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23-11-20刘芬
刘芬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重庆 404000)
缺血性脑卒中也被称之为脑梗死,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脑血管闭塞或狭窄,脑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缺氧、缺血,从而出现软化、坏死。缺血性脑卒中为脑卒中主要类型,发病后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性比较大,一旦发病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措施,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能为护理程序制订相应的计划,在落实计划期间通过检查明确其中问题,并在后续护理措施中不断完善,从而促进护理效果持续提升。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当中,可避免护理人员随意开展护理措施,患者对护理方案的实施也心中有数,能提升护理规范性与护理质量水平,充分发挥护理措施开展的效果;临床护理路径是通过避多学科与高质量团队根据患者情况制订的护理措施,可进一步提升护理效率,促进护患融洽关系[2]。本文主要分析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2022 年1月—2022 年12 月接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 例,经双盲法将患者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2组患者各30 例。实验组男女比例为18∶12;患者年龄区间为45 ~ 85 岁,平均年龄(61.46±3.04)岁;病程时间为10 ~ 28 天,平均病程(18.87±1.85)天。参照组男女比例19∶11;患者年龄区间为48 ~ 86 岁,平均年龄(61.02±3.42)岁;病程时间为10 ~ 30 天,平均病程(18.28±1.49)天。比较患者一般资料,显示为P>0.05。
纳入标准:① 所有患者均已经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疾病;② 患者的年龄不低于18 周岁;③ 患者能生活自理,发病前肢体功能正常;④ 意识清晰,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伴随严重精神性疾病或意识障碍等;② 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等;③ 合并有对本次研究结果有影响的疾病,如骨折等;④ 一般资料缺失者。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患者入院之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以及心理疏导,说明疾病的发生原因,疾病发展影响因素等,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予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护理计划,配合医师完成患者的治疗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康复护理;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康复训练相关内容,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活动。
实验组患者接受临床路径式康复护理,内容如下。
(1)组建小组。通过科室护士长以及6名资深护士组成小组,护士长作为组长,对小组当中的护理工作以及护理内容制订计划,并要求护士落实相关护理内容;小组成员听从护士长安排落实相关干预措施,为了保证干预的同质性,需要由另外6名护士对参照组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护士长根据原有制度予以相应的管理。
(2)护理路径实施。
入院当天:护士介绍医院环境、患者的医护团队、医院管理制度等,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予以了解,包括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认知水平等。耐心讲解疾病发生与发展,告知患者及时治疗对疾病预后的改善作用。为患者提供饮食干预、体位护理以及安全护理,保证患者接受诊疗期间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入院2 ~ 4 天:为患者进行认知训练。① 对患者实施记忆力训练,指导患者通过观察同一张图片、实物、视频等加强记忆力,通过问答方式进行。② 对患者实施逻辑思维训练,指导患者在多种卡片当中挑选出同类卡片,可开展智力拼图训练。③ 对患者实施计算能力训练,通过简单加减法进行相应的训练。④ 对患者进行注意力训练以及协调力训练,通过捡豆子、系纽扣等训练方式,根据患者情况或喜好随机选择1 ~ 2项训练内容。每次训练时间约为15 min,每天2 ~ 4天。⑤ 对患者进行床上肢体训练,可通过伸展活动、屈曲活动、握手、被动活动患者的指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等开展,运动时间约为15 min,每天运动次数为2 ~ 5 次;下肢功能训练时则主要为膝关节、髋关节、足趾关节、踝关节等训练,也可通过床旁站立等训练方式进行,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协助患者进行慢走,运动时间与次数同上肢功能训练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坐位训练,保持平衡,提升躯干肌肉肌力,指导患者坐在床沿上,下肢正常下垂,进行双下肢的训练,为下地站立以及跨步做好准备。
入院5 ~ 13天:可开展认知训练、肢体干预、站立训练以及步行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并纠正训练期间存在的问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干预,保证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评估患者肢体肌力,据此予以站立、步行训练等,协助患者下床活动,逐渐过渡到患者独立站起,保持体位平衡。在患者接受训练期间需要由至少1名护士或家属陪伴,对于下肢瘫痪患者,应该要使用牵引绳进行训练,尤其是行走训练过程中,训练强度应该符合患者的耐受力,避免过度训练影响到恢复效果。
入院14 天:评估患者综合能力,包括吞咽功能、肌力恢复情况等,并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说明康复训练以及及时用药对疾病改善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出院之后也要按时训练,保持良好的情绪,预防情绪较大波动,要自觉进行相关运动,并说明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有不适症状须及时随诊。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评分指标(NIHSS 评分、Barthel指数)、肌力评分及肢体功能情况等。
1.4 数据处理
选用SPSS 19.0 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评分指标
护理后,实验组的NIHSS评分比参照组低,Barthel指数比参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评分指标对比(±s,分)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评分指标对比(±s,分)
组别 例数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30 33.62±2.46 12.48±2.62 29.64±2.55 83.62±5.61参照组 30 33.58±2.44 17.58±3.66 29.48±2.46 77.29±5.27 t值 0.063 2 6.206 0 0.247 3 4.504 4 P值 0.949 8 0.000 0 0.805 5 0.000 0
2.2 比较2组患者的肌力评分及肢体功能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肌力评分与肢体功能情况都比参照组较高,P<0.05。见表2。
表2 比较2组患者的肌力评分及肢体功能情况(±s,分)
表2 比较2组患者的肌力评分及肢体功能情况(±s,分)
肌力评分 肢体功能上肢 下肢 上肢 下肢实验组 30 2.75±0.71 3.36±1.02 3.52±1.05 4.16±1.56参照组 30 2.21±0.83 2.57±0.84 2.42±0.81 3.25±1.08 t值 2.707 9 3.274 7 4.543 3 2.649 9 P值 0.008 9 0.001 8 0.000 0 0.010 4组别 例数
2.3 比较2组患者的遵医行为
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比参照组较高,P<0.05。见表3。
表3 比较2组患者的遵医行为(%)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这一疾病比较常见于中老年群体,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有50%左右脑卒中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生活功能丧失,包括意识障碍、认知障碍以及语言障碍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时间约为发病后6个月,恢复时间比较长,且护理效果会直接影响到疾病预后,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予以患者确切、有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4]。
相比于常规康复护理来说,临床护路径式康复护理的效果更明显,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具有标准化、规范化特点,能帮助临床制订有秩序、有计划的康复流程,可促进患者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致残率会有所下降,同时患者的治疗费用以及疼痛感也能有效减少。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患者能尽快进入到规范化康复流程当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浪费,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5]。路径式护理的实施,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进一步改善患者相应功能,通过认知训练、肢体训练、日常生活训练等方式,提升认知功能、生活功能等,促进患者相应功能改善[6]。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式康复护理能获得一定效果,不但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还能促进患者肢体、肌力功能改善,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遵医行为,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