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兵团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3-11-20刘希海
刘希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干部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定位
我国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建国七十年来,乡村的价值定位逐渐从发展后备军转向了发展主力军,从最初的支持城市发展转移到了补齐发展短板上来,乡村的发展任务从建设乡村转向了振兴乡村,实现了农村支持城市的乡村建设向城市带动农村的新农村建设的转变,并最终开启了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安排同步,如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
1.1 时代背景:用大历史观看待和理解“三农”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同题。人多地少、大国小农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农情。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进程,滞后的农业发展影响工业化进程的问题逐渐凸显,党和政府制定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选择走“农业合作化”道路。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并于2006 年取消了农业税。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1.2 历史意义:以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擎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乡村振兴战略瞄准我国城乡差距问题,立足共同富裕目标,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我国统领“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总纲领,是农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后解决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化问题的关键所在。
乡村振兴战略是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在我国拥有近14 亿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客观规律。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仍将有4亿多人口,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 亿多人落下,这样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保障,振兴乡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途径。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农村地区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最突出的问题。农村为我国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和城市的现代化差距仍然巨大。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特别是解决农村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2 新发展阶段兵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成效与面临的挑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
2.1 新发展阶段兵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成效
兵团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三大体系”现代农业,坚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稳步做强做优,建圈强链,通过科技赋能力促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快完善,基本形成的立体式复合型新型经营主体助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建设农业强国,谱写了“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1.1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逐步完善
在“稳粮、优棉、强果、兴畜、促特色”的指引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测结构性改革,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的带动下,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规模较大、设施完善、特色明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建立,为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2.1.2 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
通过抓好规模主体、主推模式、社会化服务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引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带领职工群众共致富,引领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加快职工群众奔向现代化步伐。截止2023年4月,兵团各类农工专业合作社6 470家、合作社社员8.2万人、合作社注册商标465个,家庭农场863家,联合社8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5家,带动20.6万职工增收。
2.1.3 深入推进连队振兴
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2.2 新发展阶段兵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挑战
一是城乡居民收人差距仍然较大。2021年,兵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3 226元,增加2 294元,增长5.6%;连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 384元,增加2 868元,增长11.7%,收入比值差距持续缩小。但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额仍在扩大。二是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与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方面,以及路、水、电、邮、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医疗养老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兵团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取向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目标和五大振兴的总体要求。同时从国家战略全局出发,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制度安排。
3.1 深刻把握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粮食安全的定义:“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富有营养的基本食品”。粮食安全既有粮食供给的数量要求,又有市场价格水平和食品质量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了我国粮食安全新战略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保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国家粮食安全,在2020 年12 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保面积、保产量,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扛。
3.2 加强兵团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要逐业构建乡村人才振兴的制度保障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承包地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资源流动,为乡村振兴赋能。深化农村户籍制度改革,推动进城农民市民化和下乡市民村民化,促进城乡人才流动,使城乡人才出得来、进得去、稳得住、能致富。深化农业经营制度改革,推动农业经营规模化专业化,促进农民职业化解决“未来谁种地”和“如何种地”的问题。深化乡村建设制度改革,推动乡村经营市场化,让乡村成为创业大舞台。培养与促进就业创业。落实各类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发挥大中城市就业带动作用。实施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在严守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然选择。因地制宜地选准“特色”产业,做稳做大特色产业,关键在于乡村专业人才的引进、发掘、培养。
3.3 加快培育兵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尤其是要促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以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