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2023-11-19刘林锋,陈松,陆松艳,毕昌松
刘林锋,陈松,陆松艳,毕昌松
摘 要:小麦产量和质量对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小麦种植范围广泛但是不同小麦种植地区的病虫害类型不同,应该分析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科学的防治技术以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文章以宿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为切入点,分析了具体的小麦防治技术,以期为小麦的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8-011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志码:B
随着科技水平提高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宿城区小麦产量逐年增加,但在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已经成为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要做好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 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 小麦种植品种多、病虫抗性差
生产中登记适生范围涵盖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种类较多,各个品种对小麦生长过程中病虫抗性虽有差异,但并不明显。目前,宿城区抗性品种缺乏,小麦生长过程中受病虫害的影响大。
1.2 病虫种类多
我国小麦的种植范围广泛,不同地区的种植方式存在明显差异性,也导致小麦病虫害的种类比较多。就宿城区而言,小麦生长过程中常发性病虫害有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部分年份发生锈病、赤霉病。
1.3 发病时间早
气温、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发病时间。早春气温回升快、温度高会导致小麦病虫害发生时间提前。一些土壤肥力较好的小麦种植地区,能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导致小麦病虫害发生得越来越早。在小麦返青拔节时期,其抵抗干旱的能力较差,增加了蚜虫、红蜘蛛等虫害的发生概率。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做好病虫害动态监测,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以便提出科学的防治方法[1]。
2 主要的病虫害防治
2.1 纹枯病
纹枯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病菌会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夏、越冬。随着小麦幼苗的生长,病菌还会直接入侵叶鞘部位,影响新叶的正常生长发育。在小麦拔节期后,出现纹枯病会导致基部叶鞘出现中间灰色、边缘呈现褐色的轮纹状病斑,在病斑融合之后会造成茎部失水坏死,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使小麦出现白穗。小麦纹枯病防控,应立足“抓田管、选好药,提前防、交替用”的防控策略,抓住防控关键时期,精准用药,科学防治。一是要加强田间管理。清沟理墒,降低田间湿度,增加植株抗逆性,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二是科学选药。可选用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环唑、己唑醇、井冈霉素等防治病害效果显著的药剂。
2.2 白粉病
在发病初期,患病部位会出现白色的霉层,扩散之后颜色逐渐变为灰色或灰褐色,上面散生黑色小颗粒即病菌的闭囊壳。一旦病情扩散蔓延,整个植株都会覆盖灰白色的霉层,嚴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降低小麦产量。小麦白粉病防控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适期精量播种、合理肥水管理,提高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二是科学用药。可选用戊唑醇、氯啶菌酯、啶氧·丙环唑等药剂,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2.3 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会导致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穗腐为害最严重。湿度大时,患病部位均可见粉红色霉层。小麦赤霉病防控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注重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控策略。要用足药量、兑足水量。二是明确防控时期。小麦抽穗扬花初期(10%~15%麦子扬花时)立即进行防治。坚持查苗情定防治适期、看天气趋势定防治次数,做好全方位防控,在用药过程中,保证每块田块均匀用药。在小麦病害发生的高发时期做好重点防治工作。如果在扬花期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应在第1次用药之后的5 d进行第2次防治。如果在扬花期遇到阴雨天气,要及时在降水前用药防治,在喷洒后的6 h内,如果遇到降水,要重新喷洒药剂。坚持科学用药原则,针对赤霉病的药剂较多,应优先选用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叶菌唑等高效防病害降毒素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
2.4 锈病
小麦锈病有条锈病、秆锈病和叶锈病3种,不同地区发生情况不同,尤其是小麦条锈病具有突发性强、跨区域流行快、监测难度大、为害损失重的特点,一旦发生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一是在生产中应用和推广抗病害能力强的小麦品种,选用唑醇·福美双等悬浮种衣剂进行药剂拌种,晾干后精量播种,并且控制好小麦种植密度,提高田内的通风和透光性。二是加强田间调查,坚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原则,出现病害后,及时用药喷洒防治,防止该病的传播和扩散。在具体防治过程中,可选择戊唑醇、己唑醇、三唑酮等三唑类药剂防治该病。
2.5 蚜虫
小麦蚜虫的若虫、成虫群集在叶片、茎秆、穗部汲取汁液,会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小麦抽穗后集中在穗部为害,会形成秕粒影响产量[2]。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一是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工作、提高小麦抗性,及时清除小麦田周围的杂草,破坏蚜虫的生长环境。二是结合蚜虫的趋色性特点,可以在小麦田内悬挂黄蓝板,要高于小麦苗顶端20 cm左右,能有效灭杀蚜虫。三是在虫害发生初期,要保护和释放瓢虫或食蚜蝇等,可以有效控制蚜虫的扩散蔓延。四是针对虫害比较重的小麦田,可以选用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等药剂进行防治。
2.6 麦蜘蛛
麦蜘蛛在暖冬或春季气温升高时开始活动为害,在小麦苗期汲取叶片汁液,叶上初现许多细小白斑,随后麦叶变黄。发病较轻时会影响小麦正常生长,植株矮小,穗少粒轻;发病严重时会导致全株干枯死亡,造成严重减产。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一是坚持早防早治。在麦蜘蛛发生早期,进行田间点片挑治,采取“灭虫源,控点片,发现一株治一圈,发现一点治一片”的方法,消灭田边、地头杂草上的虫源,防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二是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联苯·三唑磷等,药液重点喷在麦叶背面,同时兼顾全株。
3 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病虫害防治
3.1 苗期
做好小麦种子处理可有效控制多种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在药效期内,对蚜虫、灰飞虱等也具有一定的防控效果。一是应该坚持对症用药的原则。结合当地小麦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发生特点,做好防治工作。二是选择合适的种衣剂。严格控制好剂量和使用方法,做好种子处理工作。在包衣完成后,应当日播种完毕,并且严格控制好种衣剂用量,防止出现药害,保证小麦种植的安全性,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3.2 返青期
春季气温回暖,麦田容易发生多种病虫害,为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要结合田间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情况做好纹枯病、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防治工作。
3.3 抽穗期
小麦抽穗期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也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应做好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尤其是在小麦抽穗时期要做好赤霉病的防治。小麦赤霉病在扬花初期阶段的防治比较关键,坚持“扬花一块和防治一块,亩亩块块全面用药”原则,部分花期长、品种抗性差的品种及花期遇连阴雨、多雾霾、高温气候时需二次用药。此外,要做到防病治虫和控旺防早衰相结合,提倡药肥混喷,实现防病、增粒、增重的效果。
3.4 灌浆期
在小麦灌浆期,白粉病、蚜虫频发,要做好复查补治工作,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3]。
4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4.1 农业防治技术
4.1.1 种子选择
在种植小麦前,要全面分析种植地区的气候、地势和土壤情况,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小麦品种,可以保证小麦高产和稳产,了解小麦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4.1.2 田间整理
在播种小麦前,要做好土壤管理,因为田间杂草和前茬作物是一些病虫繁殖和滋生的主要场所,可以采取科学深耕土壤的措施,翻耕深度控制在25 cm,并且将杂草清理干净,通过晾晒的方式做好土壤的消毒管理工作,提高土壤透气性,为小麦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建议在整理土地的过程中施入适量有机农家肥,为小麦的幼苗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4.1.3 科学轮作
我国一些小麦种植区病害较严重,可采用小麦和其他作物轮作的方式减小病害的发生概率。小麦和油菜以及豌豆等作物轮作,也能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坚持2~3年轮作1次,能降低赤霉病和纹枯病的发生概率,减轻麦田杂草生长。
4.1.4 配方施肥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尤其要做好施肥管理工作。在施肥前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能够了解土壤中养分的分布情况。选择补充有机肥料,也可以施用适量微肥或者生物肥料。测土配方施肥还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增强小麦抵抗病虫害的能力[4]。
4.1.5 除草工作
小麦生长过程中还会出现杂草,杂草除了会与小麦争夺养分和水分外,还会影响小麦植株的通风性和透光性,同时会为一些病害虫提供栖息寄生和繁殖的场所。为此,要做好小麦不同阶段的田间除草工作。
4.2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尤为重要,但是要选择低毒和低残留的藥剂。针对多年重茬小麦田块,可选择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肥和普通的复合肥混合配制成基肥,能够降低小麦根部病害的发生概率。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一些生物制剂被研发和应用推广,可用在小麦病虫害的防控中,能取得很好的防控效果。
4.2.1 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在播种前,应该了解当地小麦病虫害的种类,科学选择适合的种衣剂拌种,可有效预防苗期病虫害。同时,还可调节小麦株高、促进根系健壮、增加分蘖、增强小麦抗逆性。
4.2.2 做好土壤消毒处理
播种前做好土壤消毒工作,以此消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尤其在冬季,如果遇到干旱的气候,会增加小麦红蜘蛛的发生概率,因此做好土壤的消毒工作,能有效预防红蜘蛛。
4.2.3 选择植物免疫诱抗剂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可选择植物免疫诱抗生长剂,主要用氨基寡糖素和芸苔素内酯等,喷洒后可以满足小麦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提高小麦抗病虫害、抗干旱和抗冻的能力,促进小麦健康生长。
4.2.4 科学选择喷施药(械)
围绕农药减量化要求,大力推广高效、低用量、低风险农药产品,减少农药用量。要根据防治对象、发生部位,选择不同的施用方法。例如,防治纹枯病,可对准麦苗基部粗喷雾;防治赤霉病,可对准穗部细喷雾。可选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效自主飞行植保无人机在早晨露水未干时或傍晚施药,用水量控制在300~450 kg/hm2。选择静电喷雾设备,用水量控制在225~375 kg/hm2。如果选择高效植保无人机喷水设备,用水量不低于225 kg/hm2。对发病严重的田块,第1次防治结束后7~10 d需开展第2次防治。
4.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有以虫治虫技术、以鸟治虫技术和以菌治虫技术,能有效降低害虫口密度。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可以在小麦种植地周围种植油菜、春玉米或者苜蓿等作物,为小麦害虫天敌提供食源条件并营造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提高生物防治害虫的防治效果。有条件的,还可释放七星瓢虫和食蚜蝇等蚜虫天敌,减少害虫基数[5]。
5 结束语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逐年增多,如果无法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此,应该分析不同小麦生长时期的病虫害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防治。另外,了解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病虫害类型,加大对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力度,配合利用化学防控技术,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彩虹,李酶.小麦条锈病发生原因与高效防控技术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20,66(11):56-58.
[2]袁航远,国庆.小麦蚜虫如何防治[J].农业知识,2021(3):21-23.
[3]路立峰,李向前.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21(1):35-36.
[4]孙建.浅谈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新农业,2022(2):13-15.
[5]倪鹤.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19,37(17):117,119.
(编辑:刘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