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归的人
2023-11-21立新
立新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母有无数次摸着黑的晚归,尤其是每年七八月份的抢收、抢种,俗称“双抢”。早稻收割上来,要立即种第二季晚稻,割稻、挑稻、脱粒、晾晒;犁田、打耙、插秧、灌水……每件事都耽擱不了,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故有“抢”之说。
当时,我家有五六亩田,都是种双季的,所以在“双抢”时会特别忙碌,父母早上四五点就要起来下田干活,晚上要到七八点,甚至更晚才能回来。
在年纪尚小时,我还不太能帮着家里下田干活,父母就让我和小妹在家里把饭做好,等待他们回来。要等多久呢?没有具体的时间点,往往是饭做好了,菜炒好了,都变凉了,还是不见父母归来。实在等得不耐烦了,我就摸着黑去田里或打谷场上去喊他们回来,父母都在忙,口头上答应马上就好,但常常还是要等上好一阵子。往往是,鸡鸭鹅都归笼了,猪狗猫都进圈了,月亮都出山了,星星都布满夜空了,父母才会回来。
父母不回来,我和小妹是舍不得把家里的灯都打开的。从一开始的煤油灯,到后来几十瓦的白炽灯,都舍不得开,家里常常要么是黑漆漆的一片,要么只会点起一盏昏暗的灯。
那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是如此,晚上只要家里不是很亮堂,就说明大人们还未干完活回来,一家人都没吃晚饭。
父母晚归,我们就只能既害怕又心焦地在门口等,孩子毕竟眼尖目明,每次,一旦看到父母在夜色中朝家来的模糊身影,我和小妹就会高兴不已,立即把家里的灯都打开,父亲母亲回来了,可以开饭了,一家人要在亮堂堂的灯下吃,也不用害怕了。
晚归的人,确实是因为手头上有重要的事,不能耽搁,必须要完成。
有年夏末严重大旱,几十年不遇,晚稻十分缺水,必须要设法补水,否则极有可能颗粒无收。在乡一级抗旱指挥部的领导下,我们村决定挖出一条长长的抗旱道,将很远的外河里的水引流过来。中间河水要翻越三道坡岗,全靠柴油机带动水泵,将水从低处抽送到高处来,最后引流到村里的池塘里去,再分到各家田中。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凡是村中成年的男女,都得上阵参与抗旱,挖渠、抬泵、接管、阻漏……忙得每天都要很晚才能回家。
我们小孩子,没法干这些重活,只能在家里等。我记得,有那么几晚,我等着等着就睡着了,一觉醒来,父母还是没回来,饥肠辘辘,但又不能先吃,想着父母在外面摸黑干活都还没吃饭,我闲在家里,怎么能先吃呢?
抗旱道终于在某天晚上打通了,我清楚地记得,黑暗之中,我家门前干枯开裂的池塘里,突然出现了一团团白花花的东西,一开始我以为看花眼了,接着耳边又听到一阵哗哗哗哗的流水声,我一下明白了过来——水被引流来了,稻子有救了!
不久后,父亲和母亲跟着一大群人乐呵呵地回来了,父亲对我说,赶紧开饭,吃完饭,我还要去放水!他一脸的兴奋,丝毫没有累和倦的感觉。是啊,有水了,就意味着有收成了,今年日子不再难过了,谁还在乎累呢。
我的祖母,也有过多次晚归的经历,主要原因是她走不快。祖母出生在封建社会,脚裹到一半时,全国解放了,她也没有继续裹下去,所以她的脚属于“二大脚”——比小脚大一些,比正常人的脚又小一些。
一辈子务农的祖母,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家庭负担很重,为了养活一家人,她想尽法子挣钱,养鸡存蛋,种草织蓑衣,然后拿出去卖。夏秋季,她要挑着从自家果树上摘下来的水果,还有菜园的香瓜,沿着圩埂,挨个村庄叫卖。她一般是顶着烈日大中午出发,天黑透了才能回来。有时,她迟迟不回来,父亲就很着急,担心她失足掉进河里去了,就会拿着手电筒去接找。有一次,我陪着他去接找祖母,路上很黑,父亲心里很急,一路都不跟我说话,只是催我跟上他,走快些,同时将手电光不时地照向路边的河里,他说,如果你奶奶真掉进河里了,我们早点到,或许还能把她拉上来。
我也越走越感到紧张,月亮都升得很高了,还是不见祖母,急死了人。好在后来终于接找了,我隐隐约约看到对面不远处有一个蹒跚的身影,挑着一副担子,于是大声叫喊道,是奶奶吗?那人听到后说,嗯,二孙子,是我哦。
原来,当天的生意不好,梨子没卖完,奶奶就想等到晚上干农活的人回来,或许还能再卖些,结果严重耽误了时间。接找到后,父亲有些生气地责备祖母,卖不掉就卖不掉嘛,挑回来就是,走夜路不安全,归来得这么晚,你可把我们吓坏了。
祖母说,有什么好吓坏的,我一个老太婆,谁会害我?
和祖母、父母一样,如今我和爱人也经常因工作太忙而晚归,正在上小学的儿子,每天下午放学独自回到家中,都会习惯性地打我电话,说,爸爸,我已经回来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说,快了,等我忙完工作就马上回去,而实际情况却是常常要晚归。
我想,每个时代,每个行业,都有晚归的人,晚归是因为有事要去做,有责任要去担,有梦想要去实现。只要是在干正事,每个晚归人,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值得尊重和点赞。
(编辑 高倩/图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