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道螺旋CT 成像在结直肠癌及溃疡性结肠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3-11-21通信作者蒋哲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7期
关键词:肠壁胃肠道结肠

孙 敬,李 欣(通信作者),蒋哲瑜,周 婷

(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苏州 215131)

结直肠疾病是指发生于结直肠内的良恶性疾病,以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较为常见。CRC 是指在各种致癌因子和高危因素作用下大肠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疾病[1]。UC 则是指一种病因不明累及结肠、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2]。有研究指出,二者均具有腹胀、腹痛、血便、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未行病理学证实时难以有效对二者进行诊断,误诊的可能性较大[3]。目前鉴别诊断二者的金标准是结肠内镜联合病理活检[4],但该手段为有创检查,手术的疼痛会降低患者依从性,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和术后患者恢复[5]。因此如何选取有效安全的手段来判别CRC 与UC 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近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胃肠道螺旋CT 成像越来越用于结直肠疾病的诊断,具有无创、空间分辨率高、定位准确、全面形态观察的优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结直肠疾病的检出和辨别[6]。为了探究胃肠道螺旋CT 成像判别诊断CRC、UC 的价值,本文开展此次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 年1 月—2022 年12 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84 例结直肠病变患者,并根据结肠内镜联合病理活检结果将其分为CRC 组(44 例)和UC 组(40 例)。CRC 组中男28 例,女16 例;年龄32~65 岁,平均(58.63±8.15)岁;病程10~18 个月,平均(13.52±2.18)个月;体质量指数16~28 kg/m2,平均(22.34±2.32)kg/m2。UC 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28~62 岁,平均(56.23±7.83)岁;病程8~15 个月,平均(12.36±1.91)个月;体质量指数18~26 kg/m2,平均(22.41±1.87)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存在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且经结肠内镜联合病理活检结果确诊为结直肠病变[7];②年龄≥18 岁,依从性好能配合检查;③临床诊疗资料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完整;④符合影像学检查适应证且行胃肠道螺旋CT 成像。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恶性肿瘤、全身感染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凝血功能异常、心肾功能不全等疾病;②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③肠道准备不充分影响结果者;④患者对造影剂等检查药物存在过敏。

1.2 方法

应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Definition AS128 高端螺旋CT 机进行容积扫描。检查前48 h 进行肠道准备,禁水禁食12 h。扫描前10 min 肌注山莨菪碱(安徽长江药业有限公司,2 mg/支,国药准字H34021817)20 mg 以消除肠胃蠕动和运动伪影造成的消化道壁增厚现象,并插入肛管向肛门注入约1 500~2 000 mL 气体(空气或二氧化碳)使肠道充分扩张,待患者自觉腹部饱胀停止注气。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80/70 mAs,螺距0.828:1(P=53),矩阵512×512,层厚0.5 mm,球管旋转一周约0.5 s。扫描范围:自膈顶扫描至耻骨联合下缘。应用一次屏气扫描完全腹盆腔,时间约9~10 s。

先依次对患者进行俯卧位和仰卧位的一次屏气扫描;再进行增强扫描:患者取侧卧位,通过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入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液(江苏扬子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00 mL:67.8 g,国药准字H20113430),注射速率3.5~4.0 mL/s,剂量:1.5 mL/kg(体重),注射完毕后分别延迟20~30 s 和50~60 s 行动脉期、静脉期扫描。

将所得数据传送至飞利浦后处理工作站通过CT 仿真结肠镜成像、多平面重建、表明遮盖法、透明显示等进行图像后处理。由2 位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并给予统一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②记录两组螺旋CT 成像的具体征象,并分析其对二者鉴别诊断的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表现的比较

CRC 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与UC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表现的比较[n(%)]

2.2 两组胃肠道螺旋CT 成像表现

44 例CRC 患者CT 成像图像示,可检出肿瘤病灶;病变累及结肠、直肠;CT 平扫示肠壁增厚,管壁僵硬,外膜毛躁,局部管腔狭窄,腔内可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肿块与周围肠壁界限清晰;增强扫描示肠管壁明显均匀强化,周围脂肪密度增高,末梢血管增粗,多个结节的软组织密度影;存在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病灶。见图1~图2。

图1 乙状结肠癌患者螺旋CT 平扫图像

40 例UC 患者CT 成像图像示,病变累及结肠、直肠;可见连续弥漫性的肠壁增厚,呈明显强化;肠壁黏膜面凹凸不平,黏膜下存在类圆形小气泡;病变区肠系膜血管密度增高、模糊,且出现散在淋巴结肿大;肠壁分层改变,中间层低密度带;结肠袋消失;肠壁周围脂肪沉积,表现为密度增大。

2.3 两组影像学征象的比较

两组在病变部位、肠壁增厚厚度、肠壁血管增多、肠壁周围脂肪密度增高、肠腔狭窄方面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C 组肠壁息肉、外膜毛躁、淋巴结转移、软组织肿块和病灶方面表现的占比高于UC 组,在肠壁分层、肠黏膜凹凸不平、黏膜下气泡、结肠袋消失方面表现的占比低于UC 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影像学征象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随着经济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CRC 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5 年存活率也随着病情进展而不断下降[8]。因此,早日诊断和治疗CRC 尤为重要。CRC 疾病早期起病隐匿,随着肿瘤侵袭范围增大出现的腹胀腹痛、黏液脓血便、消瘦等症状与UC 疾病较为相似,临床错诊率较高[4],本研究中CRC 组患者腹胀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瘦的临床表现与UC 组无明显差异,也证实了二者症状相似结论的真实性。故选择科学有效的判别诊断手段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选用胃肠道螺旋CT 成像进行诊断,主要是通过较为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得到可清晰显示肠道肠壁、肠黏膜、肠管外病变等情况的二维、三维图像,从而对病变性质、位置等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6]。结果显示,两组在病变部位、肠壁增厚厚度、肠壁血管增多、肠壁周围脂肪密度增高、肠腔狭窄方面表现无明显差异。提示上述影像学表现对二者鉴别诊断的价值较低。其原因在于二者均属结直肠疾病,病变多位于结肠、直肠处;二者分别属肠道炎性和肿瘤样病变,均会导致管壁充血、水肿、渗出,增加管壁厚度和炎性因子释放,导致周围脂肪沉积,进而导致管腔狭窄,肠道血流灌注不足,故而产生上述结果。

结果显示,CRC 组肠壁息肉、外膜毛躁、淋巴结转移、软组织肿块和病灶方面表现占比高于UC 组。其原因在于CRC 多是由于息肉的炎性病变导致,而UC 中的息肉则提示疾病进展严重,故CRC 占比更高;CRC 肿瘤的浸润性生长会导致管壁与周围脂肪交界面出现类圆形突起即外膜毛躁;淋巴结转移、软组织肿块和病灶的出现也是肿瘤浸润程度加深的表现,属CRC 的特异性症状,其占比自然高于UC[9-10];UC属炎性病变,多累及肠壁中内层即肠黏膜及下层,而肠壁外层由黏膜肌层构成,故成像时会出现分层现象;肠壁溃疡在CT 成像中的表现即为黏膜下气泡,溃疡和息肉出现导致黏膜面凹凸不平;而炎性病变是导致结肠袋消失的主要原因,其也为UC 的特异征象[11-12],故其在肠壁分层、肠黏膜凹凸不平、黏膜下气泡、结肠袋消失方面表现的占比高于CRC 组。王笑等[13]研究中也证实了肠道CT 对CRC 及UC 鉴别诊断的价值,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应用胃肠道多层螺旋CT 成像检查要重点关注病变肠壁强化方式、肠壁息肉及溃疡情况、肠黏膜情况、结肠袋、淋巴结和软组织肿块等情况对CRC 和UC 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该方式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肠壁胃肠道结肠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