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 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2023-11-20图布新
图布新
内蒙古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
在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和“三北”工程实施45 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再一次为内蒙古发展“把脉”定向,又一次为北疆大地送来浩荡东风,进一步擘画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战略蓝图,为我们落实好“五大任务”、建设好“模范自治区”、开展好荒漠化防治、守护好边疆生态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
持之以恒防沙治沙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提升
多年来,阿拉善盟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战略定位,在生态保护建设中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优先”的方针,截至2022年末,累计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9100 多万亩,全盟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比2004年减少了76 万公顷,有效缓解了巴丹吉林、腾格里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的“握手”之势,基本形成以贺兰山、额济纳胡杨林等自然保护地、天然灌木林草带和重点区域国土绿化为主体框架的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子,以生态治理带动沙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拉动生态保护建设。依托优势沙生动植物资源,积极培育发展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等特色产品的种养殖、深加工及沙漠旅游等产业。建成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花棒采种3 个百万亩产业基地,建成面积10 万亩以上梭梭-肉苁蓉产业规模化基地9 处、黑果枸杞等特色林果业种植示范基地8 处;封育保护恢复天然白刺1708.18万亩,围封保护黑果枸杞8.84 万亩;累计人工种植梭梭814.11 万亩,接种肉苁蓉146.7 万亩,年产肉苁蓉5400 吨;接种锁阳52 万亩,年产锁阳5300 吨。培育了肉苁蓉、锁阳、阿拉善双峰驼、阿拉善白绒山羊、阿拉善蒙古牛等特色生态产业品牌,50 多种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肉苁蓉、锁阳等高端产品享誉全区乃至全国。培育了以肉苁蓉、锁阳为主要产品的沙产业规模企业44 家、食药物质试生产企业13 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879 家,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的方式,带动3 万多名农牧民脱贫致富。建成了以额济纳胡杨林、三大沙漠、越野e 族英雄会、阿拉善观赏石为主体的沙漠旅游体系。全盟林草产业总产值达到199.5 亿元,从事林草产业的农牧民户均年收入3 万~5 万元,部分农牧户达到10 万~30 万元。约5.6 万城乡居民吃上了“旅游饭”、赚上了“旅游钱”。
勇担使命 善治善为科学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
当前,阿拉善盟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呈现“整体好转、加速改善”的良好态势,但形势依然严峻、挑战依然巨大。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情况尚未根本改变,已治理沙化土地的植被尚处恢复阶段,极易反弹退化,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任重道远。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讲话为契机,坚决扛起“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个政治责任,既谋长远、又抓当前,真抓实干,以更加积极、更加科学的态度推进林草生态保护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落实“五大任务”,在优势产业领域加紧谋划,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抢占制高点,策划制胜法,聚焦防沙治沙、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碳汇指标交易等领域,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实打实干抓好各项工作。
精准谋划,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编制《阿拉善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重要讲话精神工作方案》和《阿拉善盟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健全“三北”工程建设发展组织保障体系。协调争取将重大林草工程纳入国家“三北”工程六期规划。为巩固阿拉善盟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治理成果,接续启动二期工程,工程总投资26.4 亿元,计划开展天然林保护与营造林246.05 万亩、工程固沙141.3 万亩、人工种草164.1 万亩、围栏封育69.5 万亩。建设期为2023—2025年。该项目的实施为遏制泥沙进入黄河、延长黄河下游重要水利枢纽使用寿命,保护贺兰山生态系统,保障周边城市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跑区进京”,尽快推动“三北”工程重点项目落地。以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河西走廊—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边缘阻击战为目标,积极协调国家、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加大对阿拉善盟荒漠化综合防治、“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实施的支持力度,力争将阿拉善盟建成“三北”工程示范样板。
总结治沙经验,推广防沙治沙“阿拉善模式”。以全国荒漠化综合治理现场观摩会在阿拉善盟召开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以经济集中化、集约化促进生态治理全域化,即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绿洲集中。同时,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农牧民禁牧。以近自然的方式进行荒漠化治理,即以近自然方式封沙育林育草、探索实施林草飞播、科学合理设计植被初始密度、选择树种草种、推进植被恢复。营造全社会参与荒漠化治理的格局,即创新生态和经济融合发展的荒漠化治理方式,建立社会化参与机制和生态产业化机制;以“先治后补”的方式稳定参与者的预期,使人民群众成为生态保护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和积极参与者;为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参与荒漠化治理创造有利条件,有效引导宣传社会公益组织参与防沙治沙的“阿拉善模式”,讲好阿拉善治沙故事,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走出一条符合自然规律和阿拉善盟实际的防沙治沙道路。
荒漠化治理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任务,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充分调动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需要各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要以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为统领,着力构建区域联防联治的机制,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打破政府大包大揽模式,优化荒漠化治理的政策体系,为所有愿意为阿拉善荒漠化治理做贡献的企业、社会团体和农牧民创造条件,形成荒漠化治理的社会合力。要注重建立与企业、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依托阿拉善独特的沙生植物资源优势,将生态保护建设与特色林草生态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调动非公有制主体参与生态保护建设和防沙治沙的积极性,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要立足阿拉善实际,聚焦落实“五大任务”,始终把生态保护建设摆在压倒性位置,全地域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全过程推动绿色发展转型,精心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协同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人工种草、防沙治沙等重点任务,为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贡献林草力量。
贺兰山天然次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