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同城化背景下苏州智慧交通管理模式探索
2023-11-20□王杰李晋
□ 王 杰 李 晋
2023 年10 月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的第29 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是智能交通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国际会议,也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交通前沿技术和产品展示平台。苏州市作为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需借助智能交通世界大会举办契机,展示苏州成果,提升出行体验。上海市作为国内大型活动举办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其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经历了世博会、进博会等大型活动交通保障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和服务经验。在沪苏同城化背景下,参考上海市智慧交通管理经验,按照大力推进沪苏同城化工作要求,对标上海,主动融合,成为苏州智慧交通管理模式探索道路上的一条必由之路。
一、国内外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研究概述
20 世纪60 年代,国外发达国家就开始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手段之一融入到城市交通管理中,开启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20 世纪90 年代,部分国家又开始了城市治理新模式和新方式的探索,尝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不断优化和升级智能交通系统,将智慧城市的建设带入新的高潮。进入21世纪,在智慧城市发展的背景下,又进一步提出“智慧交通”的愿景,强调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和融合,构建交通大脑,并融入到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去,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提供个性化出行服务。
我国智慧交通管理首先是在政府政策层面开始逐渐重视的。2006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首次提到了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2016 年在加快推进“互联网+”的交通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提出了总体框架、实施路径和具体实施方案。2017 年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将智能交通发展列入其中,要求提高交通服务和交通管理质量。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推进智慧交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 年)》和《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2017—2020 年)》中,提出要完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实现智慧交通全面发展。
二、苏州市智慧交通管理面临的问题
1. 交通管理体制统筹协调能力相对较弱
2018 年苏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城市道路交通委员会”,下设“一办六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全体会议或专题会议。其功能和职能如图1 所示。
图1 城市道路交通委员会功能、职责划分图
当前城市道路交通委员会侧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作为临时议事机构,在面对经常性、基础性、综合性的交通决策工作时,综合统筹协调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开始凸显。将六大职能分派至六个不同的部门负责,实际交通管理问题存在互相交叉的情况,由问题导向变为任务导向,难以从全局的角度发现问题。
2. 交通精细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1)轨道、公交两网亟待深度融合。目前,苏州市共有5 条轨道线开通运营,预计至2024 年将实现9 线并行,轨道、公交两网融合方面仍有可提升余地,单位运营里程载客量、公共交通分担率等指标与上海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苏州和上海公交都市考核指标的对比见表1 所列。
表1 苏州和上海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对比
苏州轨道、公交两网融合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线网融合水平不高。多条公交线路与轨道线路重复,接驳公交线路绕行远;②换乘设施不够便捷。轨道1 号线至4 号线115 个轨道站点中有9 个站点150 米范围内无公交中途站;③缺乏运营信息互通。绝大部分轨道站点公布的周边公交线路信息未能及时更新,换乘衔接体验有待提升。
(2)停车精细化管理有待深化推进。随着我国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城市用地资源紧缺,单纯以增加供给的方式无法满足停车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精细化的管理与服务,缓解停车难问题。目前,苏州市在停车精细化管理中还存在以下问题:①动态数据联网不足。联网比例仅约5%,缺乏数据标准及数据质量长效管理机制,难以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的停车信息,也无法为预约停车等精细化管理措施提供技术基础;②共享停车推进滞后。机关内部停车场已初步向社会开放,但共享停车位数量与停车位总量相比仍十分有限,且缺乏相关政策、细则指导。据统计,目前苏州市现有停车位中具备停车共享条件的约占1/4,停车共享仍具有较大潜力可以挖掘;③停车APP 功能单一。目前苏州市停车APP 仅起到查询与导航功能,停车换乘、错峰共享停车预约等功能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3)交通设施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①绿波协调、公交主动优先。在信号控制方面,实现绿波协调控制的交通干道还不多,仅部分道路实施效果较为明显,公交主动信号优先目前还处于试点研究阶段;②重点非机动车。在外卖配送非机动车管理方面,仅作了一些原则性规定,技术性措施不足,还无法实现追踪和掌握动态轨迹信息。
(4)交通数据资源缺乏整合。2019 年苏州市成立大数据管理局,为政府部门间的数据提供汇聚、共享和统筹管理功能,通过发布《数据信息资源目录》,不同部门之间可在数据目录内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如图2 所示。
图2 苏州大数据资源整合框架
对于政府数据的对外开放和共享,则缺少相应法规或管理规定支撑,目前对外开放的数据仅限于特定深加工(脱敏)后的统计数据,颗粒度较粗,无法进行深度挖掘。另外,不同部门建立的各类平台之间还存在信息壁垒,交通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不足,不能将交通数据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交通治理优势、交通服务优势。
(5)交通模型体系仍不完善。苏州市通过历次编制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立了市区综合交通规划模型,但目前模型侧重于对交通规划层面的决策支持,缺少针对现状和近期交通管理的决策支持,无法应对日常性、高频次的交通运行研判工作的开展,不能满足当前注重建设向管理主导的交通发展阶段需求。
(6)一体化出行服务尚未起步。苏州Maas(出行即服务,即将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服务进行整合,为乘客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务)尚处于研究阶段,单一方式信息服务与上海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公交信息服务方面,仅在APP 提供车辆实时站点位置,尚不能提供到站预报服务。停车信息服务方面,仅能提供停车信息查询、导航等基础服务,尚不能实现停车预约、共享等功能。
三、上海智慧交通管理给苏州的启示与建议
1. 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管理体制
随着交通由建设转向管理,上海市于2014 年设立了交通委员会,全盘统筹、规划、运营、管理,这一具有综合统筹能力的交通大部门管理模式,为交通科学决策及后续推进落实提供有力体制保障。而苏州市城市道路交通委员会综合统筹协调能力相对较弱,需根据自身发展阶段特点,围绕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和困境,构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在大型基础建设、轨道公交两网融合发展、应急和大型活动交通运输保障、交通综合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的研判、协同和决策。
2.推进重点区域交通精细化管理,打造精细化管理样板工程
在精细化全面推进的初期,首先在重点区域先行先试,实现多种精细化管理措施在重点区域做到集中应用和展示,打造精细化管理的样板,为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积累经验。
(1)轨道、公交两网融合。借鉴《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导则》,贯彻轨道交通和周边交通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和同步开通运行的四同步。
(2)停车管理。引入智慧停车运营企业参与停车场智能化改造,由市区分级管理、分区推进公共停车动态信息联网工作,实时掌握停车信息,为停车共享、停车预约等奠定基础。
(3)交通设施智能化。开发区域协调、干线协调、公交信号优先等功能;针对外卖、快递非机动车,安装车载RFID 设备,对非机动车轨迹和交叉口违法行为进行监管。
3. 建立交通行业大数据信息平台,提升综合化数据治理能力
2008 年上海市在国内率先建成了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整合了全市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停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等领域的多源异构信息数据资源,实现了多途径、多种类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互换,为交通主管部门提供辅助决策,为公众日常出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近几年,上海市又提出城市综合运行的概念,城市运行中心整合全市各行各业信息,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更是对整个城市信息的大整合。
苏州市应以部门数据整合为契机,先行重点推进交通行业相关数据的整合,提升综合化数据治理和分析能力。建议由大数据管理局牵头,按照共享、共建、共用的原则,全面整合跨部门政务数据、行业数据和社会数据,形成交通行业大数据平台,打造交通数字底座,实现交通行业“一网统管,一屏观天下”,支撑行业协同联动、应急指挥、精细管理和精准服务。
4. 完善城市级综合交通模型体系,形成常态化交通决策机制
城市级综合交通模型体系包括宏观模型及中微观模型,宏观模型主要用于规划的落实提升,中微观模型主要用于方案选址、交通分析及政策评估。上海市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建立交通模型以来,分多次对交通模型进行了升级。苏州市正处在建设向管理主导的过渡期,应该顺应交通发展需求,针对当前和未来交通特点,抓紧构建面向建设、运行和管理的交通模型,建立动态更新和维护机制,并形成常态化交通决策机制,支撑日常性、高频次的交通运行研判和交通管理决策工作。
5. 同步建设一体化交通出行服务,提高绿色出行方式吸引力
Maas具有4 方面特征:共享、整合、服务、引导。上海市已经进入Maas 建设的初期,Maas 平台能够支持多种方式的交通联运,如共享汽车、汽车租赁、共享单车、共享停车等。系统集成快捷方便的支付功能和实时路况信息等模块,用户可通过在系统上提前预约出行,并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购买合适的MaaS出行服务。
苏州市在Maas 方面已有所探索,在建设上可与上海市同步,如以“苏周到”综合服务入口APP为基础,加强与相关互联网企业合作,构建出行即服务(Maas)APP,大力发展共享交通,加快推进定制公交、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满足个性化、品质化出行需求,利用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在苏州召开契机,打通支付壁垒,试点MaaS 落地示范应用。
四、结语
一体化是全球发展的趋势和必由之路,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活力最旺盛、人口最集中、城市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在中国融入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都市圈、城市群和区域一体化对城市综合治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其中智慧交通管理起到了基础支撑作用。上海市在精细化管理、交通大数据和交通模型等方面走在了前列,苏州市应积极主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沪苏同城化发展重大机遇,智慧交通先行,响应国家新基建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