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监督”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023-11-21省纪委监委监督和审查调查技术室
□ 省纪委监委监督和审查调查技术室
近年来,省纪委监委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建设信息化监督平台总体部署,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信息中心的指导下,按照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拥军提出的“智慧监督”工程建设目标,省纪委监委监督和审查调查技术室积极探索推进监督信息化和审查调查智慧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高起点谋划“智慧监督”工程建设
“智慧监督”是指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采取研发专用程序、在业务信息系统嵌入监督模块以及构建智能分析模型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研判等方式,对重点领域、专项工作及群众身边腐败进行精准科学有效监督,督促相关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并为审查调查工作提质增效服务的信息化工程,是提高纪检监察机关主责主业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全新工作模式。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拥军提出,“智慧监督”工程建设要实现技术方案最优、平台建设最优、监督效果最优的建设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以服务政治监督为统领,形成了具有我省特点的“贯通监督、形成合力,一体推进、服务基层,数据打通、保障办案,问题导向、助力‘三不’,筑牢底线、确保安全”的总体工作格局。
二、高标准构建“智慧监督”架构体系
省纪委监委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信息化监督试点要求,着重从技术新、模型准、数据全、促治理、智能化等方面推动平台建设。严格遵循中央统一技术框架搭建底层平台,建设支持微服务架构,省级集中部署服务全省各级纪委监委的“一库、两中心、五平台、N 系统”技术框架,初步形成“1+2+5+N”的监督能力,构建起以省级监督平台为纲,市、县监督平台为目,纲举目张的立体监督网络,确保数据整合、上下贯通、动态更新,形成数据流上来、问题抓得准、漏洞堵得住的权力全过程监督体系,逐步构建覆盖全省的“智慧监督网”。
三、高质效健全“智慧监督”工作机制
“智慧监督”工程是我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深入理解“信息化建设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找准纪检监察信息化工作新的历史定位,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纪检监察工作专业化水平进行的一项系统性、颠覆性、创造性工程。在团队建设方面,成立由委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的“智慧监督”工程领导小组,为“智慧监督”工程指引航向;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再出发”方式,与国内著名的科研单位、大数据公司等进行合作,邀请信息化领域的院士、行业专家组建国家级专家团队,建立沟通、讨论机制,打造具有山西特点的专业化队伍。在制度建设方面,组建理论研究课题组,对党内监督的主体要素体系、客体要素体系、程序要素体系、要素系统优化进行全面分析,探索运用“智慧监督”工程形成规范、制度、衔接、协同、创新、服务的运行机制,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山西经验”。在数据资源方面,形成了省、市、县一体推进、互相支撑,构建纵向贯通三级纪检监察机关、横向覆盖各职能部门的立体监督体系。截至目前,汇聚了多家厅局级单位的业务数据,构建了“智慧监督”大数据监督仓库,为着力实现监督职责的再强化、监督力量的再融合、监督效果的再提升提供了坚实基础。
四、全方位推进,着力打造“智慧监督”山西样板
“智慧监督”工程建设注重结合省情,强化统筹,在省级做大做强的基础上,按照各地的自然禀赋、经济体量及信息化发展程度因地制宜,实施“一市一策、一县一品”,把资源和功夫用在“刀刃”,积极主动从“小切口”入手,有针对性解决“小需求”,抓一件成一件、成一件带一片,体现地区特色和地区智慧。在监督信息化方面,建设“智慧监督”大数据监督仓库,聚焦数据获取,汇聚各类外部数据接入存储利用的庞大“数据湖”。在数据治理方面,运用智能化数据治理方法,节省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实现数据归集与数据治理,逐步构建纵向贯通省市县、横向覆盖各职能部门的基础数据体系,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消除数据孤岛,推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协同共用、数据贯通和数据共享。注重推动试点建设,指导大同市纪委监委在全市惠农惠民补贴发放“一卡通”领域和医疗医保领域开展“智慧监督”工程;长治市纪委监委大力推进“三农”资金“智慧监督”大数据平台建设;忻州市纪委着力开展医疗医保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阳泉市纪委监委积极开展困难群众救助和政府投资项目大数据分析筛查专项均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审查调查智慧化方面,注重集约建设、坚持特色项目一地建设,全省应用,避免过度建设和资源浪费,形成共建共用的工作局面和硬件设备资源优势互补、技能人才互通的协同工作机制;明确省级协调、调度全省工作需求和响应,市县两级在基本和常用功能的基础上,承担1-2项服务全省的功能试点。全省统筹的工作格局有力打通向基层延伸“最后一公里”,走出了山西信息化建设特色发展之路。
五、全方位拓展,着力提升“智慧监督”工作质效
“智慧监督”工程注重打通监督和审查调查前后台,努力构建监督办案一体化平台,不断提升审查调查工作质效。一是加大数据支撑力度,建设部署了多个应用系统,对接多家信息资源单位,初步形成了贯通监督和审查调查、统筹全省信息查询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二是强化取证服务能力,提升取证服务容量;建设取证规范,形成审批、登记、反馈等各环节有序衔接工作模式;建设取证服务管理系统,建立起严密的内控机制和外部约束,实现了取证过程全留痕、可追溯。三是助力提升工作效率,针对电子数据人工统计分析任务繁重、效率低、准确率差、关联性复杂、有效信息提取困难的问题,开发了系列通用性强的专项应用工具,逐步建成“工具箱”式审查调查助效工作平台。四是提高数据应用水平,以“智慧监督”工程、互联网数据作为补充,以大数据技术、深度学习算法为核心技术支撑,以模型化应用、实物化展示、提示性向导为工作方向,自主开发应用系统,机制上实现了数据贯通、功能上实现了人机交互、分析上实现了战法综合、应用上实现了产品化呈现、安全上能够严控知悉范围,有效推动办案由“经验”模式向“数据+经验”模式转变。
省纪委监委监督和审查调查技术室研究推进“智慧监督”工程建设。
六、全方位总结,着力增强“智慧监督”普适能力
在深入推进“智慧监督”过程中,强化政治监督是“智慧监督”工程建设的首要前提,服务各类专项监督是“智慧监督”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贯通融合监督信息化和审查调查智慧化是“智慧监督”工程建设的关键之举,优化工作机制是“智慧监督”工程建设的有力保障,加强理论研究是“智慧监督”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一是持续开展理论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从信息化监督的基本内涵、主要特性和实现路径三个方面,注重总结提炼成功经验,注重以系统性强化信息化监督、以规范性推动信息化监督、以适用性提升信息化监督,逐步实现全覆盖贯通、全过程分析、全周期管理的工作模式,不断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切实提升腐败治理的有效性,以期更好地指导实践,努力为全国开展信息化监督提供“山西经验”和“山西智慧”。二是构建分析普适模型,注重归纳在不同领域及各类专项整治中形成的数据分析模型,针对违纪违法行为的共性特征,充分发挥与中科院计算所战略合作优势,积极借鉴兄弟省市好的经验做法,以发现疑似问题为导向,总结提炼出普适模型。三是打造行业范式模板,建成省管企业和高校“智慧监督”工作平台,建构“嵌入式、穿透式、联动式”的监督模式,规范分层分级分类操作,形成告警响应机制,实现闭环管理,对重点部门、关键环节和重点人员实时动态监督,真正让监督融入治理,促进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