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高温天气呼唤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
2023-11-20《生命与灾害》编辑部
高温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应对高温,城市管理者并非束手无策。反思城市高温天气屡创新高等问题,既要从天气方面找原因,又要从城市管理方面找原因。比如,绿化被公认为城市的“空调”。1公顷绿地1年可蒸发4 500~7 500吨水,其一昼夜蒸发水的调温效果相当于500台空调(6匹)连续工作20个小时所释放出来的“冷量”。另据测算,绿地面积每增加1%,城市气温可降低0.1℃。然而,现在很多城市的绿化率却“不达标”。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城市在拓路治堵过程中,大肆砍伐城市中本来就很稀缺的绿化带,无形中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高温天气连年增多。
城市高温屡创新高,主要原因当然是天气,但城市管理者人为对环境施加的影响,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最为关键和直接的,是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步入误区。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城市规模迅速扩张,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些新建筑大多表现出高蓄热、非生态的特征,基本上是全密封、全空调设计,犹如密布在城市中的“加热棒”,源源不断“生产”热量。另一方面,时下很多城市管理者并不是从控制热岛效应的角度来管理城市的。他们在城市人口、建筑物、交通、功能布局等方面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难以让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从而难以有效控制城市热岛效应。
尽管全球气候变暖是很多城市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但城市管理者对城市高温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如何为城市降温呢?办法总比困难多:一方面,权威统计显示,夏季绿化地区的气温较非绿化地区低3℃~5℃,比建筑物地区低10℃。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增加城市中能够吸收热量的植物,减少反射热量的水泥和柏油路面积,无疑能够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以环境优先为原则严格把关,促使城市建筑更多地使用可循环材料和再生材料,降低建筑能耗,遏制高蓄热、非生态的高楼大厦继续在城市扩张的趋势,同时还可考虑给绿色建筑以更多的税费优惠,以经济杠杆推动建筑的“绿化”。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城市管理的点点滴滴,尽在市民的生活细节中,也在为政者的细致管理中。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无疑能够为酷暑里的市民带来惬意的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