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四课来了
2023-11-23本刊综合
◎本刊综合
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正式开课,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进行太空科普授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授课。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次太空课堂上有趣的太空实验吧。
图1 天宫课堂开课(图/新华社)
实验一:球形火焰
朱杨柱取出一支蜡烛,桂海潮划燃火柴点燃它。与地面上蜡烛的明亮、锥形火焰相比,空间站中燃烧的蜡烛火焰呈蓝色,形状近似球形。朱杨柱轻轻转动蜡烛,火焰的形状几乎不变。
原理一起学:
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几乎消除了浮力对流,燃烧后的气体向各个方向运动的趋势相同,因此不管蜡烛的方向朝向哪里,火焰都近似球形。
在地面,由于重力作用,燃烧后的热气上升,冷气下降,形成了浮力对流,因此,蜡烛的火焰呈锥形。
此外,在空间站里,燃烧对流十分微弱,氧气的补充不如地面及时,因此蜡烛的燃烧不如地面充分,火焰的温度更低。
实验二:奇妙“乒乓球”
朱杨柱用水袋挤出一个水球,桂海潮用普通的乒乓球拍击打,水球没被弹出,反而粘在了球拍表面。朱杨柱拿出“秘密武器”——在轨运动时擦汗的干毛巾,将毛巾包在球拍表面,再一挥拍,水球变成了“乒乓球”。接着,朱杨柱和桂海潮各持一拍,你来我往地开始了“乒乓球”友谊赛。比赛结束后,朱杨柱还一口把“乒乓球”吞了下去。
原理一起学:
水在太空中因为表面张力变成了球形。毛巾的表面布满了疏水的微绒毛,有很好的疏水性能,水与其接触时可以轻松滑落,不会被吸收,因此“乒乓球”可以被弹出去。
图2 奇妙“乒乓球”实验(图/新华社)
实验三:动量守恒
图3 动量守恒实验(图/新华社)
朱杨柱和桂海潮给梦天气闸舱舱门贴上一米见方的标准网格布,进行动量守恒实验。只见两位“太空老师”分别演示了两个同样大的钢球撞击、小球撞大球以及大球撞小球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原理一起学:
当两个同样大的钢球进行“动碰静”时,根据动量守恒,可以计算得出两个球“互换”了速度;当“小碰大”时,可以计算得出小球进行反方向运动,大球以较慢的速度向前运动;当“大碰小”时,可以计算得出大球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不变,小球以更快的速度向前运动。
实验四:又见陀螺
桂海潮拿出一个陀螺,这个陀螺可以纵向旋转,两侧均有握柄。飘在空中的桂海潮先握住静止的陀螺,左右手交替抬高、放下,躯体并没有变化,而当朱杨柱让陀螺快速转动起来后,再做出同样动作的桂海潮,身体明显出现了转动。
原理一起学:
陀螺快速自转,产生了角动量,再改变它的方向时,角动量会发生显著的变化。陀螺与航天员的手产生了反作用力学,从而让航天员轻松地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