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五年大变化:城市更新促发展 改善民生暖人心
2023-11-20麦婉华
麦婉华
城市更新不只是发展工程,同时也是民生工程。5年来,黄埔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了一系列城市建设领域的产业项目,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城市更新整合了周边“商、旅、文、居、教、游”等资源,优化了生活、教育、医疗、休闲等资源布局,将黄埔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区。
城市更新不只是发展工程,同时也是民生工程。这5年来,黄埔不管是经济、社会、民生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交出了让人满意的答卷。
5年来,该区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工作要求转化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全力为民造福的务实行动,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良性互动,为广州全面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探索出“黄埔路径”。5年来,该区还不断推动公共设施等建设,在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促进共同富裕上主动担当、勇挑大梁。
记者了解到,黄埔坚持“分区分类分步、科学平稳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各项工作,努力打开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空间,重点推进6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总用地面积33.78平方公里,累计批复改造项目33个,开工2274万平方米,竣工907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33587套。
在产业效能全面释放方面,全区已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已规划落实政府产业用房等产业载体总建筑面积约817万平方米,68个项目改造后预计释放产业载体面积约2108万平方米。同时还通过储改结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小鹏汽车智造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在大塱、何棠下、汤村等旧村项目释放的产业用地上成功落地。
在统筹配建公共服务资源方面,全区已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已规划落实教育、医疗、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约360万平方米,新增学校61所,68个项目改造后预计可新增教育、医疗、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763万平方米。目前已实现华师附属黄埔实验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开发区小学、广大附中黄埔实验学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广铁一中铁铮学校、广东省人民医院黄埔院区、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多家名校、名医院落户。
黄埔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了一系列城市建设领域的产业项目,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城市更新整合了周边“商、旅、文、居、教、游”等资源,优化了生活、教育、医疗、休闲等资源布局,将黄埔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区。
走出特大城市旧改“创新路径”
近年来,黄埔坚持“拆、治、兴”并举推进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各项指标数据持续领跑全市。其中,位于萝岗街道萝岗社区的大塱村旧改项目正是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创新样本。
“大塱村地处黄埔政治文化中心、科学城片区核心区域,本应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但当时因城中村的环境与形态而难以高质量发展。因此,旧改势在必行,时不我待。”萝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高林说。
萝岗社区党委书记钟鉴培介绍,2018年年初,大塱旧村改造项目正式纳入黄埔区城市更新计划;2019年6月,黄埔区政府批复了大塱村旧改实施方案,面积约19公顷。2021年4月,大塱旧改项目累计完成房屋拆除692栋,比预定时间提前一个月实现旧村房屋拆迁全部清零。2022年11月,大塱村回迁房首期(北地块)1-3号楼完成摇珠分房工作,并于2023年3月顺利完成交楼工作。2023年8月8日,大塱村旧村改造项目回迁房实现所有楼栋全面封顶。“从项目正式获批到回迁房全面封顶,总共不到5年的时间,是广州旧村改造中推动速度最快的项目之一。”钟鉴培说。
大塱村旧改的创新之处还体现为项目通过土地置换腾挪规整,实施“政府储备用地-集体留用地-旧村改造”联动改造开发,实现了零散土地归宗整备,构建节约集约用地的新典范。
据悉,大塱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3公顷,包括旧村约19.5公顷、集体留用地约28公顷、政府储备用地约15公顷。通过统一规划、置换腾挪、分期实施的方式,将集体留用地与政府储备用地通过土地腾挪置换规整,形成约9.1公顷连片商业商务用地,区政府通过土地出让打造约23万平方米区域创新中心;将整备后的约18.1公顷集体留用地交区政府收储出让,建设约51万平方米的宜居社区;将其余整备后的约10.4公顷集体留用地由村自行开发,已建成28万平方米集体物业并引进高端产业。
旧改后,大塱村不只是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其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设施也更完备了。大塱旧改项目按照常住人口规划配置了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合计2.64万平方米的市政和公建配套。另外,大塱还将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空间集约高效、文化挖掘再造、民生服务提升,打造成为集高端居住、就业、购物、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城区。随着旧村改造的推进,环境提升、配套完善、产业集聚的片区正逐步成型,预计该片区集体收入将由原来约1600万/年直線提升至超1亿元/年。
如果说大塱村旧改项目聚力提升民众幸福,成为特大城市旧改“先行者”。那么位于联和街道的沙湾经济社留用地复建物业项目-人为峰科技广场则是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体现。
联和街道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部长刘志洪介绍,2018年,联和街道华沙社区开始推动以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和高校打造的沙湾商业中心-人为峰科技广场。据悉,人为峰项目占地面积约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6064平方米。项目联动各大高校、企业建设多方位的“产、学、研”基地,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周边就业需求及居民生活幸福感。
该项目其中一项重要特色是引入了“西安交通大学-人为峰绿色智慧能源技术研究院”,打造能源产业联合体。“该研究院主攻熔盐储能系统、相变储能系统、工业余热回收系统、太阳能高效集热系统等能源板块项目。作为国内储能领域内领先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研究院具备从储能材料的研发、储能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加工到工程应用完整产品的服务体系。”广州和达峰物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杰鑫介绍,研究院目前已转化“人为峰熔盐储能供蒸系统”。在未来,研究院还会有更多研究项目落地人为峰科技广场,着力打造绿色智慧能源范本。
83岁的村民何婆婆对华沙社区沙湾村的改变印象深刻。她告诉记者,她13岁到现在一直住在沙湾村,看着这里一直在变化。特别是最近5年来,社区从一片工地变成商业中心,可谓是蒸蒸日上地发展。联和街道华沙社区沙湾经济社社长罗松威表示,项目预估给沙湾社带来每年约1745万元收入。
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城市更新
作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5年来,黄埔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8个产业集群从百亿级向千亿级跃升。2022年,该区八大支柱产业产值规模达8623.4亿元,较2018年的6604.9亿元增长超30%。该区位列2022年全国区县工业百强榜第三名。
产业升级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更新注入新的血液,对原有产业进行变革,衍生新的功能和业态,才能推动城市升级。因此,黄埔产业升级的需求也倒逼着其城市更新的需要。
鱼珠智谷正是其中的缩影。魚珠智谷位于黄埔区鱼珠街道茅岗南路,前身是一个产值低效、破旧不堪、处于闲置状态的兴华旧仓库。随着广州产业不断东移,新兴产业在黄埔的办公需求不断增多,旧仓库的闲置成为了当地发展的阻碍。在这样的背景下,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地块进行了升级改造,打造成为鱼珠智谷产业园。
广州泓桥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鱼珠智谷投资运营方)副总经理陈绚介绍,鱼珠智谷是采取微改造形式来打造,因此园区全部采用独立小别墅户型。园区围绕信息技术、互联网、智能产业着力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创业孵化载体,已入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目前,鱼珠智谷注册企业总数194家,活跃企业数166家,其中世界500强投资项目、中国品牌500强投资项目2家,即广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曹操出行,吉利汽车集团)、环球车享(广州)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上汽集团)。园区累计培育和引进高新企业16家,规模以上企业36家,瞪羚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拥有知识产权企业43家,知识产权数3158个。2022年园区企业营业收入(销售额)约94.45亿元。改造前园区总营收值为零,改造后园区2019年总营收值约26亿元,2020年总营收值越38亿,年同比增长46%。
“利用城中村低效用地升级改造,打造现在的鱼珠智谷,既消除了城中村老旧集体物业及周边的安全、消防等隐患,又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发展和村民增收富裕。项目同步对周边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完善了雨污分流,建设了口袋公园,大大美化提升了周边环境。项目引来了高端的产业和高产能的企业,企业带来了高素质人群、带动了周边人群的就业。该项目不仅促使村集体收入同比改造前翻了5倍,也解决了周边群众4500多人的就业问题。”鱼珠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翁卡睦说。
如果说鱼珠智谷是微改造形式的旧改促进产业发展的缩影,那么保利鱼珠港以及中国软件CBD的改造则是旧厂房大规模建设后为产业创造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局总工程师黄锦华介绍,保利鱼珠港位于广州市第二CBD核心位置,项目西至珠江涌,东至鱼珠东路,北至黄埔大道,南濒珠江,包括鱼珠木材市场和鱼珠物流基地两个地块,总用地面积55公顷,计容建筑面积约111万平方米,已建成部分总建筑面积约62.3万平方米,是保利地产历时7年、投入约300亿打造的湾区综合体项目。
“截至目前,保利鱼珠港注册企业数1125家,活跃企业数910家,常驻办公人员约1万人。其中,世界500强子公司2家,中国500强分公司1家,规上企业69家。2022年营收约158亿元。保利鱼珠港培育了“专精特新”企业5家、高新企业12家。其他知名企业包括行信中心、华美国际(总部)、四三九九、拉卡拉、恒丰银行等。另有科技研究及技术服务类企业超50家、软件和信息技术类企业超50家、金融业企业超10家。”广东保利鱼珠项目总经理梁子旭说。
而中国软件CBD则是在以城中村改造推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建设的背景下建设的。文冲街道党工委委员、文冲社区党委书记、经联社董事长陆伟锠表示,文冲街道积极推动文冲社区探索产业升级模式,与开发区国企深入开展村企联手共建行动,将原规划建设的文冲村级工业园改建为中国软件CBD。如今,园区已引进百度阿波罗、电子五所等10余家国产软硬件企业,以区块链为特色打造广州数字谷,促进集体物业面积增加、租赁价值提升,推动该地块农村集体收入从约367万元/年提升至5667.4万元/年,增长约15倍,占经联社总收入42.28%,成为社区增收最高的集体物业。
预计到2026年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中国软件CBD将引进软件相关产业领军企业建设区域总部基地20家,引入五大产业集群发展企业200家以上,吸引就业人才8000人以上,带动上下游企业达成产值约100亿元。
城市更新本质是让人民更幸福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这既是城市更新的初衷,也应该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一座城市的更新发展,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更新应通过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推进宜居社区建设、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等方式,让群众充满幸福感、获得感。
5年来,黄埔在这张让民众更宜居的“民生答卷”里不懈努力。截至2023年8月,黄埔通过城市更新项目共规划建设中小户型租赁住房约214万平方米、配建政策性住房15.3万平方米和政府产业用房50.4万平方米。该区还加快构建分层分类、梯度保障、密切衔接的住房保障制度,完善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致力于实现全体居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住有安居。其中,萝岗和苑正是黄埔完善住房保障的重要体现。
来到位于黄埔区水西路以西、广惠高速南侧地段的萝岗和苑,只见数十栋住宅高楼林立。小区内设置了幼儿园、中小学、综合商业体、公交站场等多项配套,建成集日常居住、商业互动、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社区。
“住在萝岗和苑感觉非常方便,一出小区就有地铁、公交,而且附近也有大型商场。作为新就业无房职工来到黄埔,我是通过公司申请到萝岗和苑的公租房。之前自己租房的时候,租金比较贵。但在和苑同样的面积,租金只需要外面的一半。”萝岗和苑租户黄佳栩说。
在广州,还有很多像黄佳栩这样的新就业无房职工,以及不同情况的公租房需求人员,而萝岗和苑为他们提供了数量庞大的保障性住房。黄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四级调研员方岳钦介绍,2018年至今,黄埔共推出低租金新就业无房职工公租房2378套,“兜底”保障近4900位新就业无房职工家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黄埔还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区住房保障工作,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参与筹建保障性住房不少于3.8万套,“普惠”保障产业工人等更大范围的新市民、青年人群体。
除了新就业无房职工公租房,黄埔还通过推出人才住房以及共有产权住房,让不同需求的人群都住有所居。2019年至今,黄埔共推出有至少2年50%租金补贴的人才住房超2500套,累计保障超3700位学历型、职称型、技能型人才安居黄埔;兑现人才住房租金补贴超2100万元,营造高品质的创新创造创业环境;为高层次人才父母或配偶父母提供人才住房保障,提升“上管老、下管小”服务品牌;面向区内稳定就业人才配售500套共有产权住房,提升人才城市归属感。
5年来,一栋栋高楼住宅在黄埔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同时一座座公园绿地绘制出美丽宜居城市的底色。可见,黄埔近年来不止让群众“住有所居” ,更是“住有宜居”。
2022年,黄埔区获批广州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之后,黄埔印发《推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工作行动方案》,以“山水对话、园城共生、湾区担当”为主题,谋划“1个百(百个公园打造)、3个千(千里路网建设、千颗古树保护、千年文脉保护)、5个城(青山入城、碧水织城、园业融城、智慧兴城、安全筑城)”九大特色行动,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实践,高质量打造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的先行示范区。
其中,创新公园的改造正是黄埔打造打造全域公园城市的样本之一。创新公园位于黄埔区开泰大道,总面积约为18公顷。公园周边交通便利,附近主要以住宅小区、高新产业园为主。
住在创新公园附近小区的居民刘杰告诉记者,他2018年搬到黄埔,这5年来也是看着黄埔的发展越来越快。“让我欣喜的是,随着黄埔经济的发展,其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宜居了。就以创新公园为例,过去这里比较单调,也没有太多健身运动的设施。但这几年,我看着创新公园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还建设了绿道、跑道等配套,我也更愿意过来休闲跑步了。最近,公园更兴建了不同的运动场地免费供居民使用。我觉得,黄埔确实越来越宜居了。”
创新公园园长黄自立表示,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日益增长,创新公园也在不断升级改造。公园推进“公园+体育”建设,新增1200平方米的运动广场和面积约5000㎡的5人制足球场,优化调整公园缓跑经宽度、坡度、弯度等,成为市民健身娱乐的幸福空间。按照“一园一景”要求,在“一湖两区”景点格局基础上,公园还打造了6680平方米四季花海,成为黄埔又一网红打卡点。
从曾经的遍地城中村房,到如今高楼林立,错落有致;从曾经刻板的工业园区,到如今步步是美景,处处皆公园……黄埔用“绣花功夫”建设精品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品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和民生福祉增进等方面持续练内功、下苦功、做实功。未来,黄埔将在城市更新、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等多个方面继续书写亮丽的篇章。
编辑/余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