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的手法与作者的人生思考

2023-11-21袁新栋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3年41期
关键词:桐花写景梯田

袁新栋

入乎其內

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往往寄寓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审美倾向和人生之思,在写景抒情散文中尤其突出。常关注的有以下两点:

1.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的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引用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写景散文的经典名篇,其描写手法多样,写景角度多变。这些手法中尤以比喻最为出彩,“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段对荷花的描写可谓经典。从“明珠”到“星星”,再到“出浴的美人”,以“明珠”比喻,展现其花色的晶莹与纯白,以“星星”比喻,展现其明亮而开阔的视境,到“出浴的美人”,已不再是以物喻物,而是以人喻物,以人的神态的微妙之美喻物,可谓极妙。三个比喻的精妙之处在于紧贴作者的心灵变化,始终服务于作者表达情感的需要。

(2)常见的写景角度有远近、高低、大小等。高明的作者往往能选取最贴近景物特点和最能表达内心情感的手法综合运用并加以表现。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用“清”“静”“悲凉”来概括他眼中北国之秋的特点。如描写秋日落蕊,“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这里,作者从多种感官的角度去写景,秋日的落蕊悄无声息,只剩一点若有若无的触感。而生命不也正是如此?当曾经的热闹浮华褪去,最终便只余下一点痕迹。而这点痕迹很快也会“零落成泥碾作尘”,随风而逝。从这一景物描写中,是很能体会到作者笔下的“清”“静”以及怅然若失的“悲凉”的。

2.作品中作者的人生思考

人生活于自然之中,自然景物也已深深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之中,成为人的心灵寄托。自然景物的描写往往寄寓了作者独特的人生之思,例如为了抒写生命困境中的解脱与释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在地坛沉静下来的史铁生开始关注周围的自然之景。这些细小的生命虽卑微渺小,却都活得多姿多彩、有滋有味。作者在生生不息的自然之美与生命的律动中思索顿悟,明白并接纳了生命既定的现实,要好好活着,而且应该活得坦荡,活得有滋味。再如为了抒写自然之美中的顿悟,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景色和日出时的瑰丽雄浑景象,寄寓了他不经非常之险难见非常之观的人生感悟。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江水、明月之景,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增减,不必纠结人生的短暂,阐发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关系。在自然之美的慰藉中传达出苏轼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理想抱负,并保持好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总之,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我们既要关注景物描写的手法,也要关注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出乎其外

桐 花(节选)

◎席慕蓉

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像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总有这样的初夏,总有当空丽日,树丛高处是怒放的白花。总有穿着红衣的女子姗姗走过青绿的田间,微风带起她的衣裙和发梢,田野间种着新茶,开着蓼花,长着细细的酢浆草。

雪白的花荫与曲折的小径在诗里画里反复出现,所有的光影与所有的悲欢在前人枕边也分明梦见,今日为我盛开的花朵不知道是哪一个秋天里落下的种子?一生中所坚持的爱,难道早在千年前就已是书里写完了的故事?

五月的山峦终于动容,将我无限温柔地拥入怀中,我所渴盼的时刻终于来临,却发现,在他怀里,在幽深的林间,桐花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纷纷飘落。

◆赏析

文章以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桐花盛开的美景。文章写景角度多样,充满了生机和动感。比喻手法运用灵活,把繁华盛开的场景比作流动的江河,把阳光比作醇蜜,将景象刻画得美不胜收。最后的排比句,语势加强,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桐花盛开时喷薄的生命力。生命的张力在无限延伸,作者的想象则充满了浪漫的梦幻,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对桐花的赞美和热爱。整段文字情景交融,蕴含着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独特思索,令人动容。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云和梯田(节选)

◎张抗抗

这个时节,梯田是透明而宁静的,给人遐想的空间。水孕万物,水汽氤氲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梯田四季,如同幻象一般浮现。

梯田在湿润的微风中苏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壮的水稻秧,齐刷刷地摇曳,绿茸茸油汪汪,在秧苗底部的空隙里,闪过荧荧的波光,银水绿影——那是水灵灵的春梯田。

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

梯田的夏季从绿色中来。由嫩绿而碧绿再墨绿……浓浓的绿、重重的绿,绿得绵密绿得厚重,犹如一针针一线线的刺绣,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层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织成绿色的绒毯。

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

秋季稻熟时,饱满的稻穗洒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满山金池塘。一层络黄一层褐黄一层澄黄,稻浪的金色涟漪从山脚一波波升上山顶,又从山顶一波波往下流淌……那是金色的秋梯田。

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落雪了,梯田在飘飞的雪花中欣然更衣换妆。白雪覆盖了层层田畔,厚重或是蓬松,一畦白色又一畦白色。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宽大的银色缎袍,瞬时有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

那是云和梯田最令人激动、最美的时刻——

梯田的平面上,一层层落满了白雪,而每一级梯田的侧面土墙,则是一道道背风少雪的立面。梯级落差若是高些,土地的黑色或深褐色便明显浓重,自然而然地甩出了一条条层次分明的黑色弧线。满山的梯田在纯净的白雪映衬下,所有蜿蜒起伏的曲线骤然凸显。那阡陌纵横婀娜多姿的线条,如此洒脱流畅、随心所欲,似行云流水亦如空谷传扬的无声旋律,浅唱低吟……

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

……

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梯级层次清晰,如同一部刻录着中国千年农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史册。

在这个以“移动”为时尚的时代,尚有一种“不可移动”的物体——“梯田”,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家园。

(选自《浙江日报》,有删改)

1.文章对于云和梯田四季之景的描绘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最后画线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索与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桐花写景梯田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的妙招
《山区修梯田》
桐花开了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秀美梯田
梯田之恋
又是一年桐花开
洁白桐花姐妹情——省妇联访问团赴台交流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