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要时刻坚守人民至上理念
2023-11-21于波
于波
坚持人民至上,是始终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展现了这一重要思想的鲜明本色和根本立场。公务员承担着重要职责与使命,其工作对象是人民,服务对象是人民,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各级公务员要肩负起新时代的光荣使命任务,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这是公务员应有的价值取向。
公务员要铸就信仰坚定、政治过硬的品质。理想信念可以是平凡朴素的,可以是崇高遠大的,归根到底都是要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当前,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公务员政治上的考验是现实和严峻的,如果政治素质不过硬,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私心杂念丛生,背弃人民至上的理念。要把提升政治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夯实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思想基础。
公务员要努力提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本领。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公务员要始终从人民的角度想问题、做工作,用心用情用智慧解决好人民关心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通过自身工作实践在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解决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法律授予的,它只是授权暂时行使管理且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回答好“为谁创造政绩”“由谁评判政绩”的问题,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为人民提供更多实现梦想的舞台与机会,努力创造人民认可的政绩;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确保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平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公务员要具备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素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面临的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不担当、不负责,消极懈怠、得过且过,摆花架子、好大喜功、做表面文章,不仅成不了事,反而会误事、坏事。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履职,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廉洁正直、诚实守信,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突破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打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小心呵护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以“无我”的精神勇挑重担,自觉地融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
(作者单位:辽宁省政协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