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职业角色转型与素养提升

2023-11-21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7期
关键词:广播转型受众

杨 利

(作者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台)

在媒介社会化的大背景下,新闻传播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迎来了多元的新媒体传播。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疑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并对新闻信息传播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依旧具备权威性和影响力,但是在媒介社会化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链条中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不仅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素养、深厚的专业素养以及强烈的责任意识,还要能够对信息进行全面的整合和深入的分析,以确保传播的新闻信息准确无误、质量过硬。

因此,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媒体应积极主动推动新闻编辑人员的转型,并通过持续提升新闻编辑人员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一过程中,新闻编辑的角色转型与素养提升将成为重中之重,既是应对挑战的关键,又是推动媒体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1 传统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角色转型与素养提升的联系

1.1 素养的提升是角色转型的基础

媒介社会化背景下,新闻编辑人员将从传统的信息处理者向新媒体技术的掌握者和应用者转变,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技术素养需要得到同步提升。作为新媒体技术的掌握者,新闻编辑需要具备从文本、图片到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体形式的制作和编辑技能。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文字编辑能力,还需要了解并掌握音视频制作、图像处理等技能,甚至需要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以便更好地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新闻编辑。另外,作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者,新闻编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新媒体技术的特性和规律,了解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网络用户的行为习惯、搜索引擎的排名机制等,以便更有效地利用这些技术进行新闻传播。一方面他们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新媒体技术,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试验和总结,形成自己的应用策略和方法[1]。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编辑的角色转型和素养提升相辅相成。素养的提升是角色转型的基础,没有新的技术素养,角色的转型就无从谈起。因此,要实现新闻编辑的角色转型,就必须着力推动工作人员的素养提升,让他们具备应对媒介社会化这一新挑战的能力。

1.2 角色转型对编辑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角色转型要求新闻编辑在技能方面进行全面提升。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新闻编辑不仅要掌握对文字、声音和影像的编辑技能,还要学会数据分析、多媒体制作等现代化技能,甚至还要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一系列的技能提升是新闻编辑角色转型的基础,也是素养提升的重要内容。其次,角色转型还要求新闻编辑在道德法律素养方面进行提升。新闻编辑要保障新闻的真实、公正、客观,既要遵循新闻传播的伦理规范,又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这不仅是新闻编辑角色转型的要求,而且是素养提升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在全球化和社交媒体兴起的背景下,对信息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审查,以及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传统习俗的理解与尊重,显得尤为重要。再次,角色转型还对新闻编辑在组织适应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兴媒体平台的发展和传统媒体平台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模式的改变,新闻编辑需要具备快速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的能力,保持对新闻行业最新趋势的敏锐洞察。这种组织适应性不仅是新闻编辑角色转型的一项关键要求,也是其素养提升的重要表现。

总的来说,传统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角色转型与素养提升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角色转型对编辑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涵盖了技能、道德法律素养和组织适应性等多个层面。这一转型和提升过程不仅要求新闻编辑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媒体组织、教育培训机构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构建一个支持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的工作环境,推动新闻编辑角色的成功转型,满足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需求。

2 传统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角色转型与素养提升面临的挑战

2.1 新闻编辑缺乏对新闻时效性的准确把握

在新闻传播中,时效性是新闻的基本特征之一,受众对新鲜、及时的信息有极高的需求。然而,传统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由于各种因素,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这成为制约其在媒介社会化大潮中立足的主要问题。首先,新闻生产流程的问题。传统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生产流程通常包括新闻采集、编辑、审核、播发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导致新闻编辑无法做到即时发布新闻[2]。而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一条重要信息都可能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通过互联网传播到全世界,这样的速度让传统的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无法及时适应。其次是技术设备的限制。虽然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可以帮助新闻编辑快速处理和发布新闻,但是一些广播电视台的技术设备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无法实现快速发布新闻,这也加大了新闻编辑对新闻时效性把握的难度。再次是受传统传播模式的限制,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的新闻内容需要经过层层审核和把关,这使得新闻内容的时效性大打折扣。另外,传统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人员需要到现场采集新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闻编辑人员对新闻时效性的把握。

2.2 新闻编辑的技能素养和道德法律素养亟待提升

首先,技能素养方面的挑战极为突出。在当前媒体环境中,技术革新和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和更复杂的技能要求。然而,部分传统新闻编辑在技术的应用层面上仍然不够熟练,对新兴的多媒体整合、视频剪辑、数据可视化等技能掌握不足,导致在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的今天无法有效适应多平台推送的需求。此外,社交媒体的盛行要求新闻编辑重视与观众的互动,而许多传统编辑在与受众互动和利用用户生成内容方面的经验也不足。其次,道德法律素养的问题。在媒体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有些编辑可能忽视了对信息准确性和公正性的审查,牺牲了新闻的可信度。对于知识产权法、隐私保护法等法律规范的理解不足可能导致一系列法律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可能触犯法律,而且可能引发信誉危机,损害新闻的公信力。再次,与社会、文化和商业环境的适应问题。传统新闻编辑在与社会和商业环境的互动中可能表现出商业谈判能力的不足,这可能导致难以平衡不同方面的利益,难以维护新闻的独立性和公信力。

2.3 传统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缺乏对新媒体的运用

首先,缺乏对新媒体平台的了解和运用是一个重要问题。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已经成为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部分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对这些平台的特点、规则和运营方式并不了解,无法充分利用这些平台进行新闻传播,使得传统广播电视台在信息传播的竞争中难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其次,传统广播电视台的工作流程和编辑方式往往无法适应新媒体的特点和要求。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要求新闻编辑能够及时、灵活地处理信息,并与受众进行互动。然而,部分传统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仍然沿用传统的编辑流程和方式,很少与受众互动交流,缺乏对新媒体平台运营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这导致他们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内容不能及时更新、互动性不足,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再次,传统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在内容创作方面也面临一定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对新闻内容的要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他们希望获取更丰富、更深入的新闻报道。然而,部分新闻编辑在内容创作方面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往往过于依赖传统的报道方式和内容模式,缺乏对新媒体环境和受众需求的深入理解,使得传统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无法提供符合受众期待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内容。

3 传统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角色转型与素养提升的途径

3.1 做好新闻策划,加强深度报道

首先,做好新闻策划是新闻编辑角色重新定位的重要方面。传统新闻编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新闻报道的后期处理和编辑上。然而在媒介社会化的时代,新闻编辑应该更多地参与到新闻策划的过程中[3],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参与新闻选题、报道计划的制订,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深入参与新闻策划,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其次,新闻编辑需要采用快速、高效的工作流程,做好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为加强新闻时效性,新闻编辑应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编辑效率。例如,采用实时编辑工具、快速的审稿机制和自动化的制作流程,以缩短新闻报道的生产时间,更快速地将新闻传递给受众。再次,新闻编辑应密切关注新闻热点和突发事件,做好新闻事件的传播者、报道者。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的更新速度非常快,突发事件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广泛的关注。新闻编辑需要及时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并能够快速反应和处理。应培养敏锐的新闻嗅觉,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密切关注社会动态和热门话题,以抢占新闻报道的先机。最后,新闻编辑还应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报道形式和媒介渠道,做新闻报道创新的推动者。在媒介社会化的时代,受众获取新闻的方式日益多样化。新闻编辑应积极探索并利用多种媒介渠道,如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程序等,运用多种报道形式,如视频、图文、直播等,满足受众在不同媒介平台上的需求。通过多样化的报道形式和媒介渠道,增加新闻报道的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提升新闻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2 强化编辑责任意识,促进编辑素养提升

首先,传统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需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编辑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具备较强的信息整合和分析能力,对新闻信息进行提炼和整理,为受众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4]。例如,在报道“宁夏固原师生徒步54千米祭英烈”事件时,新闻编辑人员除了要对该新闻信息进行简单整理和编排外,还要对相关主题进行提炼和分析,即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再对该事件进行深度报道,进而发挥新闻信息的社会价值。其次,编辑人员要保障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做新闻信息的把关人。如在对“五一民宿现涨价毁约潮”这一事件进行报道时,新闻编辑人员应对民宿涨价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走访,了解真实的情况,结合网络调查,了解消费者的真实看法。一系列的调查和分析不仅能够保障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还能够提高新闻编辑人员的新闻信息把关能力。最后,新闻编辑人员在工作中还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新时代媒体模范人员。新闻编辑人员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包括教育、农业、就业、环境等问题。通过对这些热点舆情事件的深入剖析,新闻编辑人员不仅可以帮助民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还可以为相关部门的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也能提高自身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敏感度,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3.3 转变思维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媒介社会化的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应该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以更加开放、灵活的思维模式来进行新闻报道。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调研受众需求,做贴近民众的媒体人。开展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受众的兴趣、偏好和需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受众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新闻媒体的期望,为优化栏目提供参考。根据受众调研结果,调整传统广播电视台的栏目设置,为受众提供多样化的内容选择。设置不同主题的栏目,如时政、财经、社会、娱乐等主题,满足受众对不同领域新闻的需求,并以此为背景展开专题节目,引发受众的思考和讨论,从而提升节目的价值[5]。第二,实现从传播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型。在媒介社会化的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需要从传播者思维转变为服务者思维,策划并组织新闻信息的展示和传播活动,使受众能够通过展览和互动的方式来了解新闻内容。在此过程中,新闻编辑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例如,在策划新闻节目时,新闻编辑可以根据不同主题和类型来选择合适的展览方式,以便受众能够获得多样化的体验。在设计展览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三维模型、虚拟现实技术等多种手段来增加受众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在展览中,受众可以通过参观展览来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及背后的故事,使他们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第三,创新报道形式,做媒体创新的实践者。在媒介社会化的背景下,新闻编辑需要推动新闻报道从传统单一的报道形式向多元化、多样化的报道形式转变,从而增加受众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进而提升节目的质量。因此,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传统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需要不断创新报道形式。例如,在报道新闻事件时,新闻编辑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来增强报道效果,并通过组织直播预告、在线访谈等活动来拓展新闻的传播范围。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新闻编辑可以利用短视频、图文等多种形式来呈现新闻信息,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同时,注重故事性和情感因素的融入,使报道更生动、富有吸引力,增加受众的参与和共鸣。

4 结语

新闻编辑作为新闻工作的核心环节,既是舆论引导者,又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要积极适应媒介社会化背景下的发展变化,做好职业角色转型与素养提升,不仅要有正确的政治素养、扎实的业务素养、强烈的责任意识,更要具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以“把关人”的角色为中心,把好新闻舆论内容关和导向关。这样才能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可靠性,从而实现传统广播电视台新闻工作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广播转型受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转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