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买泡水书”的背后是共情心理
2023-11-21
多日的暴雨侵袭让京津冀等地遭受严重灾害。其中,多家出版社和图书公司位于涿州的图书库房一层已泡水,预计至少80%的书会报废。公告发出后,很多人都留言表示,自己愿意买洪水泡过的书帮其减少损失,公告下方的“中图网加油包”链接也因太多人点击而一时打不开。
对从小耳濡目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名言警句的国人而言,书籍无疑是特殊的存在:它本身也许很轻,内容却很厚重。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卡莱尔说,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在很多网友看来,书籍则是人们心底的最后一道屏障,爱护书籍,就是守住内心的大后方。
事实上,人们怜惜的是“书”,也是“人”。灾情向来是爱心的集结号和善意的签到簿,这次涿州遭“洪水围城”,灾区民众受灾的场景受到了很多人的记挂,在同情心的催化下,自然就变成了“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共情。套用哲学家霍尔巴赫的话说,所谓的人性,是一条纽带,一头连着涿州的人民,另一头连着远方的自己。
(摘编自“红星新闻”2023年8月3日)
◆素材解讀
1.善良永远无价。面对这么多的受损书籍,消费者愿意主动买泡水书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读者哀而不伤的积极自救,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从业者的体面。工具的便利性丰富了人们应对灾害的办法,让更多人可以通过互惠互利的方式,用更低的成本帮到有需要的人,更高效地点燃和汇聚人间善良的烟火。
2.书籍是精神食粮。书籍是脆弱的——历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王莽之乱、董卓移都、绛云楼失火、清朝“文字狱”,还有战争、大火、偷盗、风吹虫蛀……再到如今的洪灾,都让我们看到书籍的脆弱。但中国读者的做法,展现了读者对于书籍特别的情怀,书籍虽是商品,但也是许多读者的精神寄托。
◆适用话题
爱心传递 团结互助 温情善意 读书阅读
【刘嘉倩/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