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厄鲁特服饰 穿在身上的民族文化

2023-11-21丨晋华

旅游世界 2023年11期
关键词:蒙古族服饰民族

丨晋华

作为中华大家庭的一员,蒙古族中又分了许多不同的部落,而这些部落因为所处地域环境的不同,服饰、饮食、民俗又保留了不同的特色。就以蒙古族服饰为例,2012年,我国首部民族传统服饰地方标准《蒙古族服饰》正式实施,其中就包含了28个部落的服饰。今天笔者介绍给大家的厄鲁特服饰,就是其中的一种。

厄鲁特服饰做工精细,独具特色,将祖辈的心灵手巧和娴熟技艺体现的淋漓尽致,精美的图案、神秘的配饰里蕴藏着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显示了厄鲁特人极高的生活智慧和审美趣味,已成为带有浓厚民族文化底蕴的典型符号。

小部落传承大文化

在呼伦贝尔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蒙古、汉、鄂温克、达斡尔等20多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和谐共处,多彩的民族文化汇聚一堂异彩纷呈,而鄂温克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就是一个是集民族文化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民族文化载体。

走进园内,匠心独具的建筑设计让人耳目一新,“彩虹神鹿”雕塑、民族风图腾柱、民族文化浮雕,还有“蒙古包”“勒勒车”等实物展示,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浓浓的民族情怀,一家家门店争奇斗艳,皮雕、服饰等草原文化传承项目,种类繁多,“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满怀梦想的各族匠人在此创业奋斗,悠远的草原民族文化尽数浓缩于此。

厄鲁特蒙古族服饰传承人斯仁吉木和女儿托迪的小店,就开在鄂温克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内,斯仁吉木老师绾着精干的发髻,戴着金丝边眼镜,脸上虽有岁月的风霜却难掩蒙古族女性的飒爽风采,特别是她身上穿的一款民族坎肩,合身的裁剪,精致的包边,口袋下的五彩绸挂饰,透着别样的民族风情。“来来来,看看我们厄鲁特的服饰。” 斯仁吉木老师非常热情,随着她的介绍,店里的状况一目了然,一楼是店面,挂满了她和女儿制作的各种民族服饰;二楼上是工作间,五颜六色的线团、新式自动的缝纫机、各种质地的绸缎有序地陈列其间,女儿托迪不在家的时候,她独自留守在店里,继续研究着她的服饰品牌。

厄鲁特,蒙古语意为“草原百姓”,是蒙古族28个部落中人口较少的部落,数量不足千人,聚居在鄂温克旗境内,但这个小部落却较完整地保留和传承着祖先从叶尼塞河畔一路迁徙到中国的民族文化。“我们这一支是从新疆阿拉泰游牧到呼伦贝尔的哈拉哈河流域的,至今已有300年左右,祖辈们传下来的服饰风格样式、缝制技巧、选材制材用材等,并没有消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一针一线都是历史

抚摸着一件件亲手制作的服饰,斯仁吉木老师满怀深情,沉浸在回忆中,在她的讲述里,厄鲁特服饰一针一线都有故事,一裁一剪都是历史,厄鲁特蒙古族的服饰,按年龄区分为男、女、老、少、幼;女装分已婚和未婚;按季节区分为春、夏、秋、冬;按用途区分为防寒的、护手护腿的。四季蒙古袍的制作方法、热皮方法、镶边的手法、钉扣襻的技巧一直在沿用。

缝边

因为生活在寒冷的北方,从事着牧业生产,厄鲁特蒙古族长期的征战、迁徙和游牧,反映在服饰上形成了鲜明的特征。斯仁吉木老师多年进行厄鲁特服饰的研究和制作,在她的眼中,厄鲁特服饰最具特色的就是套在蒙古袍外的长襟坎肩,蒙语称为“斯格德格”。她刚做好的一件男式坎肩,穿在模特身上看效果,通体花纹艳丽而神秘,肩部捏褶后呈翻翘状,形似鞍鞒,镶边儿也较宽,粗犷中带着飘逸。她使劲捏捏坎肩的肩部,比划着翘起的角度,不住地点头,“确实是很硬很结实,肩部宽大且做成平的,是因为古时战争频繁,为了保护肩膀不被砍伤,这个做法一直流传了下来。”与男式坎肩相比,女性坎肩上各种绣花图案和金银丝缝边则显得更华丽而多彩,特别是配饰堪称特殊的民族符号,仿佛把生活和信仰都挂在了身上。右侧戴有针线包、白银制成的弯月型饰物,下面吊有镊子、牙签、锥子、夹子、掏耳勺等妇女们常用的美容及生活必需品。左侧则垂挂白、红、黄、绿、蓝五彩方丝巾,分别代表乳汁、火种、宗教、绿地、长生天,无形地诉说着厄鲁特人崇尚自然、自由和美好生活的愿望。

厄鲁特服饰中,每一款都有讲究,每个细节都有来历,斯仁吉木老师随手拿起服装上配饰的帽子,比划着戴在头上的效果,不仅有实用功能还显得很英气。男式的帽子用皮草制成,尖顶上的结叫“将戈”,象征团结坚毅。女帽则是羊毛薄毡还镶有五彩边,戴有珠宝和银饰物,两边下垂的发套是厄鲁特蒙古族妇女特有的保护长发的装饰品,蒙语称为“陶和格”,用黑色大绒制成,宽约12厘米,长短因人而异,上面是用彩色丝线手绣上的象征吉祥的图案,末端装饰着黑丝线做成的长穗,长长的辫子编起来放到里面,中间用银质蝴蝶夹连接,表示又长又黑的头发,寓意健康美丽。

钉扣襻

斯仁吉木研究厄鲁特服饰

制作技艺很考究

“研究、选料、刺绣、擀制……制成一件像样的传统厄鲁特蒙古袍可不是一日之功。”斯仁吉木老师手里,正在制作一件冬款的羊毛薄毡坎肩。毛毡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必需品,洁白的毡子是富裕与美好的象征,同时它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你看我们的毡,牢固细腻,上面还绣着图案,用处多着呢。”在斯仁吉木老师的蒙古包里,从包顶到围毡、地毡,从家居摆件到随身用品,草原人民的生活中毡绣无处不在,纯粹的用色、抽象的民族图案,传达了蒙古族人民独特的审美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有别于中原刺绣的精巧秀美,斯仁吉木老师手中的蒙古毡绣,尽显粗犷壮美,无论是载体,还是刺绣风格,都具有强烈的游牧民族特色,可谓是刺绣世界的奇葩。

制作毡绣的原材料很考究,用的线为驼绒和马鬃加工而成,斯仁吉木老师把一团驼绒拿在左手,右手掌握着纺线槌,随着纺槌的转动,一根根绒线随之产生。毡绣,是一项耗时耗工、细致复杂的工作,因为它不但可以在软面料上走针,还可以在羊毛毡、皮靴等硬面料上刺绣。斯仁吉木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毡绣经验总结成这么几步:首先是纺线,纺驼绒线要用骆驼膝盖毛以及驼鬃的细绒纺成,然后再把纺好的线做成各种规格的绳子。这时,她戴起顶针,在擀好的毡子上细心地缝制图案,“驼绒线还要配上精细的针法,选取的颜色越多,毡绣作品就越精致。”最后是压边,这样一件毡绣服装就完成了。

厄鲁特蒙古族的刺绣艺术以凝重质朴取胜,图案有吉祥图腾、五畜纹样、鲜花飞鸟等,简约的针法、明快的线条、粗犷的图案,有着鲜明的民族色彩。斯仁吉木老师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毛毡的装饰方法、使用工具,拓展用途和使用场景,研发了大量的实用品和工艺品,包括毡服、毡靴、毡垫以及各种绣花毡囊、毡包帡幪、工艺挂件等等,作品层出不穷,不仅蕴含了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还有生态价值,用作品记录和承载民族和时代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仰。

针线包

画图样

喜爱刻在骨子里

“立领、右衽、偏襟、盘扣,是我们厄鲁特蒙古族服饰的最基本元素,保留这些元素,就保留了精气神儿,就可以在新材料新面料上做文章。”年近七旬的斯仁吉木老师仔细地修改着服装设计图纸,依然沉迷在她热爱的厄鲁特服饰传承与创新中。她对民族文化的喜爱,可是说是溶在血液里、刻在基因中。生于草原的她,从小就喜爱做手工,闲暇时常常围绕在老人身边看她们飞针走线,美妙而神奇的服饰制品让她爱不释手。斯仁吉木的外祖母是一位勤劳持家、心灵手巧的人,她经常说“咱们蒙古族的女子,不能老闲呆着,不做针线手会发硬。”经过祖辈们的言传身教,十几岁时,斯仁吉木就会给自己和弟妹们做简单的蒙古袍了。

对厄鲁特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和她家庭的文化氛围密不可分,斯仁吉木从小就认识到,必须了解自己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历史。她与僧格成立家庭后,融入了更加原生态的厄鲁特家庭中,婆婆不仅是个手工艺高手,对厄鲁特服饰、民俗都有深刻的了解,老人耐心地教她学熟皮缝衣做靴子,还耐心地讲述传统服饰如何搭配,把手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她。在那达幕、庆丰收、春节、婚嫁时,每当她穿上民族服饰参加节庆活动,总是迎来关注和赞许的目光,她也为自己身穿厄鲁特民族服饰感到骄傲和自豪。

缝制服装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服饰的制作手艺正在逐渐丢失,厄鲁特服饰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多年对这门手艺的关注和喜爱,让斯仁吉木感觉重任在肩。她参加工作后,在当地的乌兰牧骑当过演员,做过行政工作,担任过鄂温克旗的妇联主席,其间一直不遗余力地致力于保护这些珍贵的民族符号。有一次,旗里组织的活动上有民族服饰展演,说到厄鲁特服饰时,有位干部不解地问:“厄鲁特有什么服饰?”这让斯仁吉木的内心深受震撼,她下决心要把丢失的技艺找回来并发扬光大。于是,她到处收集厄鲁特服饰资料,经常耐心地走访老人们,请教他们一些失传的服装样式怎么裁剪怎么配色,并按她们描述的样子把衣服做出来,然后再拿去征求改进意见,一点一滴地积累素材,她的目标是把全套服饰技艺恢复出来。

2002年,退休后的斯仁吉木得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厄鲁特服饰的研究上,从此开始专心挖掘整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厄鲁特服饰以及民间习俗,她去过阿拉善,青海、新疆阿勒泰地区,还去过蒙古国多次,到厄鲁特人集中的地区,拜访厄鲁特的学者们,以及民间裁缝们,掌握了更多的传统制作手艺,终于制做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全套厄鲁特服饰及佩件。

厄鲁特服饰大放异彩

要想让更多人了解蒙古族部落文化,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通过服装服饰来展现,多年来,斯仁吉木初心不改,辛勤的汗水终于结出了丰收的果实。

近几年,斯仁吉木着力做一些民族文化遗产传承的工作,她带着自己设计制作的厄鲁特服装赴新疆、青海等地区,甚至前往日本、蒙古国等国家进行展示。2011年在第八届中国蒙古族服饰大赛上,她制作的男女全套厄鲁特服饰获传统服饰一等奖并被收集到内蒙古标准化院厄鲁特蒙古族服饰国家标准册中。2013年,斯仁吉木成为呼伦贝尔市级“蒙古族服装服饰——厄鲁特服饰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7年,厄鲁特服饰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斯仁吉木捧回了“第十五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总决赛”蒙古族冬季传统服装服饰项目的银奖,一个个奖项无疑是对她的极大肯定。

要想把厄鲁特服饰文化传承好,就需要大力普及厄鲁特文化,培养新一代传承人。斯仁吉木的女儿托迪从小受妈妈的影响,喜欢服饰文化,跟随母亲系统学习厄鲁特服饰制作。对于斯仁吉木,有了女儿的加盟,她倍感欣慰,展望未来,她豪情满满。

猜你喜欢

蒙古族服饰民族
我们的民族
动物“闯”入服饰界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雪人的服饰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