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2023-11-20李增
李增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的立校之本,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和不变的中心。“质量立校”既是社会对学校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学校和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此,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解放思想,解决“教的方式”的问题。信息时代的到来导致知识的内涵、结构、载体、传播方式发生重要变化,这也必然要求学习的目标和方式发生相应的转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具备前瞻性思维,勇于跳出传统教育框架,关注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用整体的、宏观的、联系的视角和理念,对教育领域的各要素各环节进行全局的协调与把控。坚持超越传统的学科本位思想,树立学生的完整的成长观。教育既要注重眼前又要立足长远,让学生学会学习、快乐学习、幸福学习,掌握应对不确定未来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
二、精准定位,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受自然科学影响,教育知识量的不断增大,学科被划分得越来越细。学科知识出现彼此孤立的、相互隔离的状态,各知识点与学科间知识被切割开来,教育出现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在“教什么”问题上要秉承“整体性”思维。“整体”与“部分”“碎片化”相对,要从全局出发解决清除各部分之间的离散状态及其整合各个要素间的联系的问题。这种整体性的课程超越了传统的片面性教学思维,以全局视野为基础,突出整体性,打破课时、单元、学段、学科的局限,从整体视角出发,将相关内容和知识点置于教育的整体系统之中,并重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跨学科、综合性、系统性的课程体系,以构建一个完整、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三、转变策略,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教学实践显示,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转变“填鸭式”式的教学方式,致力于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转变,倡导把功夫用在课外、充分备课,把精力用在课内、精心上课。坚持“目标四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明晰目标、自主学习,围绕目标、合作探究,自我展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巩固拓展”的教学模式。同时,学校要形成切实有效的全学期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可以通过即时的教学评价帮助教师调控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确保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四、注重评价,解决“教得怎样”的问题。一些教师只关注学生某个时间点的监测成绩,不善于分析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各种数据,对一段时间内的多个关联性数据的关注度也不足,缺少可变的、复杂的、与人的发展一致的教学质量评价。“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加强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把握学生的学习态势,诸如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适时调控课堂教学进程,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应当多元化,经常性开展组内互评和全班交流,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刻、全面的把握。要利用现代技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過程性评价的科学性。
(作者为石家庄市政协委员、河北金泽教育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