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 “百千万工程” 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3-11-20张玉荣
张玉荣
当前,广东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应时应景,契合国家发展大战略。广东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正以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苦干实干、创先争优,抓县域发展、城镇提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加快把短板变为潜力板,一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施工图”正在岭南大地一步步变为“实景图”。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这也是广东省最大的两个短板和潜力板。
中央领导人高度重视广东、时刻关心广东,今年4月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广东要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锚定目标勇向前,扬帆起航谱新篇。今年以来,广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从去年底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首次提出,到今年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百千万工程”不断纵深推进。6月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百千万工程”更是被作为“1310”具体部署的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之一,提出要全面推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
为何要实施?
为何广东要实施“百千万工程”?这要从广东的行政区划说起。
翻开地图可见,广东由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共同组成。尽管都在广东,但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基本省情。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129118.58亿元。其中,珠三角9市占比超八成;而粤东西北12市加起来占比不到两成。另外一组数据也值得关注:2021年,广东有70%的县(市、区)人均GDP低于全国水平;人均GDP最高的深圳市南山区与最低的县(市、区)差距在20倍以上。
在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广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这个问题必须解决。“百千万工程”的目标,正是重点发展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接受《小康》记者采访谈到,广东省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十分突出,直接表现于广东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显著落后于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而广东省的县级行政区划,又主要分布在珠三角之外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相比之下,苏南、苏中与苏北间、浙东沿海与浙西山区间的发展差距就不如珠三角和粤北山区间的差距大。所以,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重点地域就放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这三个地区的县、镇、村三级都有活力,都能实现振兴,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就更加扎实。
在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顾乃华看来,“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县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并部署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各地各部门拿出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尽快把谋划变成行动,敢作敢为、善作善成;是广东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和潜能的重要途径,必须从战略高度和战术层面予以高度重视;是广东奏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协奏曲”的重要举措,将为提升广东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构建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何阶段性目标?
2023年2月,广东省委印发《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下称《决定》)。
《决定》指出,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县域经济总量较小、增长较慢、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县镇村内生动力不足,一体化发展政策体系不健全,资源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净流出的局面尚未扭转。为此,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是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的战略举措,是惠民富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内在要求,是整体提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迫切需要。
《决定》明确六大基本原则,分别是坚持分类施策、坚持集约高效、坚持协同联动、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同时提出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突出短板弱项基本补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到2027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縣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一批经济强县、经济强镇、和美乡村脱颖而出,城乡区域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在县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望2035年,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平衡,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全省城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广东省委常务副秘书长,省委改革办、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许志晖表示,把“百千万工程”作为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坚持以改革开路、向改革要空间要动力,更好地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加快推进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深化县镇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县域发展自主权。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乡镇综合服务功能。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探索开展农村职业经理人、集体资产租赁制等改革试点,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发县镇村发展活力。建立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规划“一张图”、城乡建设“一盘棋”,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具体由谁来抓?
“百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明确“谁来抓”至关重要。
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启动实施“百千万工程”。今年2月底公布的《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成立“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强化统筹协调等职责。广东省委明确提出——组建省市县三级指挥机构和工作专班,由党政“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抓,形成指挥有力、上下贯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坚持“主抓到县”与“由县主抓”相统一,全面实行省领导同志定点挂钩市、联系县,推动各县(市、区)擔起主责、唱好主角,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参与,带领镇村两级和广大群众把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小康》记者从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获悉,从人员构成来看,该指挥部规格很高,其中,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任总指挥,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第一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具体工作,实行实体化运作,与省委改革办合署办公。在省级层面,省直相关部门成立了5个工作专班,分别是:县域经济专班、城镇建设专班、乡村振兴专班、要素保障专班、决策咨询专班,与指挥部办公室一起,共同构成了省级层面的“百千万工程”指挥体系。
从《决定》印发后,全省各地纷纷成立指挥部办公室。会议透露,目前,全省市县两级全部建立“百千万工程”指挥体系,市级指挥部办公室全部投入实体化运作。
“广东省成立‘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抓该项工程,从县到镇到村由一把手主抓,这样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体现了对‘百千万工程’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它有利于统筹协调各级各方的资源和力量,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它也有利于加强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顾乃华说。
在“百千万工程”中,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扛起乡村振兴专班牵头责任,也有派驻专业人员到指挥办下办公。2月13日,广东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刘棕会表示,省农业农村厅将坚决扛起乡村振兴专班牵头责任,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刘棕会提到,突出夯实安全根基,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和防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富民强村导向,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突出品质风貌提升,扎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突出系统集成创新,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针对富民强村,他提到坚持龙头带动,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坚持强链补链,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化“12221”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一批预制菜产业强县、生产强镇和原材料供应村。坚持产业融合,着力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支持沿海县建设一批海洋经济产业园,打造一批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坚持科技驱动,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坚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从县镇村三层面作出部署
《决定》从县域、乡镇、乡村三个层面作出具体部署。
在县域层面,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分类引导差异化发展,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等因素,科学把握各县域的发展定位、方向、路径、重点,以差异化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支持与当地主体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产业园区扩能增效,重点扶持一批10亿元级企业、建设一批亿元级项目;开展争创全国百强县行动,重点支持若干基础条件好的县做大做强做优,示范带动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提高县城就业容量和就业质量,引导镇村人口向县城转移;支持县城高水平扩容提质,推动一批有条件的县城按照中等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强化与邻近地区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发展成为大城市的卫星城。
在乡镇层面,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充分发挥乡镇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节点和纽带作用,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推进电商物流服务联通。建设美丽圩镇,开展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打造一批辨识度高、别具特色的网红地、打卡点。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突出发展一批区位优势较好、经济实力较强、未来潜力较大的中心镇,有条件的打造成为县域副中心、发展成为小城市;鼓励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专业镇联动发展,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跨区域合作;集中资源力量,培育更多全国经济强镇;分类发展创新创意、山水风光、历史文化、绿色低碳类特色镇。
在乡村层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发展壮大丝苗米、岭南蔬果、畜禽、水产、南药、茶叶、花卉、油茶、竹等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发展预制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乡村振兴示范带为主抓手,推动农村逐步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开展珠三角地区“五美”专项行动,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匹配的精美乡村。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方法,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网格化等治理方式,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
陈鸿宇指出,广东省的“百千万工程”是在县、镇、村三个层面同步推进的。目前,广东省已经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县域对于承接落实省市两级的战略举措和资源下沉,对于统筹引领镇村两级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枢纽的作用。从这个意义讲,县域强则镇村强,县域兴则省市兴。所以,“百千万工程”“重头戏”在于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和建设好县城。在陈鸿宇看来,县域是国家空间发展格局中最基本的“单元”,是承上带下的“后腰”。要使县域这个“后腰”硬起来,就要赋予县(区)一级更为充分的财权、事权和用人权,让县一级有权、有钱、有人,去修复和拓展被割裂的县域内外的市场、交通、信息网络,发挥承接省市和统筹镇村的本来功能。
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初步形成
5月29日,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广州召开。这是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首次正式对外“亮相”。在省市县贯通的指挥体系下,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都干了什么?会议透露了其工作进展和初步成果:建立矩阵式系统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工作体系,在建立机制、培育典型上下功夫,推动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务实高效的推进机制基本形成——省级层面接连召开4场高规格大会,持续深化部署“百千万工程”;组织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开展专题调研、举办专题培训班、起草专家智库建设方案、建立省市信息工作网络等一系列举措落地落实。
“1+N+X”政策框架加快构建——省直单位出台了产业转移、农业农村、城镇建设、数字政府、金融等一批配套政策,地方全部制定实施意见,大部分县(市、区)制定了体现发展思路、突出本地特色的具体实施方案。
短中长期发展目标总体明确——落实“抓好一三五、做强百千万”目标要求,分别明确了到2023、2025、2027、2035年的具体目标,确定了15方面156条量化实化的目标举措,既抓当下,也谋长远。
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初步形成——省指挥部办公室正抓紧研究出台“百千万工程”考核办法,坚持分类考核、简明实用、兼容高效,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各地自评和省级抽查相结合,综合运用乡村振兴考核、产业转移考核、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评等考核结果,既考总量,也考增速。
总体来看,“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将更注重实际成效,考核重点更突出前后变化、更突出老百姓的获得感,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确保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活力。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副教授张慧鹏接受《小康》记者采访谈到,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也应该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但长期以来,乡村建设领域农民主体性缺失的问题突出,“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现象是常态。如何改变这一局面,不能仅靠对农民群体进行宣传动员,还要依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回应农民的核心利益诉求。
“施工图”一步步变为“实景画”
凉风送爽,广东省各地“百千万工程”建设氛围依然火热,比学赶超、赛龙夺锦,把“施工图”一步步转化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实景画”。
今年以来,大力招商引资、建设产业平台、整治低效用地、提升县域承载力……一个个跃动的音符,奏响了江门鹤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激昂乐章。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鹤山强化党建引领,制定县镇村工作任务清单,抢抓机遇激活县域经济。为构建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产业体系,鹤山正全力推进省硅能源产业基地、鹤山工业城、珠西国际物流中心、中欧新材料创新基地、中欧雅瑶新兴产业园五大产业平台建设和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建设,集中资源建好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打造全省首位光伏组件特色产业园,有效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梅州市梅县区,是广东省重点林区。该县紧紧围绕“积极打造广东最美林相,努力争当绿美广东示范区”总目标,以推深做实林长制为抓手,深入实施包括广东最美林相工程、美丽县城项目工程、道路景观提升工程、城乡绿美惠民工程等“十大工程”,推进高质量绿美梅县生态建设,让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植被成为梅县鲜明生态底色。
在汕尾陆丰市金厢镇有个特别的“彩虹小镇”,这是汕尾请来了深圳大芬村120多名画家,为岸边原本“灰头土脸”的农房披上了绚丽多彩的“新衣”,打造出火爆全网的“彩虹小镇”,带动乡村旅游、休闲采摘、民宿农家乐等农村经济新业态,周边海边餐厅旺季时每天营业额达数十万元,推动“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美了乡村、兴了产业、富了村民。
“中国每3个菠萝就有1个来自徐闻”,湛江市徐闻县是全国最大的菠萝产区,菠萝总种植面积35万亩(占全国1/3以上),近几年,徐闻菠萝每年收获鲜果超70万吨,是中国菠萝第一县。今年以来,徐闻将“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当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抢抓历史机遇,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走在前列、争当标杆,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除了菠萝、香蕉、良姜、黑山羊等优势特色农产品迎来新机遇,乡村振兴前景广阔;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正加快建设,产业集群效应凸显,技术升级改造如火如荼……
推动县域振兴,张慧鹏认为要引导各类县域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工业基础条件好的县域要承接产业转移,尽快做大做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粤东西北人口流失比较严重的县,需要重点在生态环境保护、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有所作为。
“‘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将会对广东的城乡区域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带来深刻改变。” 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叶俊龙对《小康》记者说,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壮大县域经济,通过分类引导差异化发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等措施,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打造一批经济强县、经济强镇、和美乡村;强化乡镇节点功能,通过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美丽圩镇、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等措施,充分发挥乡镇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节点和纽带作用,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通过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等措施,實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和文化内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深化县镇扩权赋能改革、建立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等措施,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推动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专业镇联动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编辑/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