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斗争艺术
2023-11-21臧雪文李冬梅
臧雪文 李冬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诗词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鲜明斗争品格与顽强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百余年间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几代领导人高超的斗争艺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大潮中,邓小平的斗争艺术带领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了艰难险阻,跨越了急流险滩,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邓小平:“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邓小平的斗争精神与斗争艺术。
不畏艰险,攻坚克难
邓小平曾经说过:“对于党和国家的政策和任务,必须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去贯彻执行。”在领导党员干部进行斗争的实践中,邓小平也是这么做的。
1939年,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妄图将抗日根据地分割后逐个歼灭。为了粉碎日军阴谋、坚定全国人民抗战信心,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定实施对敌交通线的破击作战。1940年8月18日,在大战前的最后一次作战会议上,邓小平说道:“这是一场硬仗、大仗,必须打好。”这场战争也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取得的胜利。后来,邓小平指出:“百团大战给了晋冀豫边区各方面工作以最大的考验,也给了一二九师以最大的考验。”面对考验,他没有轻言放弃,而是给予敌人痛击,战胜了困难。
1975年,邓小平开始主持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在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工业、农业、商业、财贸、文教、科技等领域都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面对复杂棘手的局面,邓小平迎难而上。他冷静分析、抓住要害,确定目标,进行了全面整顿。他明确提出,首要抓住干部问题,也就是班子问题。要坚决地同派性作斗争。对那些有野心、争权夺利、耍阴谋诡计的派性分子,必须作坚决的斗争。当时,社会经济上累积的问题很多,可谓千头万绪。邓小平从铁路问题入手,依次整顿了钢铁问题、科技教育问题和党的作风问题。在邓小平斗争精神的指引下,中国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了119%。
矛盾问题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对待艰难险阻的态度,考验并决定着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定力。葆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就要做到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挑战不会比以往少,甚至会更加棘手,因此,需要锤炼“愈是艰险愈向前”的无畏精神,秉持“涉急流、渡险滩”的勇气信念,做到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内心的坚定筑牢斗争的意志。
全面分析,实事求是
邓小平指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唯物主义者的根本立场。”在面对问题挑战时,邓小平不是盲目开展斗争,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分析把握、研究实际情况,根据实情解决实际问题。
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运动中,邓小平同“两个凡是”错误思想进行了坚决斗争,对其进行了一针见血的批判和揭露。“两个凡是”的错误在于其违背了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实事求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正是在全面分析、实事求是斗争精神的指引下,邓小平对当时的阶级斗争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与准确判断,而非一味秉持教条主义。1978年,黨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党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的方针,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意味着对“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的否定。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邓小平否定阶级斗争的存在,邓小平曾经指出:“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慢,那就没有优越性,这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阶级斗争,这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这不是最大的阶级斗争吗?”由此可见,邓小平在实践工作中注重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具体实际,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斗争是一种辩证法、一门艺术,要掌握一定的斗争方法,而不是盲目斗争,否则,斗争势必要走很多弯路。在面对风险挑战时,要做到全面分析、实事求是,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善于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正确把握问题的性质与形势,作出准确判断,取得事半功倍的斗争成效。
自信果断,“敢”字当头
邓小平正确研判时代主题的变化和中国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以“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的斗争精神,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斗争勇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邓小平高度重视农村问题,他曾经说过,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改革开放初期,包产到户这种责任制形式引起了党内外一些同志的担心,对此,邓小平果断作出决策与判断,对包产到户给予明确肯定,并且指出:“现在有些干部,对于怎样适合本地情况,多搞一些经济收益大、群众得实惠的东西,还是考虑不多,仍然是按老框框办事,思想很不解放。”面对风险挑战时,要能够解放思想、不拘形式,敢于应对。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经济运行向市场化方向改革,这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思路。为了适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传统金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对于发展证券市场,部分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是投机家侵吞他人财富的场所。对于这种错误认知,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革命,也是一场具有探索性的试验,必须以斗争的勇气和态度予以推进。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要做到“胆子要大,步子要稳”。面临严峻挑战时,邓小平再次深刻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正是在“敢”字当头的斗争精神激励下,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才接续不断取得成功。
面对矛盾挑战时,有的干部存在着“好好先生”的心理,或者分不清是非、辨不明方向,或者畏首畏尾、缺乏斗争意志,这种情况都会导致先进性和战斗力的丧失。因此,大力弘扬斗争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号召党员干部敢于向自我挑战、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做到大胆向前、自信果断,将斗争作为内在修为与外在力量的历练和改造,以坚韧的斗争意志、顽强的斗争精神成就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