限度回避地方复杂的人际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实现最佳的审计目标,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效率和质量。
(三)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一是增加编制,组建县级计算机审计中心,吸收计算机专业人才,这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制定年度业务培训计划,邀请社保审计专家下基层边审计边指导,进行现场培训,增强县级审计人员实战能力。三是每年安排审计骨干到高校培训学习,学习社保基金审计的内容和方法,拓宽审计视野、提升审计人员理论水平。四是上级审计机关提前筹划社保审计事宜,以挂职社保基金经办中心业务学习员的身份,了解熟悉社保基金筹集使用管理、政策方面的业务知识,为进一步搞好审计工作打下基础。
(四)扩大审计调查范围。多年来实践证明,只有加大审计调查范围才能提高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质量。要结合实际开展大量的审计调查,在调查中寻找政策的漏洞,寻找违纪违规的源头,摸清社会保障政策具体执行中的弊端,为国家宏观决策服务。针对社保基金受益群体多,情况比较复杂的现状,审计人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审计调查方式,如现场询问、电话询问、网上举报信箱等,更多地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受益群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