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实践之道
2023-11-20王晨曦
王晨曦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解题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文章结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意义及培养现状,从联系生活、画图辅助、小组合作、数形结合、实践调查、强化基础、做好评价等方面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希望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解题能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讓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意义
小学是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这个时期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下面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其重要意义:
第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解题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可以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并不断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具备更高级别的数学思维,为今后更深入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每名学生都需要成功的经历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可以说成功与自信是相互促进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智慧和实践成功地解决一些难题之后,会极大地增强自信心,进而充满信心地迎接更多的挑战.同时,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这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非常重要.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现状
(一)缺乏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过于重视,希望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做数学题的时候缺乏实践能力,不能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在做题时不能够认真地审题,对题目的要求和条件没有认真地分析,从而导致解题结果出现偏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能够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为今后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解题思维过于死板
很多学生的思维习惯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也都是以教师为标准的,在解决数学题目的过程中总是习惯于去想“老师是怎么想的”,而不是从题目本身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使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也导致了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另外,学生在做题时也会存在一定的惰性,只想着不会做就先“随便写一写”,一些学生还存在没有看清楚题目要求就直接开始计算或者写答案的情况,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错误.
(三)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很大一部分建立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以及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之上,所以学生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有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等于解题,只需要掌握解题技巧就可以,根本没有想过为何解题.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虽然能够完成作业,但是做题速度极慢、错误率极高.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身上.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
(一)联系生活,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也源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比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自己家中的电视、相框、窗户的大小是多少,然后带领学生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当学生真正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留下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计算家中一些长方形的面积.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能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终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寻找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使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二)画图辅助,降低学生解题难度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他们很难从逻辑上进行思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画图辅助教学的方法.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使用竹条和钉子制作一个长方形,随后引导学生拉伸长方形的两个角,让长方形发生形变,形成平行四边形.在发生形变之后,教师再询问学生:“长方形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学生回答并未发生变化,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使用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简单地了解图形之间的彼此关系,最终有效推导出各种公式.
(三)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解题效率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按照“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划分原则将学生进行分组.这种分组方式虽然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解题效率.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圆锥体积”这一内容时,一些学生对圆锥体积的计算方式不够明确,理解得过于浅薄.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其在小组中讨论出不同的圆锥体积计算方式,再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组进行讲解.例如,一些学生提出可以将圆锥看作圆柱来计算体积,随后将其一分为三即可.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讲解这种方式的推导来源.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其他学生,都能够起到疏导思路的效果.
(四)数形结合,拓宽学生解题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就要通过多种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其中,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将数与形结合起来,就能够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指将数学问题与具体形象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比如,在教学“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一个圆,然后将圆周上各点与圆心的距离进行比较.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比较直观地理解圆周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的具体含义.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图来直观地理解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数形结合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五)实践调查,真正内化知识
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出解题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调查.实践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理论的限制,更好地从实践中寻找答案.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锥”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调查圆锥体积的计算方式,以及推导措施,最终得出结论,圆锥体积可以用圆柱体积公式进行计算,最终除以3即可.但是一些学生对这一推导方式存在疑虑,并不了解这一推导方式的实际来源.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尝试,首先使用硬纸壳制作一个圆柱,上没有封顶,随后使用硬纸壳制作一个与圆柱底面积相同、高相同的圆锥,接着引导学生,将圆锥装满水,再倒入圆柱中,除去一些残留之外,圆锥中的水倒三次刚好可以装满圆柱,这说明同底面积、同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以此使学生真正内化知识.
(六)强化基础,注重巩固扩展
首先,教师需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基础知识训练活动,在讲解新知识之前,可先组织训练性习题活动,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基础知识.例如,在加减法运算中重点训练进位借位方法和口算技巧,或者在小数与分数的转换中训练公约数、公倍数等相关知识.其次,教师需要拓展性地講授相关内容,在讲解完基础知识之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例如,教师可在测量问题中设计不同难度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最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巩固拓展,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根据其不同的巩固和拓展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例如,针对数学趣味爱好者,教师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或趣味数学游戏;对于数学弱势群体,教师可以采取辅导补充教材或练习册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
例如,在进行加减法运算基础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教学任务,如在练习加减法的口算技巧以及进位借位方法时,为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计算的要领与方式,教师可以提供一组加、减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引导他们分析其中难解决的问题或错误,并演示常见的进位借位方法.通过多次练习,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运算速度,也可以掌握一些运算技巧,不断强化基础、巩固数学知识.
(七)做好评价,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身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评价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质量进行积极评价,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现存的不足之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首先,多元化评价.针对学生在巩固习题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发现问题和及时纠正.例如,除了平时的考试、作业等,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诊断性评价,如教学测验、个人访谈、教学档案的记录等,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巩固基础知识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考查能力与动机的平衡.传统的数学评测主要注重得分和排名,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动机培养.因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鼓励学生乐于思考、探究,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再次,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解题方法.数学解题能力的核心是正确运用基本的计算方法、技巧和规律.因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加深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并学会自行组织和策略性地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个性化制订评价方案.教师在制订评价方案时应听取家长及学生的建议,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以针对性的评价、引导策略帮助其更好地发展.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解题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及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易金煌.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探索[J].数学之友,2022,36(22):49-51.
[2]杨春燕.探讨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方程解题能力的路径与措施[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1):132-134.
[3]芦池.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J].教育界,2022(2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