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影像的兴起与摄影的坚守

2023-11-21丨刘志超刘生生宋振军丨武永明

旅游世界 2023年11期
关键词:永明摄影人工智能

丨刘志超 、刘生生、宋振军 丨武永明

睡梦惊醒的战争与灾难 作者/武永明

伴随着世界科技的高速发展,AI智能合成影像技术如同火山爆发,席卷全球。尤其2023年伊始,中国AI热度急剧上升,推波助澜的诸多影展也再现了AI作者的初恋成果,助推了国人影友对此浪潮的博弈、争鸣与探索。AI合成属于摄影吗?它的生成与发展有意义吗?未来的摄影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与走向?

香港全景图,显示华北远征舰队,1860 年 作者/费利斯·比托

我们要清楚,AI 影像是什么?

摄影产生后很长时间,在人们心中,相机不会造假,“拍摄即在现场”“摄影即证据存在之地”。甚至很多时候把忠实纪录作为评判摄影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后来人们发现摄影也可以像绘画、小说一样重构或者虚构一些现象,尤其在PHOTOSHOP 刚出现的时候。

这时候很多人在质疑,电脑修改后的影像还是摄影吗?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人们已经完全接受了数码摄影及数码修片。

实际上,1860 年英国人费利斯·比托拍摄的香港就采用了接片的方式,这种照片已经超出人类眼睛的视角范围;胶片时代很多人采用底片叠印等方式制作照片,其效果和后来的PHOTOSHOP 没有区别;21 世纪初PHOTOSHOP 完全介入摄影领域,包括在刑事侦查中用电脑合成人像,这些都是重构影像的案例。AI 生成影像只不过是比那些更近一步。原来都是通过掌握一些元素后拼接,现在不需要自己掌握元素,只需要交代关键词,软件利用其庞大的素材库和强大的合成功能生成自己需要的影像。在本质上,AI 影像和我们熟知的PHOTOSHOP一样,是机械的造像、重构与虚构,只不过软件处理更多了,人工参与的少了,成品的空间更大了。(文/宋振军)

向AI 学习,用新形式新思维完成摄影主题表达

因为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它可以通过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来模仿人类的思维过程。所以,人工智能可以完成自动化重复性任务,提供智能决策支持,并处理大量数据。某种程度上,比人的大脑运算得还要快,数据分析准确无误,又不知疲倦。现在的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在金融领域,可以进行自动化交易和风险管理;在交通领域,可以用于智能交通管理和自动驾驶技术等等。

100 多年的摄影发展进程,留下了大量数据,AI 的智能运算,足以模拟和仿造出任何一个瞬间。未来的摄影,是语言的一种。音效语言、文字语言、肢体语言、图像语言(摄影),摄影的工具越来越简单、普及、大众化,智能手机的进化,使摄影语言不断完善,表述方式多种多样,已被大众传播、公关交流所接受。

但万变不离其宗。摄影依旧是摄影,它的功能没变,我们使用摄影的目的没变,只是摄影多出了一种形式,一种更高级的形式。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向AI 学习。

森林家园 作者/武永明

寻梦的童年 作者/武永明

人工智能可以分为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是指具备与人类智能相当甚至超过人类智能的能力。弱人工智能是指只能在特定领域执行特定任务的智能系统。

摄影已进入强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要思想、主观意图、主题表达,根据需求,既可以由实践者拍摄,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智能合成。图片库里数以亿计的图片可供利用,这就是未来的摄影两翼,两翼齐飞,岂不是更好?事半功倍。

摄影行业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尤其是广告摄影,最先受益。广告摄影、创意摄影、绘画摄影等等,已无可争议。目前被冲击的比较难以定位的是新闻与纪实摄影,就是它独特的真实性表述,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真实性问题、隐私问题和安全问题等,都面临着新的定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历史发展势不可当,智能未来势不可当!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提高认知,跟上步伐,不负时代。我们有幸经历了这50 年的摄影演变,从科技更迭到人工智能,50 年的摄影进步,超越过去500 年和5000 年的历史发展。从暗房里自己配药水冲胶卷洗照片,到数字打印、智能手机网络传播,所有的经历告诉我们:AI 摄影,不仅仅是摄影,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文/刘生生)

燃烧的土地 作者/武永明

AI 影像是否属于影像文化?

国内外诸多有影响力的摄影大展将AI 列入展赛中,甚至还有的获了大奖,对此众说纷纭。AI 图像与摄影两者是何种关系,AI 能与摄影相提并论吗?

笔者认为深入研究AI 与摄影各自本身的本质、功能、特征、价值、意义就可理清两者关系。AI 是运用计算机超速的运算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同2017 年国际象棋AI 机器人对高端棋手的挑战,现在又盛行于挑战摄影人,这一挑战与对决赛棋手不同,这要求作者操盘确定题材、命题、内容结构描述、形式表达,或复杂或简约的词语、或输入自己照片不加指令话语,便很快能从AI 生成自己想要的影像等。

母亲 作者/武永明

地球村的水难沉浮 作者/武永明

因为AI 智能生成影像不仅与摄影机毫无关联,同时与作者传统的真人真事真现场记录的基本特征、与现场触景生情的思想脉动、与心理通感的意境写照、乃至影像背后所隐喻的话语也均失去现场关联。上述这重要的关联缺位,完全颠覆和背离了摄影发展史180 余年人们取之共识所遵循的摄影行为准则和艺术创作规律,因此AI 影像生成的功能不具备摄影的基本要件,摄影最本质的要素是写实创真,而AI 是构虚模仿;摄影能寻根朔源故事始末,而AI 是无根之木的符号合成。尽管AI 高手作者的想象丰满、指令描述精巧、技法过硬,其作品质量超出预期,但也不能列入摄影范畴,更不能用摄影创作的标准去评判等级。

笔者主张将AI 影像纳入影像文化的大范畴中,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AI 影像的生成与发展是全球人工智能科技发展不可抗拒的先进潮流,是智能文化融入影像文化可续发展的再生动力,是摄影创作中大有用武之地的技术革命。二是AI影像的广阔视野、惊世骇俗的呈现与技术变革的创新,将对传统摄影的守正创新提供了无边界、多元、多样、多维的反省与探索,AI 的“魔力”挑战,却颇有积极意义,倒逼摄影更加自信、更加坚定,坚守摄影独立体系的本质、本真、本心、本色。在新科技革命的氛围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摄影将带来勃勃生机。三是AI 技术的应用不能片面剥离于摄影之外,在科学合理的影像评价体系建设中,尤其是艺术摄影、创意摄影、商业摄影都可充分运用AI 技术进行构思与立意、技术与艺术、表达与风格的创新。深化细化AI 与PS 等软件网络的变革融合,巧用开发其智能、潜能、功能的最佳效能,同时不断率先提升作者自身的智慧才艺,让AI 在摄影多领域发挥理性规范、合理有节、积极向上的催化升级作用。四是崇德尚艺,守法创作,以创新制度为运行机制,建立有特色的AI 影像评价评选制度,助力于社会等文化产业创造生产鉴别AI 智能等软件识别设备。加强AI 影像基础理论和摄影理论的创新探索,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当下AI 智能的兴起不是万能而精准无误的,AI 图像数据库规模的大小也有局限。又因作者学识、文化底蕴、价值取向、经验水平、阅历经历、操控人与机器的算法预测能力,以及案前表述不同,AI 所生成的影像构成、品味、质量也千差万别。近年来,笔者从大量AI 影像中透析出当下的人工智能尚缺少自然流畅激发读者心灵的作品,尚缺少充满动情动容的叙述性故事,AI 作品的思想性灵魂和诗意性情感的呈现,有待于智能本身与作者自身的整合与积养。

目前我国AI 智能影像对传播促进社会文化进步、推进文旅产业兴盛、繁荣发展摄影事业有其现实而深远的意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在盘升,但AI 的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

伴随着全国AI 热议与实践的浪潮,许多作者开始步入各种摄影AI 另类项目赛事中,大批的先觉者、开拓者的学习创作精神与成果值得学习。但从全国总体看AI 智能影像作品还处于模仿叠拼阶段。可用“四个过度”来表述:一是过度表达神奇,偏重强调视觉冲击力,刻意表现大自然山光水色、云霞树影的裂变,脱离了大自然、生态原始的真实形态,改变了摄影本体、本真的初衷,把制造影像变味与绘画山水,毫无影像元素和诗情寓意;二是过度表达艳丽,偏重浓郁而耀眼的色彩,用脱离实际的色彩堆积光影,缺乏主题思想的表达,不论是风景,还是人文都被五光十色的光环所遮盖,大大削弱了摄影和谐雅致又有温度情感的色彩魅力;三是过度拼凑素材,偏重过于复杂的指令和多重景致符号的叠加,让AI 影像杂乱无章,主体不突出,让许多AI 作品的繁杂要素与艺术表达形式构成阅读的审美疲劳;四是过度唯美,偏重以美为统领的智能制作,大多AI 影像都在寻求“高精尖、红光亮”的结构画面、视觉感观、光影基调、主客环境、审美要素等的尽善尽美,导致太完美的装饰化、时尚化,而偏颇于俗气十足的工艺图景,而不称其为高雅艺术之作。这些问题值得反思。

实践所验证,AI 的智能时代是对摄影颠覆性的冲击,打乱了大众对摄影固有认知,从此照片分了两大世界,一类是实事求是、倾心倾情倾力可聚焦当下的现实世界;另一类是无中生有、精心想象、刻意描绘、何时何地都可智能生成一个随时可修改的虚拟世界。这是一场全球全领域全方位的科技革命,作为摄影人应结合自己的优势选好自己的项目,以理性应对挑战,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

(文/刘志超)

留不住的时光 作者/武永明

那是我母亲的年代 作者/武永明

大约在冬季 作者/武永明

猜你喜欢

永明摄影人工智能
胡永明:“粮”心人的三大法宝
以德求得,因材育才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钟永明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