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与EMR术治疗老年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3-11-22张竹生张伟周进鲁明徐斌

西部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电凝术式息肉

张竹生 张伟 周进 鲁明 徐斌

(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 淮南 232001)

胃息肉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伴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变化,其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1]。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显著,后期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下降等症状,严重可发生成胃出血甚至是胃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4]。临床上对于该疾病是以早发现、早治疗为原则,以减少癌变概率[5-6]。近年来,我国内镜诊疗技术迅速发展,且对于胃息肉的发病机制了解更加深入。目前胃息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等,研究证明,上述术式均能取得一定临床疗效[7]。然而由于个体化差异,在具体术式选择上尚无明确标准。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与EMR术治疗老年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胃息肉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息肉共158枚)老年胃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8,息肉78枚)和观察组(n=42,息肉80枚)。纳入标准:①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单发或多发息肉。②所有患者均具备内镜下手术指征,临床资料详实。③术前病理检查为良性息肉。④患者及家属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者。②患有凝血障碍者。③合并患有肝肾功能不足者。④患有消化系统肿瘤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健康指导及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常规等,并对其饮食、作息、心理进行调整,术前12 h禁水禁食,入室后行常规麻醉,外用达克罗宁胶浆。对照组进行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麻醉起效后选择套圈器(WF-2417DT25,奥林巴斯,日本)电凝电切,电子胃镜插至胃部仔细观察息肉位置、大小、分布、数量等情况后,插入圈套器,调节体位,将息肉蒂部用圈套器套住,将蒂部收紧至其颜色变为深红,电凝后切除,将脱落的息肉取出。观察组行胃镜下EMR术,胃镜下观察息肉具体位置、大小、数量等,选择息肉边缘约1~2 mm处,将1~5 mL左右的亚甲蓝注射液注入息肉,使其隆起抬高,当病灶周围的黏膜泛白并与息肉发生分离,借助圈套器将其固定,并使用高频电流发生器切除息肉。两组患者术后均禁食24 h,提醒患者不能剧烈运动,给予常规抑酸药物治疗。见图1。

图1 内镜下EMR术治疗典型病例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②临床疗效[8]:治愈:术后经胃镜复查胃息肉完全消失,且呕吐、腹痛、食欲下降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胃息肉缩小超过70%,且上述症状改善明显。有效:胃息肉缩小在30%以上,且上述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病情加重。③氧化应激反应比较:取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清晨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上清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羟色胺(5-HT)水平,借助化学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水平。④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穿孔、便秘等。⑤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⑥收集术后复发患者年龄、息肉大小、息肉部位、息肉数目、息肉类型等一般资料,分析胃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治疗后息肉均送检行病理检查。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息肉直径及患病部位息肉枚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10-2)]

2.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氧化应激反应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血清5-HT、GSH-Px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5-HT均升高,血清GSH-Px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氧化应激反应比较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10-2)]

2.6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复发9例,复发率为23.68%(9/38);观察组术后复发8例,复发率为19.05%(8/42);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56,P=0.613)。

2.7 胃息肉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复发患者共17例,息肉45枚;未复发患者共63例,息肉113枚。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息肉直径、息肉数量>2枚是胃息肉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6。

表6 胃息肉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2.8 胃息肉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息肉直径为胃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7。

表7 胃息肉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可引起胃肠道黏膜炎症,黏膜上皮突起而出现胃息肉[9]。该疾病属于消化道良性肿瘤,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作为癌前期疾病,具有一定的恶变潜能,而早期行手术清除能有效降低消化道严重疾病的风险[10-12]。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各项机能减退,手术耐受性较差,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大,因此在术式选择上需更为慎重[13]。如何采取最为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来改善胃息肉患者的机体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高频电凝切除术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借助高温将息肉切除、止血,该术式操作简单,因此手术时间较EMR术缩短。虽然上述术式具有安全、方便等优势,且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也获得大部分医患人员的认可[14-15];但是该术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直接与病灶组织接触才能有效发挥治疗效果,易引发应激反应,且仅对亚蒂、有蒂隆息肉疗效较好,而对于较大扁平息肉难以将其一次性清除干净,致使术后复发率较高[16-17]。本研究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EMR术治疗老年胃息肉可提高临床疗效,且促进术后康复。其主要原因在于EMR术首先在黏膜下注射亚甲蓝注射液,可减少高频电对机体的损伤,并将包含病灶在内的消化道局部黏膜完全切除[18-19]。氧化应激反应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问题,引起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手术对机体造成的损伤继而引起炎症反应,以及患者持续的精神紧张等,而较为强烈的氧化应激反应均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21]。术中由于内镜的持续置入以及切除组织容易引发患者激烈的应激反应,在此状态下,5-HT分泌显著升高,以促进去甲肾上腺激素等应激激素的生成,并大量消耗作为过氧化物酶的GSH-Px,以避免细胞膜结构损害[22-23]。本研究中,术后两组患者血清5-HT均升高,血清GSH-Px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说明老年胃息肉患者行EMR术治疗,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在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中发现,EMR术组患者的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频电凝切除术组显著降低,表明内镜下EMR术在保证治疗胃息肉有效性的同时有较好的安全性。而高频电凝切除术并发症较多的原因在于该术式是利用圈套器和高频电凝双重作用切割息肉,当息肉较大时,容易使蒂部电凝过深、炭化过度,从而发生穿孔、出血等[24-2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息肉直径为胃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建议胃息肉患者内镜手术后定期复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4 结论

内镜下EMR术治疗老年胃息肉疗效显著,相较于高频电凝切除术,可有效促进术后恢复,且氧化应激反应小,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术后复发与手术方法无明显关联,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年龄及息肉直径。

猜你喜欢

电凝术式息肉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严重鼻出血的疗效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