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3-11-22林雅华陈琳
林雅华 陈琳
摘 要:党的十八大确立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对小学生的德育渗透,既反映了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执行,又体现了现如今德育教育改革创新的整体方位,还可促进语文学科高效阅读教学的主动搭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与品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重点分析与研究立德树人环境下,如何有效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699(2023)05-0127-05
收稿日期:2023-06-08
作者简介:林雅华(1974-),女,安徽黟县人,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陈琳(1987-),女,江西都昌人,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教学和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O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s Targeted at Fostering Virtues
LIN Yahua1, CHEN Lin2
(1. Jingdezhen 12th Primary School, Jingdezhen 333000, China;
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ngdezhen University, Jingdezhen 333400, China)
Abstract: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has defined "fostering virtues through teaching"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Thus,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pene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to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for primary school is the critical stage for students to form their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the world. That not only means being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ity cultivating, but also reflects the ori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reform generally and officially advocated currently while enhancing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Chinese reading.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cultural literacy and moral quality.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s to focus on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Key words: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teaching; primary-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ies
隨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大众对人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导向性任务,成为众多一线教师高度关注的问题。语文课程作为德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深刻地影响学生,启蒙培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能够启蒙培育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爱家和爱自己相统一,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小学生正处在形成价值观念的初始阶段,而德育的高效渗透可以呵护他们健康成长。本文一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另一方面从识字写字、分析句子、人物分析、情绪感悟四个角度展开了实践活动研究[1],探讨如何正确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
一、立德树人内涵的解析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教育是国之大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塑造,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性的教育任务,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开创新局势。党的二十大报告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三方面工作,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列为专章进行了整体论述,并做出整体部署。报告指出,教育质量的高低,首先体现在立德树人上。教育既是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服务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根本大计,又是关乎意识形态传承的上层建筑,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常言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业是育人关键,想要实现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一项基本方针予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本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处在人生持续发展的初始阶段,思想观念还宛如一张白纸,进行品德教育,能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并在观念、社会道德、质量等多个方面给予学生明确的导向,引导学生朝正确的道路发展,建立良好的三观。因而,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将立德树人合理落实,融入课程内容教育中。[2]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优良品行的养成
在以德育人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思考模式加以教育和引導,有利于学生养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重要,促进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开展,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此时的学生尚处于品性养成初期,在这一阶段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毫无疑问是最佳的,品德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品行。语文阅读是小学阶段最主要的课程之一,它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学科,也是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基础的关键。通过学习语文阅读,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教学语言,同时通过阅读增长知识、见识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通过语文阅读,学生还可以获取新知识,拓宽视野,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养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引进以德育人核心理念,不但可以让学生养成尊师重教、助人为乐等优良品德,还可以让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规范他们的行为,遵循师德师风和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教师。[3]由于一些教师师德师风缺失,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养成一些不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甚至对学习造成抵触情绪,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下降,学习效率降低,这不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教学规律。因此,营造立德树人的教育环境,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十分必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同时,还可以规范教师的言行雅正,时刻提醒教师遵守行为准则,也有利于教师本身职业道德规范的养成,帮助教师进一步把握自己所担负的职责与任务;并且对于社会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认知与推进都能够从语文阅读中得到,进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4]
(三)有利于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立德树人有利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文化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古人智慧,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这也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5]同时,也可以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特别是迈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学习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就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单一陈旧,不够新颖,给学生的感觉有些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我国德育工作在飞速发展,应用于基础教育的科技方式也在不断发展,但一些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并未加以贯彻落实,加上本身专业能力限制,常以教材内容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刻板机械,很少运用声音和图像等多媒体材料开展教学,更不要说偏向生活化情景的构建。如此单一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而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6]
(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许多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理解不透,对“文以载道”和教学教育性原则理解不深,认为立德树人教育只属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并认为培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仅仅是自然学科课程的教学任务。这导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不重视学生德育及辩证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没有积极教育学生把握正确学习方式的观念。[7]这样一来,学生也就只能被动学习,无法激起能动性与共鸣点,从而丧失学习热情。老师在教学环节中机械地依照教材的规定,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生字的学习与记忆。在面对文章中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方面,一些语文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生活小常识的正确引导,几乎很少将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比较肤浅,更不用说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学以致用成为空话。
(三)核心理念不够突出
现阶段许多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生字生词的学习、对创作者背景的掌握、对优美语句的学习和记忆,但忽视了培养学生对文章结构和深刻内涵的认知和认知能力,弱化了具体内涵对学生德育的改造功能。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许多原材料都蕴含着以德育人、以文育人的理念,然而,一些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教育教学和研究没有充分重视,导致教育学生在学习寓意故事或成语故事时往往忽略了德育,没有如润物无声般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和教学中,只是机械地进行形式上的死记硬背。同时,一些教师没有充分重视以德育人核心理念,认为思想品德教育与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联系不大,不属于语文课程的范围。实际上,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德育融入其中,不仅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认知,塑造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8]。
(四)新兴技术时有冲击
互联网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资源共享、信息多元等特点使其在教育行业的优势更加彰显。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行以来,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已经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必备手段,它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互联网、新媒体(如抖音、今日头条、电子阅读等)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产生的冲击以及网络流行语和不良信息对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负面影响也随之凸显出来,使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充满挑战。
四、新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光辉的职业形象、良好的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素养对小学立德树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为了更好地将德育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和学习氛围。首先,作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必须具备德高、身正的品德修养。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深谙言传身教之道,学生才会在耳濡目染与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教师在请学生帮助时,应用“请”“谢谢”等词句;在课堂教学中应耐心听取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不随意打断学生的讲话;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举止大方、温文尔雅。这些小小的细节都会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一个班集体中的授课老师都能够做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会在班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和高尚品德环境,班集体氛围和“精气神”也会有一定的改观。[9]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播放经典爱国影视作品、视频,寓教于乐,从小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此外,教师还应积极推动和参与学校德育环境的营造,这对学生崇高品德的培养也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以课本为基础,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
在教学中,老师不仅需要以教材为基石,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老师在开展教学过程时,可以选择一些充满教育意义的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从中品味课文角色所展现的卓越品质和崇高精神。例如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讲的是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军队撤离,英勇阻击日伪军,打光子弹后,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纵身跳下狼牙山悬崖的故事。老师应生动诠释“狼牙山五壮士”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其壮举所蕴含的崇高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思想根植在学生心中。又如课文《丰碑》,讲的是一位军需处长为了让战士们有棉衣穿,心甘情愿被冷死在山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但展现了战争年代的残酷,也凸显出革命先烈为了他人、牺牲自我的优秀品质。通过课文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老一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奉献祖国的崇高精神,在阅读中不断感悟和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为提高阅读教学效果,老师应注意运用提问策略,以帮助学生摆脱被动阅读状态,塑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10]
(三)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种多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对传统优良品德的有利推广。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篇章,任课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其中的品德教育要素,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教育。
比如,在教学《传统节日》一文时,教师可以借机为学生详细地讲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多个传统节日的历史起源、民间传说和传统习俗,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传统节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深切感悟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在讲授《风筝》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深入解读风筝(纸鸢)这一传统艺术品的由来、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其所承载的美好寓意,让学生在学习中领略先贤们的智慧,陶冶情操,启蒙科学探索的精神。在学习《京剧趣谈》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搜集京剧资料的任务,让学生主动了解京剧这门国粹艺术,掌握京剧中人物角色行当的划分和辨别。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对国粹艺术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除古诗文、寓言故事、历史典故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对《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文化作品的研读。这类传统读物是在中华大地上传承千年的儿童启蒙读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灵魂,而且其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能很好地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给予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四)强化责任意识教育
美国文学家刘易斯曾经说过,“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中国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曾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当下,小学生犹如“温室里的花朵”,普遍缺乏责任意识,自私、任性的行为常有出现。鉴于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责任意识教育的渗入,让学生明白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以《我不能失信》一文为例,课文生动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以此教育学生要信守承诺,不做背信弃义之人。教师还可向学生简要介绍国家法律等对失信人员的惩罚措施,以强化学生的信用意识。
(五)课外拓展延伸德育空间
发掘文章中的德育含义是语文阅读理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内在的形式。不仅从教材里发掘德育内涵,老师也可以将教育视野延伸到课本以外。也就是说,要突破教材内容限制,拓展德育室内空间,引入课外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落实课外拓展阅读内容时,需要注意保持方式的多元化,其实就是应用多种手段拓展德育素材内容。老师应当能够根据多媒体系统开展课外拓展。多媒体系统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可利用视频、音频、照片等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德育具体内容。举例来说,对于阅读课《将相和》,课文内容可以重点围绕蔺相如与廉颇之间的几个小故事开展描绘。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相关影片,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了解蔺相如聪明、英勇、豁达及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在学生内心树立起宽宏大量、有错就改等德育观念。总之,德育的课外拓展可充实和丰富阅读课,能增加课堂教学深度,使德育合理渗入进去,更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
五、结语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关键环节,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学生的优良思想道德品质,是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德育的内在诉求,也是全方位提升小学德育水准的必然要求。在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大背景之下,做好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拓展和引导,成为基础教育阶段提升德育水准的必要路径。小学语文老师要依托课内、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持续拓宽小学生的文化视野,并注重将德育思想渗透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升德育与阅读理解的融合,从而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得到实质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常荣.立德树人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A].2021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185.2021:185.DOI:10.26914/c.cnkihy.2021.017791.
[2]苏承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教育[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04):85.
[3]万续红.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20.DOI:10.27118/d.cnki.ghesu.2020.000108.
[4]胡群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教育[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02):6.
[5]賈柠侨.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智力,2020(10):118-119.
[6]孙向荣.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天津教育,2020(02):38-39.
[7]吴翠玲.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61.
[8]许蔓莉.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9(05):77.
[9]马进伟.浅谈语文阅读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新课程(综合版),2019(04):95.
[10]黄伟清.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58.
责任编辑: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