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清明:他的名字不再是“备份”
2023-11-19隋坤付玉梅
隋坤 付玉梅
2022年11月29日深夜,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三名航天员踏上飞天圆梦之旅,并于次日清晨进驻中国空间站,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这三名航天员中,邓清明身份最为特殊,因为他是“备份”时间最长的老航天员。此前,邓清明的名字多次与遗憾联系在一起——他是中国首批入选的航天员中,唯一仍在现役却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队员。
如今,56岁的邓清明终于要在太空留下身影。“备份”了25年,等待了25年,这25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最好的结局。
“备份”的航天生涯
2022年11月28日,执行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首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公开亮相,航天员邓清明站在鲜红的国旗前,抬手与记者们打招呼,神态自若。只有讲话时,才能听出他刻意压下的激动:“太空不会因为故事感人就向我张开怀抱,人生能有几回搏。”
1998年,已担任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的邓清明和其他13名战友一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批航天员。刻苦训练许多年后,他取得了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资格。
彼时他还年轻,本以为会在未来几年登上太空,没想到迎来的却总是擦肩而过。
刚刚起步的中国载人航天,去往太空机会寥寥无几,所有航天员都要经受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训练。评选标准更是严苛,很多科目考核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成绩相差只有零点几分。
就是这零点几分的差距,让邓清明一次次成为“备份”航天员,只能眼看着队友从太空载誉归来。
2013年体检时,邓清明的肾脏被查出一颗非常细小的结石。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不管,但航天员不行。为了能够继续追寻航天梦,他接受了手术。
没想到,第一次手术没能完全取出结石,医生只能在他肾脏里埋了一根管子。邓清明与管子“朝夕相处”了一个多月,也尿血了一个多月。好在第二次手术后,结石被成功取出。他感觉“自己的梦想被重新点燃了”。
此后,邓清明迎来了神舟十一号发射任务的选拔。那是在此之前,他离太空最近的一次,也是最遗憾的一次。
备战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参加了为期33天的地面组合模拟验证1:1试验。他与队友陈冬分在一间宿舍,过了33天与世隔绝的日子。在不到10平方米的密閉舱内,他们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完全模拟神舟十一号在轨飞行任务的生活状态,其中还包括近乎残酷的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
最终,邓清明和陈冬高质量完成了任务。但遗憾的是,最终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的是景海鹏和陈冬,邓清明再一次接到了“备份”通知。
邓清明清楚地记得公布名单时的场景:“听到结果后,我心里确实蒙了一下,整个大厅安静得出奇,我感觉大部分人都把目光集中在了我的身上。”
职业与坚守终获回报
当错过这次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本以为此生再无上天的机会了。
最大的压力来自日渐增大的年龄。2014年,上级宣布了五名航天员停航停训的命令。这几人都是当年与邓清明一起加入中国首批航天员梯队的战友。“身体可以等我,但年龄不会。”邓清明有过一阵低落和焦虑。
但邓清明从来不在低谷期逗留太久,在每次执行预备任务时,他都会想起昔日的战友在停航停训时跟他说的话:“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老邓,你要继续努力,不要放弃。”所以当神舟十二号任务再次与他失之交臂时,邓清明内心已经“一片坦然”。
这份坦然体现在他对平日备战任务的一丝不苟。备战时,任务不分备份和主份,邓清明的训练科目、时间、内容、强度以及考核标准与执行任务的队友都是一样的。
要想具备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航天员需要通过八大类、上百个科目训练的严格考核。邓清明说:“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非常优异的成绩和最佳的状态,最后才能够进入执行任务的梯队。”
有一次发射任务结束后,他在地面按照手册,跟天上的航天员一起把所有程序都走了一遍,做到哪一步就打一个勾。他说:“作为备份的任务,不是从基地回来了,任务就结束了。我的战友安全回来了,这才是做备份的结束。”
正是这样的坚持不懈与敬业精神,让他终于等来了圆梦太空的机会。邓清明说:“25年很漫长,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有过失落,也有过泪水,但我没有放弃过。我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绝不允许当任务来临的时候,却没有准备好。”
“爸爸的秘密”
面对任务,邓清明能坦然接受所有得失,而在面对家人时,他却忍不住心有愧疚。
神舟十一号任务“落选”后,邓清明返回北京,妻子早已在机场热情地等候,见到妻子的那一刻,邓清明有些心酸,“很歉疚,但没法讲对不起,只能一直面带微笑。虽然眼里有泪水,但仰着头也不能让泪水流出来。”
是的,他一直是妻子和女儿的骄傲。女儿邓满琪从小就种下航天梦,长大后更是追随爸爸的脚步,就职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成了一名航天人。
但在过去,邓满琪也曾不理解爸爸。她将这个过程写成绘本书,叫《爸爸的秘密》。故事中,六岁的女儿发现爸爸从空军飞行员的队伍消失了,要去当航天员。爸爸对她说,以后要从太空给她发来问候!但这是个秘密,不能告诉其他人。女儿似懂非懂地答应了。这个“秘密”一直伴随她的童年。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上初中的女儿忍不住差点和同桌说:我的爸爸也是航天员!但她没有说。她在等,等爸爸“冲出蓝天、飞到太空”,像曾答应她的那样,在太空向她问好。
后来,她看到爸爸几次与飞天任务失之交臂,却日复一日地为飞天做准备,有时累到连筷子也拿不稳……
“我曾抱怨过爸爸的失败,不理解爸爸的执着。”女儿在书中写,“但在我心中,爸爸一直是我的骄傲。”
如今,同样成为航天人的女儿,全然懂得了爸爸的秘密。
2013年备战神舟十号任务时,邓满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代职。“神十”发射的前几天,邓清明作为任务乘组梯队成员也来到了酒泉。
按照规定,邓清明要进行医学隔离。父女俩已经一年未见,如今共事于同一座大楼,却不能给彼此一个拥抱。邓清明和女儿约定,每天晚饭后隔着围栏见见面。就这样,邓清明在围栏里,女儿在相距十多米的围栏外,彼此鼓劲:“为了任务的圆满完成,我们要共同努力!”
又过去三年。神舟十一号任务时,父女两代航天人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任务合练当天,在指挥大厅值班的邓满琪突然看见爸爸出现在大屏幕上。那时的邓清明,刚刚经过33天残酷的训练。看着爸爸熟练地汇报,她脑海中一下浮现出他这些年的付出,泪水顿时湿了眼眶。她转过身,默默和屏幕上的爸爸合了影……
如今,她又在屏幕里见到爸爸了。这一次,他真的飞向了逐梦25年的太空。
“你只为一个信仰,坚守初心,追梦一生。”她写给爸爸,“未来的半年,我在地上,你在天上。正如我小时候的约定一样,我们并肩战斗。你永远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我最亲爱的爸爸。”
(林冬冬摘自“环球人物”微信公众号)