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企 坚守“重地”
2023-11-22厉飞
文/厉飞
2013年8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一重集团大连核电石化有限公司时指出:“技术人员和工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要抓好队伍的稳定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随着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工人待遇也要相应提高。”
2013年8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一重集团大连核电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核电石化”)视察。“总书记向我走过来,微笑着跟我握手,他那么平易近人,我感到很亲切、很温暖……”时年28 岁的调度员、现已成为大连核电石化石化装备公司副总经理的苗福钢,幸福地回忆起当时在车间见到总书记的场景。
十年来,大连核电石化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突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点,纵深推进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坚强人才保证。靠着强大的人才优势,大连核电石化得以勇毅坚守“中国制造业第一重地”,成为中国一重集团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骨干力量。
“四个留人”打造人才铁军
大连核电石化的“80 后”焊工殷存柱,在30 多岁时便已获得中国一重集团“首席技能大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几十项荣誉。而他之所以能够把精力全部用在提高业务技能上,得益于公司为了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而精心打造的“留人”机制。
为了做到“待遇留人”,大连核电石化为全体员工提供免费体检,并办理了一年期补充医疗保险和长期重疾补充医疗保险等,建立起让职工无后顾之忧的健康保障机制,同时实施企业年金“倍增计划”等。作为受益人,殷存柱工作积极性高涨。在进行某专项产品焊接的时候,他发自内心地表示:“就是跪着干也要干好!”由于该专项产品顶盖封头比较小,下面又是一个平面,为保证最佳焊接效果,殷存柱顶着酷暑天气,穿着长衣长裤,跪着进行焊接,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完成了工作。
为了做到“事业留人”,大连核电石化创造各种条件“给平台”“压担子”“铺路子”,助力人才成长。作为一名“80 后”,逄淑来已经从基层普通工艺员,一步步成长为大连核电石化技术中心的专业副总工程师。逄淑来认为,对包括技术工人在内的技术人员的重视和信任,是大连核电石化保持行业技术领先的法宝。今年出产的“玲龙一号”属于小型多模块化反应堆,在反应堆本体里面集成了蒸发器主泵等多套主设备,制作难度很大。在跟客户以及设计方谈判的时候,从前期的技术准备到后期的技术优化,大连核电石化放手让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全程参与。大家经过反复探讨,制订了详细完备的技术方案,最终拿下了安装合同,并圆满完成了安装任务。
大连核电石化还注重“感情留人”,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结对”联系服务人才,定期开展面对面交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而为了“文化留人”,大连核电石化大力弘扬“以一为重,永争第一”的企业精神,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增强了企业向心力,实现了以文留人、以文育人、以文励人的目标。
“五个通道”助力企业腾飞
着眼于长远发展,大连核电石化出台了“五个通道”晋升机制,建立并逐步打通研发技术、技能、营销、管理、党务等5 类人员晋升通道,5 个通道可纵向晋升、横向互动,职务与职级并行、相互转化。目前,公司已晋升人员190 余人次,有10 人从技能岗位转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通过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连核电石化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科技英才和能工巧匠,目前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 人,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1 人,辽宁工匠1 人,中央、省、市技术能手和高技能人才14 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19 人,建成了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能完成使命担当的人才宝库。
大连核电石化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3000 吨超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
从制造二代半的核电装备到现在的第三代、第四代核电技术,大连核电石化先后成功制造了全球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玲龙一号”等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特别是“华龙一号”等三代核电机组的成功制造,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的关键环节,让国人扬眉吐气。更让人振奋的是,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重大专项列装启航,世界最大2400 吨、3025 吨、3030 吨超级锻焊加氢反应器屡创纪录。
大连核电石化党群工作部负责人骄傲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生产的示范快堆堆容器及堆内构件与旋塞、重大专项核反应堆压力容器、3000 吨级锻焊加氢反应器市场占有率均达到100%,有力支撑了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铸就了‘国家名片’!”与此相对应的是这样一个事实:近期一直到明年三四月份,大连核电石化陆续会有 6 台3000 吨级加氢反应器交付客户。由此不难解释,近五年来,大连核电石化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年均增长率为什么达到了惊人的48.3%和42.1%。
遵循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大连核电石化实施“共享”机制,始终坚持“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的原则,着力构建企业与职工息息相关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我们员工的收入年平均增长7%-9%,而技术工人、技术骨干、大国工匠收入增长的幅度更大。”苗福钢说。另据介绍,10年间,大连核电石化职工人均收入增长65%。
如今,大连核电石化正深入实施“百名人才工程”。我们相信,日益壮大的人才队伍必将绘就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画卷,为大连核电石化奋力打造国家核电、石化装备战略基石提供坚强保障,为实现强国事业、复兴伟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