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荔湾擦亮“非遗”传承创新品牌
2023-11-20麦婉华
麦婉华
广州荔湾文化底蕴深厚,非遗大师众多,非遗资源丰厚。该区拥有广州市超半数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总量均居广州各区前列。近年来,荔湾通过建立制度机制、打造广州首个生产性非遗集聚区以及组织非遗品牌活动等方式,大力推进非遗事业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荔湾区位于老广州的中心地带,拥有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区中一砖一瓦都凝结着岁月的痕迹,传统和现代在这里碰撞、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织。而在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内的永庆坊更是浓缩了千年岭南文化的精华。
初秋季节,广州凉风习习。但记者漫步在永庆坊的街巷中却感觉到热闹非凡。广绣、广彩、牙雕、醒狮……众多游客被永庆坊各式各样的非遗店铺吸引。非遗传承人有时还会坐镇店中提供非遗体验课程。走访中,记者看见本地的大学生在广彩的非遗店铺中体验广彩技艺。其中一个大学生说,通过体验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国家的非遗博大精深,非常有意义。
荔湾文化底蕴深厚,非遗大师众多,非遗资源丰厚。该区先后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蝉联“中国曲艺之乡”,成功创建广东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西关永庆坊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荔湾区文广旅体局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谢德明介绍,截至目前,荔湾区内有广州市超半数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0个,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0项,市级19项,区级30项;传承人共74人,其中其中国家级3位,省级10名,市级14名,区级47名。项目及传承人总量均居广州各区前列。
非遗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发展的重点领域。近年来,荔湾高度重视非遗工作,将其作为打造高水平文化强区的重要抓手。该区大力推进非遗事业发展,呈现出非遗创新成果多、品牌标识更鲜明、文旅深度融合效果好等成绩。
区级扶持办法“真金白银”助非遗
非遗保护,制度先行。荔湾高度重视非遗工作,首先体现在制度机制建立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记者获悉,荔湾成立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区政府分管領导任第一副组长,区文广旅体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区教育局等单位任成员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该区还成立广州市首个区级非遗保护中心,并设立专项资金作为非遗保护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制度机制保障有力,必定提高政府对非遗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而非遗工作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健全,则实现非遗保护工作有法可依。近年来,该区陆续出台了《荔湾区非遗保护工作方案》《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办法》《荔湾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以下简称“《扶持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确保非遗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其中,《扶持办法》是最新出台的政策法规,是2022年10月出台的。”谢德明表示,作为广州市首部非遗扶持办法,《扶持办法》在对非遗扶持范围、扶持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加大了扶持力度。制定出台《扶持办法》有利于规范管理荔湾区非遗扶持工作,为非遗事业繁荣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对保护和利用好荔湾非遗,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扶持办法》,荔湾区匡算每年扶持资金达1500万元,为非遗保护性传承、创新性发展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撑动力,在全国区(县)级单位中居于领先地位。同时,此次《扶持办法》的出台将从三个方面加大对荔湾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的补贴力度,营造良好的非遗传承创新氛围,增强非遗产业发展源动力。
而对于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荔湾区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一次性奖励30万元,不断鼓励荔湾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勇攀高峰。此外,《扶持办法》规定,对于成功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荔湾区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成功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一次性奖励3万元。荔湾不仅鼓励非遗项目向高层次发展,同时也兼顾着区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需求,增强基层非遗传承人的信心。
打造广州唯一生产性非遗集聚区
走进荔湾区渔尾西路8号珠江钢琴创梦园内,只见一栋大楼外立面上“荔湾非遗集聚区”几个字特别醒目。这栋大楼不只是广州市内目前唯一一个生产性非遗集聚区,更是荔湾非遗传承人们的非遗保护与活化圆梦之地。
非遗集聚,是探索老城市新活力发展模式的新路径。非遗经济,也被称为老城市的重要经济增长极。荔湾是非遗资源和文化大区,拥有一座发展非遗经济的富矿。近年来,荔湾深入实施非遗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荔湾非遗版的诗与远方。
荔湾非遗集聚区正是实现“非遗版诗与远方”的具体呈现。6月28日,荔湾非遗集聚区正式试运营。此次荔湾区非遗集聚区在珠江创梦园的向社会开放,拉开了荔湾区非遗保护由重挖掘申报到重市场开发的常态化保护的序幕,也为全市非遗创新性保护提供新的发展模式。
谢德明介绍,荔湾非遗集聚区以生产性保护为前提,立足广州,面向湾区,是以开放创新包容的姿态来运营的非遗集聚区。“这是‘非遗+文旅’的又一次融合创新,也是荔湾文旅融合的一次新探索。荔湾非遗集聚区是在广州首个非遗街区永庆坊非遗街区的成功经验上,在广州市文广旅局的指导下,由荔湾区政府、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新型非遗保护发展空间。”
记者了解到,荔湾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建设于2022年2月正式启动,首期建设面积12000平方米。集聚区以保护传承、活态展示、生态延续为目标,首期引入荔湾区优质非遗传承人工作室20家,打造集生产、展示、体验、培训、研发、交流等于一体的非遗综合性集聚发展平台。
集聚区是荔湾区探索非遗保护发展的新样式,新探索。走进集聚区首期引入的逸彩工作室,只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技艺传承人翟惠玲正在指导学徒生产广彩作品。整个工作室分为了展示区、会议室以及生产区等功能区域,从事广彩的传承、研究、创作设计及生产制作。
“过去,我们的工作室是在一个工业区里面,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很不好,不管是领导还是客人过来我们工作室都很惊讶,非遗大师的工作室居然那么破旧而且狭小。后来,荔湾创建非遗集聚区,租金非常优惠而且环境优美,我们就搬过来了。现在,我们的工作室宽敞亮堂,比原来的工作室大了接近三分之一,但租金却和之前差不多。”翟惠玲说。
据悉,荔湾区非遗集聚区采用了生产性保护模式。该模式是改过往的“输血式”为“造血式”扶持,采取“国企让利一点、政府扶持一点、传承人承担一点”的三方签约方式,给予入驻传承人场地租金扶持,鼓励非遗传承人大力发展生产,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文化保护的补助方式,对传统文化扶持来说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条全新的思路。
“扶持模式发生了改变,但关于非遗项目本体的东西,却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和尊重。在入驻的非遗大师工作室中,不但明确传承人要承担传承非遗的义务,更是要求把非遗传统技法展示和体验培训进行结合。”谢德明说。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广州市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村窑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梁向昭正是把非遗传统技法展示、体验培训以及就业指导结合在一起。梁向昭将西村窑发展与就业相结合,并积极推动促进残疾人就业。“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能建一所职业技能学校,让那些对陶瓷特别是对西村窑文化有兴趣的人,能得到职业技能培训,以所学的技艺参与到西村窑的工作中来。这样一来,他们既可以与我们共建门店,也可以他们自己的能力去创新创业,把非遗真正融入到社会、生活。”梁向昭说。
多形态多活动展示荔湾非遗建设成果
传习技艺、传承文化、传递精神、传播文明,是非遗工作者永恒的初心。非遗保护工作要善于紧扣“传承”主题,又注重创新性发展,在两翼齐飞中潜心打造属于时代、属于广东、属于荔湾的非遗品牌。
因此,荔湾区定期组织“广州非遗之夜”、“繁华荔湾、美好生活”非遗过大年、“广州少年爱非遗”、青春非遗等非遗品牌活动,打造了荔湾非遗新品发布会等知名文旅品牌项目。该区还举办“非遗传奇——三雕一彩一绣非遗大师精品展览”“水韵之美,极致之艺—荔湾区非遗精品”等专题展览。通过专题宣传、实物展示、活态展演等多种方式,积极推介荔湾丰富多彩的非遗建设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升地域文化影响力。
荔湾还一直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方式,让非遗保护与传承走进学生与居民的生活中。荔湾区名中医、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西关正骨的代表性传承人谭超贤对此颇有感触。他表示,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年轻人知道非遗并不遥远,而是可以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是师承岭南骨科李广海后裔、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关正骨技艺传承人李国准。如今,我对青少年脊柱侧弯方面开展了研究。通过非遗进校园,我把西关正骨技艺带到学生身边,同时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的推广。”
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要注重产品品质,提供优质体验;而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则要遵循市场规律,始终坚持精益求精,注重作品品质,全力打磨经得起时间检验、世人评判的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但没有市场的非遗,注定不能算成功。因此,非遗也在守正创新中越来越贴近人们的消费生活,非遗产业化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动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象牙雕刻项目市级传承人麦珠妹对此感受深刻。来到她的麦珠妹广州牙雕工作室,只见工作室内既有传统的山水、花鸟、楼台牙雕工艺品,也有牙雕技艺与现代日用结合的创新产品。麦珠妹认为,牙雕技艺有无限的可能,并具有创新的功能。因此,她的牙雕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材料和题材,而是尝试与市民的生活元素相融合。麦珠妹开拓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以象牙果雕刻耳环、吊坠、微缩摆件等,让非遗走进市民生活。
突出地方特色推動荔湾非遗品牌
非遗品牌是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是非遗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体现。一个好的品牌可以帮助非遗项目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可,提升非遗项目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据悉,荔湾近年来要紧扣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参与文化基因解码活化,大力促进“荔湾好礼”非遗文创产品、非遗市集等品牌培育,以工匠精神打造吸引眼球的非遗文创“爆款”,争创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的荔湾非遗IP,助力非遗集聚区建设和非遗主题研学游线打造,充分发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杠杆效应,争创全国性标杆。
除此以外,荔湾还拥有众多公益性的非遗协会组织。它们是荔湾区在广州市的首创,也是重要的品牌。荔湾区非遗协会、荔湾区青年非遗传承人协会、荔湾区广州玉雕协会在内的协会组织的成立与发展,使荔湾非遗的影响力扩展到全国范围。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企业、传承人以及相关从业者将汇聚在荔湾,带动“非遗+演艺”“非遗+科技”“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文化新业态融合发展,也将为荔湾文化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带来新气象。荔湾区将继续支持各协会的发展,希望协会发挥作用、做好示范。
在硬件建设方面,广东非遗展示中心、广东省当代美术馆、广东省文学馆落户荔湾白鹅潭地区,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不久对外开放。下一步,荔湾将针对非遗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开展非遗资源调查和文化生态修复工作,加强对相关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支持扶持,促进相关非遗项目的合理利用和发展振兴,继续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支持将非遗作品创新、传统习俗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在非遗不断繁荣发展中赓续传承。
编辑/余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