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为何忆“山东”兄弟
2023-11-23
凡读唐诗的人,大抵都会对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经久难忘。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者前往王维的出生地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实地探访,追寻这首千年唐诗里深植的文化基因。
“山东”是何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17岁的王维在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时已秋天,红叶渐落,天渐凄寒,他想到远在故乡的亲人,顿时诗意勃发,即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短短四句,即成名作。题中的“山东”在哪里?
王维,据《辞源》载,“唐太原祁人”。据《辞海》载:“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旧唐书·王维传》云:“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今山西省吉县),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
王维父亲去世较早,家境比较贫寒,他在《偶然作》一诗中写道:“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王维15岁时就离家前往长安谋求发展,从22岁考中进士起,到61岁去世,宦海沉浮約40年。王维的足迹以长安为圆心,东到洛阳以至齐鲁,西到凉州或者更西,北至榆林、新秦二郡,南至汉水、襄阳,再到岭南。
对于当时寄居长安的王维来说,因家乡蒲州在华山以东,故称“山东”,其实就是现在的山西。
唐时的蒲州包括今运城市的大部分县区,蒲州治所在今运城市所属的永济市。如今,永济市以鹳雀楼、黄河大铁牛、普救寺等文化遗迹闻名,但找不到关于王维及其家人的文化遗迹。王维的出生地具体在蒲州哪里?
山西省临猗县政协原副主席卫立业研究认为,王维出生地应在河东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据他考证,唐贞观十七年(643年),王维族侄、虢州刺史王颜所撰《追树十八代祖晋司空河东太守猗氏侯太原王公神道碑》记载,王维的十七代祖应为王卓。
如今,这块石碑仍立于临猗县庙上乡城西村西南处,碑高3.4米,宽1.05米,厚0.36米,保存完好。
“兄弟”是何人
王维淡泊名利,最割舍不掉的就是亲情。除《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外,他一生写过大量的亲情诗。
王维共有四个兄弟,分别是王缙、王繟、王纮、王紞。在山西省临猗县双塔公园,两座方形楼阁式砖塔东西相峙,高约30米,相距80余米。据《猗氏县志》记载,双塔创建于隋唐,宋代重修,原为寺院,今仅存双塔。双塔下,两尊名人雕像引人注目,东塔下是王维,西塔下是王维的二弟王缙。王维与王缙关系最好,王缙诗名不如王维,但在政事方面,明显胜于兄长,曾官至宰相。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随之攻入长安,57岁的王维不幸被俘,他假称患病,但安禄山派人将他带到洛阳,不管他答应不答应,硬委之以伪职。
时年八月,安禄山将从长安接来的梨园百工聚于洛阳禁苑中的凝碧池畔,演奏唐乐。乐声响起,众梨园弟子歔欷泪下,四周叛军亮出利刃。哀婉伤情的唐乐传入被关在普施寺内的王维耳中,王维愈加悲痛,当即写下《凝碧池》一诗明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安史之乱”时,王缙被任命为从四品的太原少尹,在太原保卫战中出谋划策,帮助主将李光弼以弱兵散卒大败安禄山部下的精锐骑兵,从此天下闻名。青年时期的杜甫在《诸将五首》中批评了当时天下诸将的各种缺点,但其第三首却说:“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杜甫点赞的“王相国”,正是王缙。
唐军收复长安、洛阳后,王维因出任伪职被收入狱中,正是王缙出面为兄长求情,再加上那首《凝碧池》,才保住了王维性命,最后仅被降职。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61岁的王维因“妻亡无子,孑然一身”,“三十年独居一室”,更加思念其弟王缙。是年春,王缙任蜀州刺史未还,他请求朝廷调他的弟弟还朝,皇帝应允,于是任命王缙为左散骑常侍。夏天,王维患病,七月病势加重,他知道不久于人世,于是给正在凤翔出差的弟弟写了遗书,之后告别人间。
穿越千年,亲情不断。时年17岁的王维,将真挚的思乡思亲之情凝练于诗句之中,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在家国一体的文化传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朴素情感,升华出中华民族家庭团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文化基因。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梁晓飞、王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